泾川概况
-
泾川县地貌地形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占总面积63.4%的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此外,破碎塬区和河谷川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3.6%和9.4%。现有林地316平方公里,草地65.2平方公里,水域33.4平方公里,可耕地584平方公里。气候大陆性显著,四季分明,冷暖起伏不大,降雨多集中于夏季。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74天。年平均降雨555毫米,日照2274小时,相对湿度69%,常年多东北风,年蒸发量1339.6毫米。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风雷、病虫害等,其中以干旱为主。
2009年末,泾川县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成人教育和学前教育)275所。教职员工3850人,专任教师3396人,年末在校学生62582人。其中: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2188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学生10920人;初中17所,在校学生12748人;小学218所,在校学生31503人。2009年,我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和99.2%。高考本科上线人数848人。年末全县电影放映单位14个,县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县级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各1个,拥有藏书3.35万册。全县文化广播电视站14个,开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年末拥有广播电视电台1座,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综合覆盖率达到99.7%;拥有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5%。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0486户。年末全县卫生医疗机构21个,卫生医疗机构拥有床位数721张,新增135张。 卫生技术人员646人,其中,执业医师138人,执业助理医师59人,注册护士190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33人;妇幼保健机构1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人,注册护士11人;乡镇卫生院14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6人,注册护士68人。
泾川县域土壤母质为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土地面积中可供各种利用者较多,其中耕地面积85万亩。境内有泾河及其支流汭河等五条河流,年平均径流量124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6.9亿立方米。现发展有水域养殖面积1059亩,水产品年平均生产量260吨。水力发电站1处,年发电量25万千瓦小时。农田灌溉用水可灌溉农田12万亩。已探明有铜、铅、铀等金属矿点,煤、温泉等非金属矿点多处。其中位于县城东7.5公里何家坪村的温泉日出水1920立方米,水温37℃至38℃,水质优良,富含氟粒子,为重碳酸型医用矿泉水。温泉自开发以来,已累计投资1828万元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现建成宾馆、游泳池等3256平方米,形成了沐浴、就餐、住宿、娱乐、旅游一体化服务,日平均接待来客近500人次,年可创利税50余万元。现有林地面积69.6万亩,森林覆盖率34.9%,林木蓄积量146.4万立方米。
泾川县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多,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国家级保护文物陇上石窟双明珠之一的“南石窟寺”,省级保护文物王母宫石窟、南石窟寺石碑、重修王母宫颂碑、镇海之碑、金大安铁钟以及县级保护文物和1300多件馆藏文物等。近年来,以王母宫、南石窟、温泉三个旅游景点为主进行了综合配套开发,西王母文化旅游受到海内外关注,年接待旅游者8万余人,宾馆、景点等旅游业综合收入28万余元。植物资源有粮食、油料、蔬菜、瓜类、树木、花卉、饲草、野草、药材9类430种。
泾川县2009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0947.8万元,比上年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1119.88万度。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139.8万元,同比增长1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31.4万元,增长13.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95.2 万元,比上年增长19.0%;实现利税总额3130.4万元,增长26.6%;实现利润总额2049.5万元,增长14.3 %,全员劳动生产率82571元/人,增长6.95%。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3613万元,实现建筑业利润总额762.1万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464.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分城乡看,县城市场零售额36252万元,增长26.5%;农村零售额53213万元,增长15.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0775万元,比上年增长21.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8690万元,比上年增长14.2%。
2009年泾川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26689.16万元,比上年增长9.9%,增加值达到87017.49万元,比上年增长5.76%。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为:71.1:4.59:23.61:0.39:0.31,种植业稳定发展,实现产值90607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增加值达到61843.83万元,比上年增长6.1%。种植结构得到调整,粮经比由上年的2.9:1调整为 2.75:1。林业生产实现产值7911.43万元,比上年增长6.7%,增加值达到4000.68万元,比上年增长4.3%。全年完成造林2.8万亩,比上年增长7.7%。渔业生产实现产值433.2万元,比上年增长1.1%,增加值达到339.6 万元,比上年增长1.4%。淡水养殖面积2436亩,水产品产量达到570 吨,比上年增长1.1%。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1086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增加值达到282.36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0.8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5%。农用拖拉机1313台,比上年增长19.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3万吨,同比增长14.1%,农药使用量131.32吨,与上年持平。农村用电量4471.31万千瓦小时,增长3.9%。有效灌溉面积7926.7公顷,本年新增66.7公顷。
泾川县地处温暖带,临界半湿润区,由于雨量减少和人为作用,已属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土地分沟壑山地、河谷川地、塬地三大类型。据1982至1983年泾川县土地资源现状调查组调查:全县土地面积211.3986万亩(不包含张老寺农场,比土地局调查统计少1.0445万亩),其中沟壑山地139.0649万亩,占65.8%;河川地20.5715万亩,占9.7%;塬地51.7622万亩,占24.5%。沟壑山地中有梁峁坡地74.963万亩,占54%;沟谷60.5181万亩,占43.5%;坪地3.5833万亩,占2.5%。主要地壤为黄绵土、黄墡土、红胶土、褐土。河谷川地中有川台地15.2737万亩,占74.3%;河流地5.2978万亩,占25.7%。主要土壤为淤育土、潮土。塬地主要土壤为覆盖黑垆土。用生态区域法估算,泾川土地资源对农作物的生产力:冬小麦为亩产304公斤,玉米700公斤,高梁516公斤,苜蓿干草1104公斤。
2009年,泾川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增长、强基础、调结构、抓民生、促和谐”这条主线,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全力克服各种困难制约,开拓创新,攻坚破难,集中推进“六个突破”,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核算,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按2005年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6.6亿元、8.2亿元和1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2%、14.0%和10.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1.8:31.4:36.8调整为32.1:31.5:36.4,其中第一产业比上年上升了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上年上升了0.1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上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05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