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概况
-
灵川县围绕“农业稳县”工作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效益型农业,全县基本形成优质粮、春夏熟水果、禽畜水产、无公害蔬菜、食用菌、桑蚕等六大农业支柱产业。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19.92亿元,同比增长10%。粮食生产方面,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2.6万亩,总产量17.98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9万亩,优质谷率达99%。蔬菜生产方面:建成九青、广灵、大圩、海洋山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4个,蔬菜年复种面积31.6万亩,总产量58.5万吨。水果生产方面:全县共有白果早结丰产示范点50个,大果杨梅、大果枇杷、脆皮金桔、南方优质梨等百亩优果示范点148个,水果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产量9.2万吨,产值1.4亿元,其中脆蜜金桔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禽畜水产生产方面:全县共有生猪规模养殖场160个,家禽规模养殖场448个,年出栏生猪44.9万头,出笼家禽962.3万羽,水产品产量1万吨。食用菌生产方面:建成以灵川镇、定江、三街为重点的食用菌核心栽培区3个,专业村5个,食用菌栽培面积达118万平方米,年产量9000吨,产值4500万元。桑蚕生产方面,全县桑蚕种植面积3420亩,年产值524万元。农业龙头企业方面:全县共有集琦实力、绿苑米业、威昂佳果、大发禽业等农产品加工和龙头企业60多家,全县农村每年提供给这些企业的农产品价值达4亿多元。
灵川县共有森林面积10.6万公顷,境内有青狮潭和海洋两大水源林保护区,主要林种有杉木、马尾松、毛竹、银杏等,其中毛竹、银杏是重要的林业资源。全县毛竹种植面积29万亩,储量2000多万根;银杏种植6.2万亩,100多万株,海洋银杏之多为全国乡级之冠。
灵川县位于世界旅游名城---桂林市北效14公里,漓江、322国道和湘桂铁路横贯全县,交通十分便利。距桂林火车客运始发站8公里,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30公里。青狮潭省级度假区位于县城以西19公里。广西四大古镇之一的大圩古镇位于桂林东南方向,距桂林市18公里。目前新开发的金山岩旅游区和古东森林瀑布群景区位于大圩---冠岩公路沿线,漓江外事码头对面。游客可直接乘船至大圩古镇,或由陆跌抵达。
灵川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7℃,极端最低气温为-4.9℃,极端最高气温为38.5℃,年平均日照1614.7小时,年平均雨量1926毫米,年平均无霜期318天。县城海拔156米,东南为海洋山脉,西北为越城岭支脉,中部为湘桂低谷走廊,地貌总体呈"V"形结构。境内地形复杂,溪河纵横,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海拔相对高差达1587米。
灵川县境内河流众多,有青狮潭水库,思安江水库和漓江、甘棠江、桃花江、花江、东江、潮田河等20多条主要水系和河流,流域面积2093.87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15.9万千瓦,可开发量4.5万千瓦。目前全县建有小水电站48座,装机容量3.04万千瓦,年发电量7800万千瓦时。
灵川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铅、锌、水晶石、石灰石、大理石、黄金等20余种,以石灰石储量最大,大理石多为黑色、花色,储量达1400万立方米。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灵川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富裕、文化、生态、平安的和谐灵川,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据统计,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5.89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3.85亿元,同比增长10.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9.61亿元,同比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43亿元,同比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74亿元,同比增长12.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39亿元,同比增长14%。财政收入完成3.51亿元,同比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95元,同比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3527元,同比增长9.6%。
灵川县围绕“工业强县”工作思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工业发展平台建设,抓好现有企业的协调服务,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县共有桂林八里街工业园区、潭下金山、定江三号、灵川镇灵勃、三街五里排、大圩铁山、灵田花江、青狮潭等工业园区和集中区8个,企业总数达9900多家,其中工业企业18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47家,纳入税收考核范围的企业270家,基本形成以化工、冶炼、建材、制药、轻工食品为龙头的五大产业体系,涌现出金山化工、白云化工、桂康公司、迪华玻璃、大华药业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200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48.11亿元,增长17.9%;实现工业税收8463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6.65亿元,增长16.3%;实现销售产值25.82亿元,增长16.5%。二产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2.33%。
近年来,灵川县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流揽县社会文化工作,强化领导,狠抓投入,使灵川县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县城建有文化中心大楼,图书馆、民俗博物馆、人民会堂、滨江文化广场等文化活动场所,同时,11个乡(镇)的文化站、图书馆也相继建成规范化的站(馆)及78个村及文化室,沿桂黄公路、灵圭公路、桂海公路三条“社会文化长廊”已具规模。灵川县在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目前全县拥有120多支文艺、体育、民间、灯舞、舞龙(狮)队,每年深入乡镇及村屯演出;从1996年开始举办的农村文艺调演“希望的田野”已连续举办了5届;九屋镇龙岩村农民艺术团几年来到过南宁、柳州、湖南的零陵、邵阳等17个县市演出200多场;电视现场直播的“春节文艺联欢晚会”在桂林市各县开了先河,已成功直播7年;“文化下乡”深入村屯、书画展览办到了国外……仅2001年就举办了“第二届校园艺术节”、“党政军民喜迎新世纪”广场文化活动等有较大影响的文化活动20多次,参加人数达到20万人次。
灵川辖区内山青水秀、美丽富饶,人文古迹源远流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灵川县已开发并逐渐开放的景点有青狮潭旅游度假区、龙岩(金山禅院)景区、古东森林瀑群、大圩古镇、金山岩景区等。旅游线路有:西线青狮潭二日游,东线大圩古镇一日游,旅游基础上有水上娱乐游、森林探险游、生态环境游、宗教文化游、寻根觅古游。成立了灵川县旅游公司和桂林山川旅行社,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丹麦、非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和部长级官员来我县观光旅游,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6万人次,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灵川县风景资源有山、岩、江、泉、洞、峡、湖、瀑、树、洲10个景类,风格独特。主要旅游景点有青狮潭、大圩古镇、古东瀑布、海洋银杏林、江头古民居、湘高二水之源、公平象山、宝江莲花洞,其中青狮潭为自治区旅游度假区和风景名胜区,江头古民居获"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称号。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