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概况
-
崂山区以境内的崂山而命名,其山脉纵横,群峰峭立,古木参天,海山相映,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等名胜古迹,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崂山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居住。崂山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引得古今名人逸士、名道高僧纷至沓来,故被称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一九八二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崂山物产资源丰富。崂山矿泉水闻名中外,水质优良,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是酿造酒类和饮料的最佳水资源。产于仰口湾畔的崂山绿石,为石中珍品。崂山拳头菜、云峰菜、奶豆腐是游客垂睐的土特产品。因独特的“小江南”气候而生长的崂山茶成为不多得的饮品。寒露蜜桃、樱桃等品种优良,远近闻名。广阔的海岸线为海洋捕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盛产黄花鱼、海参、鲍鱼、扇贝、海带、石花菜等海珍美味。
崂山区位于中纬度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资源充足,热资源较丰富,降水量较多,湿润温和,四季分明。历年日照平均为2503.3小时。年平均气温12.1℃,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2%。
崂山区肩负关建设青岛未来最重要新城区、迈向国际化发展目标中的主要空间地带、青岛市改革开放的实验区历史重任的崂山区,按照青岛市“规划建设高起点、产业发展高层次,社会发展高质量”的总体原则,园区已形成了中心城区、二条产业带和三个可持续发展经济区,塑造了现代化城区风貌。截止目前,园区固定资产累计投入123.58亿元,高科园产业区、中心区、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一批重大公益项目已先后投入使用。我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管理模式,崂山区、高科园、石老人旅游度假区、崂山风景区实行了“四合一”管理体制,建立了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
崂山区是青岛构筑大旅游格局的独具增长活力的现代旅游中心,近年来,崂山区准确把握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加快了石老人旅游度假区与崂山风景区一体化和优势互补发展步伐。地处黄金旅游线、面积达12.8平方公里的石老人旅游度假区,依托高科技工业园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一批高档次的旅游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度假区内青岛海洋游乐城、青岛市海豚馆、高尔夫球队场、国际啤酒城等30多个娱乐休闲项目与在建的迪尼斯乐园、海洋公园、石老人公园、五星级的海景大酒店以及环宇国际城、弄海园、梅海园等一大批造型别致的别墅群,把整个度假区装点得多姿多彩。崂山风景区加强风景资源保护的同时,加大对风灾山新的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而随着崂山风景区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崂山海陆空立体旅游红已基本开通。区内已形成了以“山海风光、啤酒文化、渔村民俗、美食购物、海洋娱乐”为特色,“吃、住、行、游、购、娱”的景点相对集中,功能相对完善的旅游环境。客流量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
崂山区内地势以丘陵为主,地面平均高程为海拔55m,地表水常年控制在3m左右。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最高峰崂顶海拔1133米。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正是崂山风景的特色。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
崂山区海岸线绵延曲折,长达103.7平方公里,盛产对虾、海参、鲍鱼、扇贝、石花菜等海产品并形成了以裙带菜、中华鲟、淡水蟹、甲鱼等名特优品种为主的高效渔业。现拥有大型国家级群体性渔港1处,小型渔港12处。崂山物产资源丰富,其中崂山矿泉水,崂山花岗岩和崂山茶尤为著名。
以高科技、大项目为主攻方向,累计引进外资638个,合同利用外资16.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55亿美元。其中,引进投资过千万美元的大项目62个,产业区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大项目为主体的家用电器、通讯及电子信息、生化医药、食品饮料、汽车零部件五大主导产业群体。与此同时,大专院校8所,各类科研技术开发机构23家纷纷在此落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2家,这些企业涉及机械、建材、纺织、服装、海洋药物等十多个主要行业,主要产品200多种,投资行业向多元化发展。1998年,园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6亿元,税收总收入10.5亿元,财政收入4.09亿元,名列山东省各市榜首,主要经济指标跃居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领先地位。经济增量和经济总量占青岛市的五分之一和十分之一,对青岛市的经济拉动作用进一步扩大。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