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左后旗概况
-
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煤、矽砂、采石、草碳和天然碱等。煤分布在金宝屯、查日苏、散都一带,已探明储量为1.13亿吨,发热量为6 600—7 500卡/克,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现已定名金械煤田。矽砂资源丰富,现有大小砂矿10处,年开采玻璃砂及各种型砂近60万吨,采石场4处,年均开采量为250万立方米。草碳埋藏量也很大,主要分布在金宝屯、布敦、朝鲁吐、公河来、散都等地.储量在5 360万立方米以上。野生动物140种。主要有哈什蟆、环颈雉、鹌鹑、沙半鸡、山兔、麝鼠、黄鼬、狐、獾和狼等。
境内有大小河流11条。东辽河和西辽河是较大的过境河流,其余小河流除大青沟河流外均属季节性河流,均属辽河水系.河网密度0.29公里/平方公里,径流总量87 000万立方米(包括境外流入74 000万立方米)。大小湖泊325个,水面92 523亩,其中常年有水143个,水面50 295亩。
地处科尔沁沙地与松辽平原交接地带,除东邻东、西辽河交汇处有占总面积不到3%的冲积平原处,其余全部为沙坨草甸交错、沙丘连绵,以沙地沙丘为主要特征。境内海拔最高为308.4米,最低为88.5米,呈现由西南向东北的岗状沙丘,再向东南冲积平原倾斜的地形。全旗除大、小土尔基山和阿古拉山外,无其它山峰。“大青沟”距旗所在地西南24公里,总面积3 183公顷,沟长20公里,沟两岸宽200~300米,沟深50米左右,沟底水面宽2—4米,水深1米左右,沟坡坡长70~100米,坡度20~30度。地质构造体系属于西辽河沉降带,由西辽河流域冲积沙土和长期复杂地质运动,经地表径流与地下水潜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两大沟垒,横断面是人字形,面积789公顷。
改革开放以来,科左后旗的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建材、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非资源产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金宝屯煤矿、康源药业、康臣药业、科尔沁牛业、维尔禽业、九星铜业、 农电公司等重点企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乳制品、皮革、皮毛、药品、轧钢、建材、农牧业机械、白酒、饮料等工业产品打入区内外市场,已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工业体系。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3.58亿元;实现利税1.8亿元。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2%。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中坚力量。矽砂开采、粘土烧砖、肉牛育肥、规模养殖、牛羊屠宰、小型酿酒、批发零售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营、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充满活力。
科尔沁左翼后旗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明显,春季易干旱、多大风天气;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温凉少雨,易秋旱;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5.8℃。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在零下15.1℃,7月最热,平均气温在23.8℃,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东部地区零下33.9℃,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6.2℃。作物生长期稳定,通过20℃以上的初终间隔日数为224天,25℃以上的初终间隔日数在192天。4至9月太阳总辐射量自西向东为78.07至79.28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65%至66%,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888.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451.1毫米。由于受季风强弱影响,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季风分布不均。极端年最大降水量达597.4毫米,东部地区为801.6毫米,出现在1959年。年最小降水量为262.3毫米,出现在1967年。日最大降水量出现在1975年7月3日,为111.9毫米,东部地区出现在1969年8月17日,为122.3毫米。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至8月份。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