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概况
-
改革开放以来,以农业为基础,连动钙镁、陶瓷、化工、建材、旅游、林牧等各业和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井陉特色经济已见雏形。2004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5.5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7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3亿元,三产比例为9.9:58.7:31.4;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2.6866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2亿元,比上年增长37.6%。2004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全省三十强。
井陉县交通极为发达。石太电气化铁路横贯全境,境内有9个火车站,6条铁路专用线,350个货位,铁路总长182公里,铁路年发送量达1000多万吨。石太(307国道)公路连接东西,宜沙、平涉公路纵贯南北,是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石(家庄)太(原)高速公路,在井陉境内有三个上下口,从北京、天津乘车走京深、石太高速公路,2个小时即可到达井陉。地方公路四通八达,出境路口15个,公路总长520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年货运量1300万吨,日过境机动车辆2万余辆次,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网。
井陉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岩山,黄栌遍野的仙台山,不是香山胜似香山,红叶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素有小泰山之称的挂云山,怪石林立,临其顶,朝日出,午云海,晚彩霞,尽收眼底;秦皇古驿道,实属世界罕见,车辙至今尚存。此外,背水古战场、宋代古城、宋金壁画墓群、千佛岩石雕等数不胜数的自然、人文景观构成了风格各异、兼具古今的旅游特色。
井陉县河流水文情况除受地理位置、地势和地面组成物质的影响以外,气候要算是影响河流水文的最主要因素。井陉县位于暖温润气候区,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0-650毫米。多于东部的河北平原和本部的山西高原,加之全县山岭起伏,沟谷纵横,有利于径流的形成。因此复杂劳动流资源较为丰富,多年平均径流深100-175毫米,多年平均径流系数绝大部分地区为25%左右,仅北部微水以北达35%,本部测鱼、景庄一线以西低至20%。说明经过蒸发、渗漏等,降水的1/4左右可形成河流的径流。因流域内自然条件的差异,各河的水量多少不等,绵河除接纳雨水补给以外泉水也是重要的补给来源,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62亿立米。甘陶河虽流长大于绵河,但集水面积却小于绵河,东冶头以下虽有泉水补给,但障城以下,河床有漏水现象,故一般情况下,水量小于绵河,27年实测资料为1.097亿立方米。绵河、甘陶河会合后的冶河,径流显著增加,而径流的补给来源于泉水的占有一定比例。
井陉县通讯设施先进,县内自动电话可直拔国际国内,可保障用户电报、电传、因特网等多功能通讯需求,实现了乡乡通程控,无线电视覆盖全县各个乡村,移动电话联网覆盖主要地区,有线电视覆盖全县。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