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概况
-
黄河为境内唯一的自然河流,上起董集罗家,流经垦利县120公里注入大海。全县共有骨干排水河道10条,分别是六干排、溢洪河、永丰河、张镇河、小岛河、五六干合排、广蒲沟、广利河、请户沟、三排沟,总长288.6公里,县境内230.92公里,呈东西方向均匀分布。
垦利县海岸线北起孤东海堤东北与东营市河口区交汇处,南至青坨海铺东南与东营市东营区交汇处,全长142.78公里。滩涂面积为35715.13公顷,浅海面积14.16万公顷。海底为黄河入海口淤积物,平坦,坡降小。海水水温年均14.9℃,海水盐度一般为24‰。在入海口两侧的近海,含盐度低,含氮氧量高,水质肥沃,有机质多,饵料丰富,适宜多种鱼虾类索饵、繁殖、回游,是海洋捕捞与养殖的主要区域。
垦利县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虽濒临渤海,但大陆性季风影响明显,冬季干冷,夏季湿热,四季分明,2007年,年均气温14.1℃,较常年偏高1.4℃;极端最高气温36.9℃,极端最低气温-8.5℃,春 季日短,回暖较快,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易发生内涝。秋季时日稍短,气温急剧下降,雨量骤减,天高气爽,昼夜温差较大。冬季雨量稀少,寒冷干燥。主要气象灾害有霜冻、冰雹、干旱、大风、内涝、风暴潮等。年降水量483.0毫米,较常年偏少63.2毫米。年降水量583.6mm,较常年偏多37.4mm。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表现为春旱、秋旱。全年无霜期日数225天,较常年偏多9.5天。年日照时数2302.8小时,较常年偏少462.6小时。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春季多东北风,秋季多西风。
垦利县境内可利用地表水资源有两部分:自然降水(自产径流)、客水水源(入境黄河水)。地下水由于矿化度较高,尚不可利用。2007年降水量588.6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大部分流入海洋。黄河水是境内的唯一客水来源,1986—2007年,黄河利津水文站年平均径流量为153.26亿立方米,年最大径流量266亿立方米(1990年),年最小径流量18.8亿立方米(1997年),2007年径流量为198.3亿立方米。浅海滩涂广阔,非常利于鱼、虾、贝类的养殖。
垦利县位于济阳坳陷东部,自北向南,纵跨孤岛凸起、沾化凹陷,陈家庄凸起和东营凹陷各次级构造之东部或北部。境内广为第四系积散堆积物覆盖,无基岩出露。县域内可划分为3个部分,中间为凸起,南北两侧为凹陷。境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表现为断裂多、活动强度大。垦利县域,由于历史上黄河尾闾段常常左右摆动,多次溃决、漫溢、泛滥等冲积、淤垫,造成了典型的三角洲地貌。地势自西南至东北呈扇形微倾斜。防潮坝以里海拔(黄海高程)最高点(原胜利乡一带)为11.61米,最低点为2米以下,整个地貌比降为1/8000,东北部为1/10000~1/12000。
垦利县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能源、化工和农牧渔业基地之一,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黄河三角洲开发”与“海上山东”建设两大跨世纪工程主战场,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第一个优先项目。自1988年实施大规模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已累计开发荒碱地2.5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1.5万公顷,年均生产粮食1.65亿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居山东前列。垦利县以实施下镇地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步伐。畜牧、水产两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冬枣、留兰香、黄河口蜜桃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农业生产逐步向市场化、科技化、企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垦利县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形成一个农业以畜牧、水产为主导,工业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盐业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制药、纺织、食品加工为主导的日趋优化的产业结构体系。为加快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与建设,垦利县实施了“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的投资政策,已成为海内的新的外投资热点。垦利县以实施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先后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40多家大院大所建立了紧密型产学研结合关系,联合开发、转化高新技术项目50多项。全县有十多家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建了科研开发机构和一批科研开发基地,相继建成了石油化工、盐业化工、机械加工、纺织、建材、食品加工等工业企业,涌现出了石化公司、万达、胜通、东辰、天轮等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推出了一批出口创汇产品。
垦利县的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地球暖温带地区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1.3万公顷槐林,万顷柳林,2万公顷芦苇荡亦野趣天成,构成了黄河口“野、奇、新、特”的独特景观。
垦利县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2007年底辖区总面积为3306101.8亩。其中,农用地年末面积为1331647.1亩,年内增加4061.2亩,年内减少192.5亩,年内合计净增3868.7亩。(其中耕地年末面积为621854.9亩,年内增加6453.1亩,年内减少1041.3亩,年内净增5051.8亩。)建设用地年末面积为341800.7亩,年内增加1848.4亩,年内减少88.1亩,年内合计净增建设用地1760.3亩。未利用地年末面积1632654亩,年内净减少5629亩,经过开发变更为耕地3186.6亩,变更为其他农用地786.5亩,建设占用1655.9亩。黄河每年为这里携沙造陆3万亩,垦利县成为中国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多,农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草场面积116万亩,生长着近百种野生天然牧草和野生药材,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卤水、地热、盐膏、贝壳等。特别是油气资源丰富,是胜利油田的主战场和中心地带,至2007年底,垦利境内已探明油(气)田14个,分布在5镇、2乡、1个办事处的近200个自然村及其国有土地上,油区人口8万人以上,油区面积500余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达18.72亿吨,胜利油田开采以来,70%的油气产量出自垦利境内。
滔滔黄河携大量泥沙推海造陆,形成了岗、坡、滩相间的独特而复杂的三角洲地貌和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山东省重点旅游胜地之一。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东北亚内陆和环太平洋鸟类迁徙的终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和繁殖地”,使世界重点保护的全球十三处湿地之一。区内有野生陆地和海洋生物千余种,野生植物300种。这里草原一望无垠,一派“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北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这里成为百鸟嬉游的乐园,暮秋时节,成千上万的丹顶鹤、白头鹤、金雕、黑嘴鹤、白天鹅、鸳鸯等百余种珍奇鸟类云集其间,把新生地装扮得更加美丽和神奇。河口落日、大桥余辉、芦花夕照、晚秋红野以及1.4万公顷槐林、万顷柳林、数万公顷芦苇荡野趣天成。登上入海口瞭望塔,可以远眺浩荡芦苇、莽莽林海、黄龙入海、河口日出、长河落日等景观,体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美的意境,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游客眼光。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