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概况
-
两当县公共服务不断优化,推动社会进步。教育工作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完成了县一中综合教学楼、香泉中学一期建设工程及58所学校的危房改造。2006年全县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98.7%、95.5%,高考本科上线率达16%。医疗卫生工作加强了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及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实施了“卫生支农工程”和“降消”项目,完成了疾控中心业务楼建设,实施了县医院、妇保站和11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完成了县计生服务楼建设工程,实施了“少生快富”项目,实现了县乡微机联网,计划生育工作考核连续多年名列全市前列。文化工作完成了“两馆”楼建设和文庙大成殿抢修工程,出版了我县首个文学刊物—《广香河》,成立了文化稽查大队。广播电视工作完成了光缆架设任务和广电综合楼建设工程,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52%、92%。体育工作完成了两条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县志工作完成了1949—2003年修志和刊印工作。
两当县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领跑县域经济。大力实施“项目兴县”战略,采取“争取国家投资、全民招商引资、有效启动民资”三轮驱动的方式,千方百计争项目,千辛万苦引项目,全力以赴建项目,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鲜活血液。四年来,已争取到并下达投资计划的项目246项,总投资5.8亿元,已争取到资金3.7亿元。2006年预计完成项目建设投资10023万元,是2002年的1.1倍;预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00万元,是2002年的3.72倍。准确把握国家投资导向,先后争取实施了城区供水改扩建、两当河堤防工程、两站路改造铺油、两温战备公路建设、易地移民搬迁工程等重大项目;全力优化投资环境,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先后引进实施了新世纪酒店、金洞商城、竹林电站、核桃仁加工厂、2万亩红豆杉基地等招商项目14项,签约资金15128万元,完成投资4112万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效挖掘民间资本,筹集民间资金4945万元,实施了基层干部职工住宅楼、36宗复式小区等一批居民住宅项目。项目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成为四年来拉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劲的动力。
两当县扶贫开发活力涌现,筑起发展平台。2001年,我县被列为国家扶贫重点县,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四年来,先后投入国家财政扶贫资金4050万元,报回世界银行回补资金590万元,解决了0.17万人的脱贫问题。立足改善农村基础条件,采取参与式扶贫开发机制,实施整村推进村项目11个;立足产业扶贫,采取滚动式扶贫开发机制,发展中药材1.55万亩,南江黄羊5100只;立足思想脱贫,举办各类培训班14期,培训1200人(次)。四年来以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为前提,搭建了争取项目的平台,激发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两当县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黄豆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葵花、瓜果、蔬菜为主;经济林果主要以核桃、板栗、苹果为主。县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金、银、铜、煤炭、陶土、大理石等10多种;有羚羊、獐子、水獭、大鲵、麝、锦鸡等珍稀动物;有红豆杉、铁杉、银杏、香樟、合欢、白皮松等珍稀树种;有油松、华山松、落叶松、红桦等用柴树种;出产鹿茸、麝香、猪苓、五灵脂、天麻、杜仲、黄姜等中药材400多种。县内生态良好,植被覆盖率达73.3%,森林覆盖率达49.3%。
两当县各项改革强势推进,提升发展效能。坚持以改革扫除障碍,以改革破解难题,以改革提升效能。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基本完成了15户国有工商企业的改制任务,共置换企业产权4244万元,安置职工955人。加强了对西坡煤矿一号井、宏煤公司、陶瓷公司等县内骨干企业的引导服务,三户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有了明显提升;完成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了供销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了农村税费改革,免除了农业税,落实了粮食直补政策;推进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开展“乡财县管”及“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了西坡、站儿巷的撤乡建镇和太阳、广金的撤并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审批事项6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公开招考,市场配置人才资源。
