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概况
-
梁山县是《水浒传》故事的渊源所在,以此名扬海内、久负盛誉。梁山县即因境内名山而得。梁山县临黄靠湖。黄河自西北过境,过境长25千米;梁济运河贯穿南北,境内长48千米;东部紧靠东平湖。山湖相映,两河纵横,地理位置独特而重要。京九铁路纵穿县境,过境段长15千米。梁山火车站于1996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 220国道及聊(城)一商(丘)、肥(城)一梁(山)、蒙(阴) 一馆(南馆陶)等公路穿行交织,梁山汽车站每天始发和过路客车达百辆次,北通北京市、天津市、济南市,南达郑州市、商丘市、南京市,东抵泰安市、济宁市、兖州市、烟台市,西连安阳市、新乡市、邯郸市,昼夜往返,交通方便。济宁飞机场距梁山县城仅40千米。
梁山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地肥沃,适于发展粮棉生产。尤其是小麦播种面积大、产量高( 约占粮食总产量的65%),是山东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县种植结构趋向合理,农副加工业已初步形成了草条编织、蔬菜种植、食用菌养殖、淀粉生产、畜禽屠宰等五大商品基地,以及鲁西黄牛、银耳、粉条、蔬菜、木材等13处批发县场。90年代初,梁山县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创高产先进单位”、“全国棉花生产创高产先进单位”、“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县”等荣誉称号,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全省淡水渔业生产先进县”。1991年, 棉花播种面积20540公顷,总产19250 吨,向国家交售皮棉17800吨,是山东省优质棉生产基地, 被列为全国棉花百强县。梁山鲁西黄牛、小尾寒羊为全国著名良种。1977年,山东省政府确定梁山为鲁西黄牛基地县,1980年确定梁山为小尾寒羊保种基地县。1988年,梁山被批准为全国小尾寒羊良种繁育基地县。1999年,全县鲁西黄牛存栏量9.92万头,小尾寒羊存养量30.88万只。
梁山县境内山石、泥沙资源丰富,发展建材业得天独厚。全县山石、紫砂岩储量丰富,可发展水泥、石灰和陶瓷等建材业。 另外,县境内水资源总量43185万立方米, 煤炭储量约10亿吨,还有丰富的天然气和铁、铅、石膏等矿藏,极具开采利用价值。
目前,梁山县专用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厂家发展到76家,从业人员5800余人,汽车工业总资产已达7.8亿元,产品发展到12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专用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成为全国最大的挂车生产基地。挂车专用车产业产值占全县GDP的三分之一,利税占全县的近二分之一,成为梁山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支柱。 2005年,梁山县被命名为“中国挂车(专用车)生产基地”,并被山东省认证为“山东省特种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服务于省内特种车辆业内企业,服务于周边100家企业,带动特种车辆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带动辐射全省、全国特种车辆产业发展。2006年4月,梁山县围绕挂车产业发展到浙江、广东、福建、吉林、四川等地开展专题招商,在谈、签约项目总额近17亿元。目前,梁山县作为专用车产业全国生产基地的地位更加稳固,专用车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倍,市场不断扩大,不仅巩固发展了北方市场,而且开拓了南方市场,已有2家企业接纳了国外订单,梁山县挂车专用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梁山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5℃,降雨量601毫米,无霜期205天,适宜粮、棉、油、莱、果等多种植物生长。农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地瓜、谷子、棉花、蔬菜为主,畜禽有牛、马、驴、骡、猪、羊、鸡、鸭、鹅等,林果有杨、柳、槐、榆、椿、泡桐、桃、杏、梨、苹果、柿、枣等,水产品有鱼、虾、蟹、甲鱼等。
全县工业已形成了以轻纺工业为重点,县、乡(镇)工业为主体,布局合理,门类较齐全的生产体系。有4 个企业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27个被评为地县级先进企业。有12个开发项目达国内先进水平,合同利用外资732万美元。全县30多种产品分别获部优、省优、厅优称号。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全县年供电量达2。1亿千瓦小时,并实现了全县村村通电。八十年代末,梁山县拳铺镇一些农民逐步学会了制造拖拉机拖斗,随着运输业的发展,他们开始生产汽车全挂车、半挂车。梁山县委、县政府以此为契机,提出“工业立县”的发展思路,引导他们走合法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路子。在政府的扶持下,东岳、通亚、华宇13家企业相继进入国家专用生产目录,25家通过国家“3C”认证,并成为挂车产业的龙头,带动相关配套企业迅速涌现出来。
梁山县境域的社会发展历史悠久。据对青固堆、贾固堆古遗址的考查,早在新石器时期,先人就在这里耕种稼穑,烧制陶器。隋朝建立后,鼓励农耕,加之唐初的“贞观之治”,梁山境域曾一度出现经济兴盛景象。五代至北宋,境内形成梁山泊,居民多流离失所,少数成为当地渔民。元末明初,梁山泊水退还耕。明朝从山西洪洞县大量移民至此拓荒,奖励农耕,加之大运河通航,梁山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