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概况
-
莱阳市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因受胶东脊背地形影响,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北部、东部、中部、东南部、西南部均有互不连接的低山丘陵,属低山丘陵地貌类型。沿河地带及山群之间, 形成互不连片的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平原。山地占总面积的21.5%,丘陵占47.06%, 平原占31.43%。境内较高的山峦基本属于低山。北部旌旗群山,东西走向,主峰旌旗山,海拔315.3米;东北部龙门群山,界于莱阳、栖霞、海阳之间,南北走向,主峰老寨山,海拔374.6米, 为全市诸山之冠;东南部垛山群山,北北东向,主峰垛山,海拔316米,是莱阳、海阳的界山。丘陵区分布于低山周围及其延伸部分,海拔l00~300米之间。山丘顶部浑圆,山坡坡度—般在5°~15°之间, 沟谷断面呈“U”型,沟底纵坡平缓,坡冲积物较发育,有的厚达5~8米。境内平原、洼地地层剥蚀堆积地形,按其成因,可分为三类平原。 一是准平原地, 分布于沐浴店、柏林庄、五龙村断层以北(除莱阳盆地以外)和南部大夼至团旺以南地区。多呈带状分布于丘陵前缘;二是山间河谷冲积平原,成带状分布于五龙河两侧;三是山间盆地冲积平原,此种平原亦称洼地,分布于莱阳市北断层与五龙村断层之间。
莱阳市共有小学117处,初中30处,特殊教育学校1处,普通高中8处,职业学校1处,教师进修学校1处,镇处成人教育学校18处,民办学校8处。全市教职工8484人,中小学生95233人,其中小学33257人,初中32312人,高中19129人,职业学校10535人。全市小学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入学率 95.5 %,小学年巩固率100%,初中年巩固率98.9%。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区人口分别由1997年的13平方公里和15万人,扩大到现在的31.6平方公里和3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6%,城市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75%。2009年总投资5.7亿元,实施城建重点项目34个,完成了一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2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00元,分别增长8.3%和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24亿元,增长17.7%。
莱阳市土地总面积(包括内陆水域)为1731.54平方公里,其中农用面积14.35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82.85%;建设用地面积2.0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49%;未利用面积0.9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49%;农用地面积中,耕地面积8.12万公顷,园地面积2.78万公顷,林地面积9700公顷,水面面积3100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1.72万公顷,交通用地面积1700公顷,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250公顷。境内土壤划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土、风砂土6个土类,11个土壤亚类,18个土属,137个土种。
服务业实现突破发展。2009年,完成增加值96亿元,提供税收3.3亿元,分别增长15.2%、5.7%。打造出金山旅游、娘娘山系开发等一批大型旅游项目,成功举办首届莱阳梨文化节,文化旅游业实现破题发展;培育起成交额过亿元市场13个,市场成交总额62亿元,在全省率先建成市、镇、村三级物流网络,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物流试点单位。
近年来,莱阳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形势,积极应对挑战,以“三年大变样、五年翻一番”为目标,围绕“实施三大战略、实现四大突破、做好三篇文章、加强三大建设”,全力打造开发区、生物产业园、南海新区三大经济板块,着力培育食品加工、机械汽车、精细化工、生物制药四大产业集群,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持续膨胀规模总量,全力以赴促发展、保稳定、构和谐,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工业支撑作用日益突出。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14个,实现销售收入682亿元,利税51亿元,分别增长15%和16.4%;食品加工、机械汽车、精细化工、生物制药四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培育起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12个、过百万元的130个,分别新增3个、14个。拥有龙大、鲁花、春雪3个中国驰名商标,鲁花花生油、龙大粉丝、龙大低温肉制品、龙大鲜冻分割肉4个中国名牌产品,莱阳梨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全市有医院17处,卫生院17所,拥有病床3290张,卫生技术人员3534多人,其中医生1477人。共建成规范化卫生所、服务站310个。2006年,投资1680万元实施了妇幼保健院搬迁工程;卫生实验室顺利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综合评审认定,正式成为全省第三家、烟台市首家通过国家认可的县级实验室;在冯格庄、姜疃、谭格庄、穴坊、吕格庄、柏林庄、龙旺庄七个镇处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累计报销医药费用470.88万元,受益人数达24.92万人次。2007年,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参合农民达到61.2万人,参合率达到85.8%。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目前全市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2处,公共图书藏书18万册;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农村有线电视入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5%以上。
莱阳市地处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度为64.3%,属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风多易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年平均气温11.2°,年平均相对湿度7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96小时,年平均风速2.7米/秒,全市平均无霜期173天。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2009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08亿元,增长12.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0050万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亿元,增长19.2%,荣获“中国绿色名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荣誉称号,被确定为全国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县、烟台市唯一省财政直管试点县。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