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概况
-
2009年,康县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共177所,其中:小学155所(含82所完小和73个教学点)、完全中学2所、九年制学校8所、职业中学2所、独立初中8所、培训中心1所、幼儿园1所。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30835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16191人、初中在校学生8050人、高中在校学生3683人,职校在校学生1293人。现有教职工1921人(专任教师1836人,当年引进教师15人),其中:小学教职工1048人,专任教师1007人;初中教职工533人,专任教师529人;高中教职工228人,专任教师198人。当年学龄儿童入学率99.79%,初中入学率95.03%;小学毕业率99.6%,初中毕业率98.1%;小学升学率99.5%,初中升学率81.2%,高中升学率63.8%;当年全县共有1226名考生参加高考,一本上线7人,二本上线57人。全县教育系统“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共列项80所学校,计划总投资32400万元,全年已开工建设69所,竣工5所,完成主体8所,正在进行基础施工57所。全年共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4项,已实施项目7个。新建成农业科技示范点2个,举办各类实用科技培训班280多期,培训农民技术员620人,培训科技明白人3.26万人,普及科技培训7.8万多人次。康县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已基本完成,“康县黑木耳”在全国农产品品牌评估中认定品牌价值1700万元。
康县旅游资源以独态旅游为主,这风光旖旎,千峰叠翠,万峡溢绿,悬泉飞瀑,百鸟争鸣,是西北和野生动物园,最旅游胜地rl]白云山森林公园、梅园沟、幽梦谷、海棠谷、龙神沟、红豆谷、清河、响水泉、白马关古城遗址、托河溶洞等近百处自然和人文景观,茶园、竹海、灵山、秀水、幽谷、茂林、飞瀑、流泉,构成了康县独特的生态风光,其风物之美,山川之秀、河谷之幽、田园之雅,令境内外游人流连忘返,在县政府全力打造“山水画廊、花园康县”的旅游品牌带动下,当年旅游项目争取资金230万元,全力打造和推介生态旅游品牌,新修景区旅游公路3条15公里,开通了县城到阳坝梅园沟旅游专线,全年共接待游客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80万元。
2009年是康县发展进程中非同寻常的一年,面对持续蔓延的金融危机、繁重艰巨的重建任务和百年不遇的暴洪灾害,全力抢抓“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深圳市对口援建、国家扩大内需三大历史机遇,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增长,全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初步统计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1204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336万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0233万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34635万元,增长14.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4.7:23.3:42.0调整为32.4:24.9:42.7,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2.3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提高1.6个和0.7个百分点。按常住年平均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4203元,比上年增长12.3%。
2009年,康县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4.21万亩,比上年增长1.48%。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6.64万亩,比上年减少0.1%;油料种植面积0.57万亩,比上年增长23.9%;蔬菜种植面积2.61万亩,比上年增长2.8%;中药材种植面积3.01万亩,比上年增长27.6%。全年粮食总产量55891吨,比上年减少8.6%。其中,夏粮总产30862万吨,减少0.4%;秋粮总产25029吨,减少17.0%。全年油料产量591吨,比上年增长8.84%。药材产量1511吨,比上年增长16.9%。蔬菜产量9636万吨,比上年增长7.3%。茶叶产量426吨,比上年增长6.5%。木耳产量87吨,比上年增长8.8%。核桃产量5640吨,比上年增长9.9%。花椒产量649吨,比上年增12.1%。全年肉类总产量4797吨,比上年增长8.9%。其中,猪肉产量3864吨,增长10.4%;牛肉产量600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羊肉产量150吨,增长20.0%。生猪年末存栏5.56万头,增长8.4%;生猪出栏5.52万头,增长10.4%。
2009年,康县成功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和“千台大戏送农村”活动,全年共演出文艺节目21场次,观众达8.5万余人次。较好地完成了全县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共有11个门类8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省市县保护名录,其中16项被列入市级保护名录,5项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年末全县共有乡镇文化站18个,村文化室192个。全县350个行政村已全部通电话和电视,农村通电话(包括固定、移动电话)的户达3.31万户,占全县农村总户数的73.2%;全面完成了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已发展数字电视用户3000多户,通有线电视的村51个。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86个,现有医院29个,其中县医院、中医院各1个,乡镇卫生院27个。医院、卫生院拥有病床数270张,医生和卫生护理从业人员535人。全县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全县卫生系统灾后重建项目共计27项,其中开工建设26项,已竣工9项,完成主体工程4项,已完成投资5600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54.0%。
2009年,康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8218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518万元,增长20.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101.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0364万元,比上年增长32.1%;实现利税16800万元,增长29.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在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拉动下,完成投资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8亿元,比上年增长211.9%。全年共实施各类建设项目561项,其中: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476项,完成投资17.88亿元;实施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19项,完成投资0.43亿元;招商引资项目58项,完成投资1.69亿元。全年投资按城乡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12亿元,增长200.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8亿元,与上年0.63亿元相比增加了2.05亿元,主要是农村灾后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投资。
康县境内气候属典型亚热带向暧温带过渡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境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地质构造为昆仑秦岭地槽褶邹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年平均气温11.2度,无霜期207天,日照时数1433.7小时,年降水量742mm。
2009年,康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83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分地域看,全年城镇实现零售额11984万元,增长18.1%;乡村实现零售总额11369万元,增长15.9%。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7972万元,增长15.0%;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381万元,增长24.5%。全年交通运输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937万元,增长13.3%;电信和其它信息传输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30万元,增长14.6%。全年共接待游客33.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72万元,增长38.7%。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