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概况
-
崆峒区实施中医医院改扩建、区人民医院医疗综合楼、上寺台小学教学楼、平凉八中教学楼、特教学校迁址新建、乡镇文化站等重点社会事业项目24项,完成投资6568万元,社会事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上线率达到80.6%,重点本科上线率达到4.6%。全国生态示范区创建顺利通过验收,柳湖、麻武、大秦、寨河、索罗5乡成功创建全市生态示范乡。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建成了65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无线数字多路微波工程完成入户3550户,建成乡镇文化站6个。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建成村卫生室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四个全覆盖”深入推进,城乡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成功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新建5个乡镇计生服务站。社会保障体制进一步健全,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不断改善。以“一册明、一折统”方式拨付支农惠农资金8037万元,人均补贴达到241元;累计发放各类社会保险金9150万元;新农合参保标准由100元提高到140元,参合人数29.83万人,参合率达到98.27%;落实“两免一补”资金2233.6万元,为6.4万名学生免除学杂费,5.4万名学生免费领到教科书;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各类助学金443.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188人次。积极落实扩大就业各项政策,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上岗1381人,公开招录安置各类高校毕业生294人;为733人办理小额担保贷款4008万元,全年新增就业人数60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3.99%。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收入稳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5元,占计划101%,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78元,占计划100%,增长10.1%。
2009年,在崆峒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甘肃和西部工贸旅游经济强区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围绕“116”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的重点,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发展目标。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应对金融危机政策措施,全区经济在逆势中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7亿元,同比增长10%,占计划的10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8.03亿元,同比增长8.2%;第二产业完成28.5亿元,同比增长7%;第三产业完成30.47亿元,同比增长15.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4亿元,占计划的100%,同比增长5.5%;财政支出完成13.34亿元,同比增长40.7%。
崆峒区区域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西北高峻多山,东南丘陵起伏,中部河谷密布,平均海拔1540米。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最高气温34.5℃,最低气温-16.7℃, 年平均气温9.4℃,年降雨量644.2毫米,日照2288.4小时,无霜期178天。
崆峒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围绕“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农业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农业发展基础,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区农业增加值预计完成8.03亿元,占计划的108%;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总产量完成18.22万吨,占计划的101.2%。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实施土窑洞搬迁、危旧房改造、泾水北调饮水安全、通乡公路、农村沼气、生态移民、基本口粮田等重点农业项目67项,累计完成投资4.89亿元。完成土窑洞搬迁及危旧房改造3812户,建成小康示范户2041户,“三清五改”示范户800多户,“一池三改”示范工程7846户,解决11个乡镇79村1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通乡油路30.2公里、通村公路103公里。特色产业开发和劳务经济不断壮大,促进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畜牧业以建设全省绿色畜牧基地为目标,继续实施“万千百十”规模养牛工程,重点培育了大秦、白庙、西阳、寨河4个专业养牛乡,建成了早庄、高寨、梁西和强盛4个千头牛场及长沟、三里2个百头牛场。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35.2万头,同比增长15%。果产业以“一线四园十点”为带动,新植果树经济林3万亩,全区果树经济林面积累计达到9.6万亩,果品总产量6.3万吨,果品总产值7000万元。蔬菜业以万亩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八里、史家沟高效农业示范园和土桥、油坊等10个菜点建设为带动,新建日光温室153座,拱棚1925座,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08万亩,蔬菜产量达到25.4万吨。积极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全年输出劳动力8.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48亿元。香莲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崆峒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规模加速扩张,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区共实施50万元以上各类建设项目282项,投资总规模达289亿元,年度累计完成投资67.95亿元,同比增长21.2%。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60个,总投资284.77亿元,年度累计完成投资65.06亿元,占计划的101.6%,同比增长19.7%。实施扩大内需项目77项,总投资6.54亿元,其中新增中央投资1.95亿元,完成投资2.42亿元,有51个项目已经建成。实施灾后重建项目232项,总投资3.72亿元,建成182项,在建37项,累计完成投资2.92亿元。按照国家新增中央投资方向,认真筛选申报项目,积极争取国省投资,年内通过各类渠道争取国省投资5.24亿元,比去年增长6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新签约各类招商引资项目17项,签约资金8.39亿元;实施各类招商项目26项,落实到位资金24.71亿元,占计划的309%。项目建设的数量和投资总量都是历年来最多的,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辖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64亿元,占计划的109.7%,同比增长31.82%,其中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2亿元,占计划的132.2%,同比增长58.8%,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83亿元,占计划的133.8%,同比增长62.1%。
