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文概况
-
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原城南工业区向高新技术产业园转化,实施强企带动和退城进园战略,实现企业集群发展、循环生产、集中治污。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2亿元、销售收入152.1亿元、利税11.2亿元、利润5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发展到25家,其中潍坊钢铁集团销售收入达到61亿元,产能达到180万吨。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到2007年底,全区万元GDP能耗、万元GDP电耗、万元GDP取水同比分别下降4.8%、4.71%和9%。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区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深入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大力推进部门职能下移、服务进社区,实施大网格化管理,强化社区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和“网底工程”建设,丰富社区服务内涵,形成了具有奎文特色的和谐社区创建模式,培育打造了苇湾、樱园社区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点。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年新增财力的90%用于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和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2%;“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70%以上,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9%;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开展了百堂公益讲座、百场文艺演出等群众性文体活动;重视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取得新成绩。大力推进平安奎文建设,积极构建“大民调”、“大巡防”工作格局,全区信访总量和集体越级上访数量同比分别下降21%和29%。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全省社会文化示范区、全省“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全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繁荣:奎文区坚持把城市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全区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文化休闲旅游区、行政商务区、生态商住区、高新技术现代物流职业教育聚集区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区“六大功能区”,重点培育高端商贸、金融服务、现代商务、房地产等服务业态,努力建设成为潍坊市的金融服务、商贸商务、智力支持、文化旅游和休闲娱乐“五大中心”。2007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7.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1.1%,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51.4亿元,规划建设商务楼宇36处,总面积达103万平方米,市场交易额突破170亿元。泛泰华城、金融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不断培育繁荣,四平金街、文化路夏威夷风情等特色街区初具规模,我区被评为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区。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以培植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突出抓好区位招商、规划招商、定向招商,积极搭建节会经济、会展经济平台。近年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2007年,全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3.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4703万美元,出口创汇4.2亿美元。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奎文区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交通、通讯便捷。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及潍坊至烟台、潍坊至石岛、潍坊至徐州等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潍坊机场、汽车总站、电信中心等大型交通、通讯设施都坐落在区内。距青岛国际机场仅有1小时车程,距济南国际机场仅有1.5小时车程。布有60多处景点的金宝乐园,为潍坊大型游乐场所。
奎文区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岸,平均海拔26米,地势平坦。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12.3℃,平均降水量700mm。
奎文区工业已形成钢铁冶炼、机械加工、棉纺服装、电子电器、食品加工、橡塑制品、包装印刷、皮革加工、锅炉压力容器等近20 个行业的工业门类;有铝型材、钢材、箱板纸、水松纸、压延铝箔纸、农用汽车、石油螺杆钻具、高档渔杆、系列手推车、轮胎、出口服装、皮革、毛巾、电器等近百种主要产品。
农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城市农业发展加快。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7094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45吨、2789吨和462吨,蔬菜总产量达到3.37万吨。全区各类养殖小区发展到19个,水貂、狐狸饲养量达到28.1万只。 投资150万元,顺利完成了大虞貂场搬迁三期工程。苗木花卉、蔬菜种植等继续向高效化农业发展,南苑优质蔬菜种植区发展到1000亩。
城市化进程日趋加快: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全力加快农村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根据全区产业规划布局定位,进一步提升城中村改造的标准和档次,留足服务业发展空间,保障群众长期受益。全区35个城中村已有13个实施拆迁改造,完成拆迁面积100万平方米。2008年,力争30个村进入改造建设程序,7个重点村全部开工建设,开工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全力推进迁村并点工程。按照“宅基地换楼房、生产用地换就业、集体积累换保障”的基本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郊区村庄实施整体搬迁、集中安置、联片开发、综合配套,用3年左右的时间,集中规划建设4处功能完备的大型社区,对25个村庄实施迁村并点。研究出台群众安置、就业、保障等相关配套政策,促进农村群众居住、生活、收入、保障水平的同步提高。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