两当县城镇建设特色彰显,高扬发展风帆。大力实施城镇突破战略,通过“整合资源、市场运作、协作互动”的方式,加快了“一城五镇”(县城及杨店、西坡、站儿巷、显龙、云屏)建设步伐。突出规划的龙头作用。按照“生态园林县城”的定位和一心一轴三区、四纵四横一环的布局框架,高起点编制了新版《县城总体规划》,制定了局部控制性建设详规,县城规划面积扩大到7.5平方公里。完成了站儿巷、西坡、杨店、显龙等4个小城镇及显龙川头、鱼池乔河、杨店豆坪等8个重点村建设规划。融合建设的先进理念。按照“建设新城区、改造旧城区、发展东城区”的思路,投资1.2亿元,实施了“三路一市一水一堤”和“三路一河二桥三园一区”建设工程,完成拆迁1.7万平方米,新建楼房43幢,建成了以全长2.1公里的滨河路、故道路为主体的城市标志工程;实施了两站路、站广路、国道316线两杨段、唐张路等重点路段改建及县汽车站、6个乡级汽车站、9个村社停靠点建设工程,共改造通乡等级路180公里,实施村村通建设242公里;实施了西坡宏庆综合市场、杨店商贸一条街、站儿巷街道改建工程;实施了农网二期改造、电话村村通和移动通讯基站建设。凸显城镇的生态特色。采取拆旧补绿、治脏变绿、见缝插绿、破墙透绿等多种形式,完成绿色通道建设285公里,县城东西二山绿化1.08万亩,新增县城绿地8.37万平方米,县城人均占有绿地面积由2002年的9平方米提高到20.8平方米。建立管理的长效机制。成立了规划局、城建监察大队、园林管理所和环卫所,配备了环卫设施,修建了垃圾填埋厂;推行政府对土地的一级垄断,实行土地挂牌出让制度;加强了路灯管理,提高了县城品位。四年来,城镇建设成为了全县上下克难奋进、顽强拼搏精神的集中体现,成为两当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受到了各界好评,我县先后被评为全省绿化模范县和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城镇建设优化了投资环境,聚集了人气,繁荣了商贸,成为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两当县结构调整主题突出,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突破,启动了新农村示范建设。完善思路调结构。确立了核桃在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加快了核桃、烤烟、中药材、畜禽、蔬菜“一主四辅”五大特色产业开发步伐。精心组织实施了“百村万户双百万”和“百株千户万元”核桃产业开发工程,新发展核桃树142.4万株,栽植优质接穗树5万株,完成核桃树高接换优2.5万株;发展中药材5.8万亩,出栏商品牛1.44万头、羊0.94万只,放养土鸡44.6万只,种植双孢菇31棚。2006年,发展烤烟0.42万亩、无公害蔬菜0.2万亩。改善条件调结构。围绕重点产业开发,整合农业资源,努力改善开发条件。四年来,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8平方公里、梯田建设1.73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85万亩,发展集雨节灌1.05万亩。实施了二期人饮解困工程和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2.09万人0.785万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完成退耕还林3.5万亩、荒山造林13.7万亩。发展沼气池102个。产业升级调结构。发展了以杨店豆坪蔬菜协会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8个,新建了以核桃仁加工厂为代表的龙头企业9个。积极开展农产品“一注册三认证”工作,完成了狼牙蜜商标注册、杨店豆坪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菜豆产品认证及张家无公害水果产地认定。实现劳务输转2.3万人(次),创劳务收入4557万元。
四年来,两当县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府工作全局,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经受各种严峻考验,聚精会神搞建设,团结奋进攻难关,苦干实干谋发展,“十五”计划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全县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3512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22400万元,年均增长13.5%。农业增加值由6051万元增加到8210万元,年均增长7.9%。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61万元增加到800万元,年均增长14.8%。三次产业比例由45∶22∶33调整到37∶21∶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164万元增加到7700万元,年均增长46.76%。大口径财政收入由698万元增加到1134万元,年均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775万元增加到5090万元,年均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79元增加到1743元,年均增长7.7%。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过去的四年,谱写了两当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为实现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