2009年上半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需求萎缩,崆峒区工业经济一度出现低迷,多项指标下滑。但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不断深入,省、市、区及时出台了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不断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从第三季度开始,工业经济企稳回升。预计辖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82亿元,占计划的76%,同比下降1.6%;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2亿元,占计划的102%,同比增长16%。围绕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加快了煤电、建材、造纸等行业的升级改造步伐,建成了平凉电厂二期、平凉海螺日产1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一期、节能环保石灰、宝马纸业生产线配套改造等重点项目,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竞争实力明显提升。工业集中区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工业园区和峡门建材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通过省、市评审,建成了园区西二路、东一路北段、马坊南路,峡门建材工业集中区运输专线完成路基工程,园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建成了祁连山水泥余热发电、粉煤灰综合利用加气混凝土生产线,积极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依法关闭了上杨水泥厂,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工业企业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电耗和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比上年下降9.27%、5.51%、12.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控制在了市上下达指标范围之内。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新增民营企业81户,个体工商户1922户,新增从业人员3579人,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3.66亿元,占计划的100.3%,同比增长11.3%。
崆峒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地下矿藏有煤 、铁 、铜 、磷 、石灰岩 、水泥石灰岩、白云岩、陶土 、粘土、耐火粘土、石膏等16种12大矿点,其中水泥石灰岩和化工石灰岩品位较高,储量达5亿多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1.1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2亿立方米。植物资源1300多种,动物资源50多种。
崆峒区以“基础设施建设年”为契机,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集中突破项目8项,完成投资10.57亿元,平定高速东段封闭通车,西平铁路开工建设,国道312线改线全线贯通,马安路、安青路、甲上路建成通车,天平高速、天平铁路、平凉支线机场前期工作都有了新进展。中心城市建设围绕“四改造五配套”工程,实施城镇化项目56项,完成投资15.7亿元。建成了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和南山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开发继续加快。世纪花园、天正润园等11个小区开工建成商品住宅30万平方米,建成廉租房4.32万平方米,城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6平方米,市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快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步伐,6个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建成农民安置楼9万平方米。围绕区域性商贸中心建设,实施了平凉商城三期扩建、世博伟业家居广场和南门十字地下商业步行街等项目,商贸设施不断完善。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落实汽车家电下乡政策,城乡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31亿元,占计划的100%,同比增长15%。物价指数逐步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04回落到102。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四十里铺、崆峒、草峰、白庙、大寨5个中心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4亿元,小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崆峒区农副土特产品主要有百合 、山药 、杏干 、黄花菜 、蕨菜 、洋芋等,畜产品质优量大,尤以牛肉 、羊肉、皮毛出名,植物资源1300多种,沙棘等经济植物和甘草等药用植物100余种,动物资源50多种,水产资源以淡水鱼 、甲鱼为主。有750千伏变电站330千伏变电站各1处,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6处, 小水电站一处,120万千瓦平凉火电厂已正式投入营运,电力供应非常充足,同时探明市郊南塬地热水水质优良,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崆峒区地热水主要有下白垩系盆地厚层状矿岩构成的蓄热和蓄水层,其上为第三条泥岩构成的保温或隔水层。其热源和水源主要来自盆地西部地六盘山山前断裂带的补给,其地热水大概范围西至六盘山,东至庆阳宁县一带, 属甘肃省陇东地热区。平凉市崆峒区西南坡村地热井,水温17-20℃,矿化度0.81克/升,水文队普查钻孔深250米揭露出下白垩系含水层,水头高土地面30余米,自流量8800吨/昼夜,水温25℃,属地热异常点。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