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县概况
-
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是陵县的一个新兴产业。近两年,随着德州普利森集团、卓尔铸造、亚星机械、中南控股集团、中昊民房设备等一批知名企业的建成,企业群体不断扩张,规模优势日益显现,机械制造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共有近20家。
全县土壤分潮土和盐土两大类。潮土分布全县,潜水埋深一般在 1 — 3 米,土壤耕层质地较好,淋溶作用强,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盐碱土主要分布在陵西大洼和宋家镇北部、糜镇北部及陵城镇、郑寨镇等地。按表层质地划分,分壤质土和沙质土两大类。陵县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天气干旱少雨多风沙;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秋季天气晴爽,冷暖适中;冬季多西北风,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为 12.5 ℃ ,全年无霜期平均为 202 天,稳定积温一般在 4000 — 4250 ℃ 之间,全年光照时数为 2679.9 小时,年日照率为 60% 以上。
纺织业:开发区已有黎明集团、晨光纺织、德神纺织、盛泽特色纺织、金贵制衣等 10多家大规模纺织企业。形成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等长链条的纺织产业。目前,著名的上市公司德棉集团也已经在开发区动工建设,预计明年10月份全面投产。
农副产品加工:陵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依托这一比较优势,“农字号”老企业不断改造升级、膨胀规模,新兴企业异军突起。现有山东豆工坊、乐悟集团、山东谷神高科技生物园、永顺制粉、致康食品等近 40 家企业。拥有全省乃至全国大豆、玉米、棉籽精深加工的领军企业,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2 家,谷神、乐悟为省级著名商标。
陵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优势明显。曾荣获全国农业百强县、全国十大优质棉生产县、全国黄牛改良试点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山东省畜牧大县称号。盛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蔬菜和水果。
陵县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程控电话、互联网、移动通信为人们提供了便利通讯。电力充足,能源丰裕。随着陵县高级中学和县人民医院病房大楼的相继投入使用,陵县的教育、卫生事业迈入一个新台阶。“政府启动,市场运作”的模式使陵县的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陵县历史悠久,称谓屡经变易,区域多次变迁。夏、商、周时属鬲氏国,春秋时属齐西偏地。公元前 206 年,汉高祖刘邦在今陵县城置安德县,后一直为郡州治所,唐为平原郡。明洪武十三年( 1380 )改称陵县,沿用至今。
陵县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投资环境优越。陵县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功能日臻完善,环境不断优化。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客商投资经营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一站式服务大厅、项目论证委员会”等成为陵县优质服务的重要机构。“基础设施投入年”、“项目建设年”、“环境建设年”、“服务效益年”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和相关重大举措的实施,使陵县的投资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陵县工业发展迅猛。陵县县委、县政府以 2003 年规划建设的大型现代化省级经济园区为依托,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目前,园区已形成纺织、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新材料、机械制造五大主导产业,资产过亿元的企业达 30 家,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3 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5 家,国家、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4 家。
近几年来,对政府街、中兴街、陵州路、威灵街、唐城路、迎宾路、田园路、紫云路、福星街、文佐街、武佑街、兴国街、安泰路、聚贤路、丁东路等 15 条总长 65 华里的街道进行了改造。建成了全市第一座污水处理厂,投资 1200 万元新建了汽车站。2003 年,结合德州市“两个东进”的部署,大力实施“县城西移”战略 .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聘请北京城市规划专家,编制完成了《陵县城市新区总体规划》,对县经济开发区实行了区划调整。两年来,投入 1.3 亿元建设了开发区二期工程,重点建设了“十三路四桥六条地下管网”,大大完善了园区功能,提高了开发区的承载能力。完成 104 国道、南环路改造任务,基本实现全县农村公路“村村通”目标;完成 353 省道基础路基,改造建设了陵东路、陵边路两条县乡路;完成唐城路东段铺设任务,全面铺开威灵街改造工程。
化工业:化工是开发区的支柱产业之一。现有绿源集团、信达集团、宏坤医药中间体等 10多家化工企业。绿源集团的复合肥生产能力位居全国三甲,生产的高浓度硫酸钾三元素复合肥荣获“莫斯科国际化工精品博览会金奖”。信达集团的产品 60% 出口国外,他们的开发生产的氯代酯产品占到全国生产总量的 70% ,耐酸大红染料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 60% ,出口占到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被世界誉为“中国红”。现已形成年产值 20 亿元的能力。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