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概况
-
凯里市地处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级状大斜坡地带,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较高,中部和东北部较低,最高处海拔1447米,最低处海拔529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1℃,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零下4-7℃,年均日照1289小时,年均降水量1243毫米,无霜期282天。
凯里市是贵州工业重镇之一,目前在工业方面已形成了以电子、轻纺、建材、冶金、医药、木材加工、煤炭为主体,门类齐全,与黔东地区资源开发相适应和相配套的工业体制,拥有工业行业30多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多家,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凯里的资源精深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已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资源综合加工基地。在农业方面,以水稻、玉米为主的粮食产量连续多年获得丰收;以生猪、牛、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油菜为主的经济作物和“菜篮子”工程均有很大的发展并形成规模。乡镇企业高速发展,已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全方位开放的大格局。
2009年,凯里市共有各类学校246所,在校学生141705人。其中:高等学校4所,在校学生29618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5所(含民办10所及四一八卫校),在校学生13365人;普通中学40所,在校学生35123人;普通小学129所,在校学生51969人;幼儿园58所,在园幼儿数1163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7%。科技:全市共获州级以上审批科技项目5个,资金75万元。投入科技“三项”费720万元,比上年增长30.91%。文化: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2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6.5万册,博物馆1个,剧场、影剧院4个,体育场馆数4个。全市有线电视用户70248户(含棉纺厂和火车站3206户和农村10907户)。电视综合覆盖率86.5%,广播综合覆盖率100%。卫生: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90个(含诊所)。其中:医院14个,妇幼保健院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院15个。拥有病床2559张,卫生技术人员2853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203人,注册护士1202人。
2009年,凯里市委、市人民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努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定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625945万元,比上年增长(按可比价计算)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398万元,增长6.2 %;第二产业增加值236088万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332459万元,增长17.4%。人均生产总值14879元,增长11.52 %,按年末汇率折算,约合2179美元。产业结构:第一、二产业比重有所调减,第三产业较快提高,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10.49∶40.38∶49.13调整为9.17∶37.72∶53.11。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4.5%。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5.3%,服务项目价格下降2%;八大类分类价格指数呈现“一涨七跌”格局(见表1)。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4.6%。在食品类中,粮食价格上涨4.4%、油脂价格下降21.3%、水产品价格下降17.5%、蛋类价格下降6%、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22.3%、菜类价格上涨25.1%。
凯里市工业:受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部分工业企业恢复生产困难,在建工业企业建设速度缓慢,不能按时生产、达产,以及凯里电厂5月份政策性关闭,辖区内2009年全部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5941万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4家,实现增加值124656万元,下降6.6%。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5584万元,同比下降22.3%。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6054万元,下降3.9%;重工业增加值118602万元,下降18.03%。辖区内工业总产值592546万元,比上年下降7 %。其中,市属272843万元,下降8.3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0483万元,下降13%,其中,市属140780万元,下降2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259万元,比上年减亏5299万元,其中,私营企业420万元,比上年减亏2183万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2329万元,同比增亏3665万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88.48%,比上年下降4.18个百分点。建筑业: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0147元,比上年增长37.6%。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94390万元,增长13.43%,利润总额1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93万元。
凯里市有清水江、重安江、巴拉河等大小河溪153条,其中长10公里以上、集雨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等河流13条,有溪沟35条。河流径流总量39.89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4万千瓦,可开发3.6万千瓦。全市粮食作物有9大类130多种,蔬菜有11大类100多种,果类有6大类70多种,野生牧草有100多种,珍稀古树有10多种,野生动物有数百种;药用动植物有428种。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石英砂岩、石油和天然气等。保有储量:煤矿8142万吨、铁矿361万吨、铅锌矿46万吨、铝土矿1.98亿吨、重晶石300万吨。石油和天然气有矿点一处。
凯里市农业:2009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072万元,比上年增长6.31%。其中:农业产值55805万元,增长4.91%;林业产值4396万元,增长5.88%;牧业产值32000万元,增长8.3%;渔业产值2727万元,增长5.99%;农业服务业产值1144万元,增长11.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2565公顷,比上年增加871公顷,增长3.87%,粮食总产量116987吨,比上年增加5088吨,增长4.55%;水果产量4221吨,增长1.13%;蔬菜产量204508吨,增长0.45%;油料产量4455吨,增长53.57%。林业: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54公顷;义务植树146万株,四旁植树15万株;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30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3.28%。森林火灾受害率0.39‰;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100%,林业有害生物成灾受害率为零。畜牧业:完成肉类总产量20163吨,增长6.08%;禽蛋1328吨,下降-15.79%。肉猪出栏数188349头,增长9.38%,年末生猪存栏数133753头,增长3.23%,大牲畜年末存栏数45312头,下降0.89%。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9.3万千瓦,增长3.76%;农村用电量2880万千瓦小时,增长17.84%;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6568吨,下降3.68%;有效灌溉面积7840公顷,占耕地面积59.74%。实现了村村通电通公路;自来水受益村191个,占总村数的93.63%;通电话的村159个,占总村数的77.94%;农村电视覆盖率达36.3%。
凯里市除有内容丰富、格调古朴、风貌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物古迹外,自然风光主要有香炉山、金泉湖和一批景观独特的溶洞。还有各种大小民族节日集会点136个,有“百节之乡”之称。自1985年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旅客。凯里属典型的民族风情生态旅游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俗和悠久独特的民族文化成为世界级的民族风情旅游胜地之一。境内有雄伟的“黔阳第一山”香炉山,景色奇秀的镰刀湾,鬼斧神工的渔洞溶洞,如诗如画的清水江以及大阁公园、金泉湖公园等自然景观。民族民间文化蔚为大观。
凯里市地方名特产品可分为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两类,农业名特产品主要有:香炉山雾茶、平良香米、凯里柿花、万潮蓝靛、龙场蚕茧、凯里酸汤鱼、凯里鲤鱼(田养)、龙场西瓜、旁海生姜、炉山葡萄等以及凯里市供销社三辣合作社生产的“三辣”系列产品。工业名特产品主要有:舟溪芦笙、凯里香醋、凯棠银饰、湾水镰刀、米薅马尾斗笠、旁海擂钵、挂丁刺绣围腰、龙场革家腊染、挂丁织锦背带、舟溪刺秀荷包等。经济收入相当可观,可供广大旅游者前来观看购买及投资商前来参加生产投资,促进了凯里市的经济发展。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