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概况
-
凌云县土壤类型主要有黄红壤,占45%,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至1200米地带,肥力高:黄壤占11%,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地带,土壤湿润、疏松、肥力高;棕色石灰土占34%,分布在石山地区:红壤占10%,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高丘深谷地带,土壤干燥,肥力一般。
凌云县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各种名特优土特产资源。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已探明的有水晶、锑、铜、钻、锌、钨、煤、镁、铁、磷、金、铀等20多个品种。水力资源蕴藏量为11.7万千瓦,可开发4万千瓦, 已开发1.1万千瓦。主要农产品和土特产有白毫茶、八角、板栗、茶油、桃、牛心李、川木瓜等。工业有建材、制药、木材加工、石材加工、冶炼等行业,主要工业产品有黄金、水泥、白毫茶、石材工艺品等。境内公路总长1439公里。全部乡镇和行政村均通汽车。电话用户1.2万户。村村均可收到广播电视。
茶叶、八角是凌云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产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凌云白毫茶远销世界五大洲,市场前景较好。茶叶生产,突出无公害茶叶品牌,大力发展有机茶,抓好八角的低产改造。开发水电资源,走电矿结合之路。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开发旅游商品。加快交通、电力、城建、旅游、生态环境建设。城建要与旅游、乡土文化、民族风情、园林建筑、生态环境相结合。
凌云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2%,自然植被属南亚热带植被类型。全县境内植物种类繁多,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主要有香果树、福建柏、巴尾树等。经济树种有八角、油茶、油桐、板栗、核桃、蝴蝶果、麻竹、白毫茶等。其中八角以质量好、高产、高效著称广西;凌云白毫茶以品质独特,天然保健而驰名中外,被评为中国名茶。用材树种主要有杉木、马尾松、红松、红椿、香樟、苦楝、酸枣、华木等。果树有柑、橙、桃、李、黄皮、枇杷、柿子、川木瓜等30多个品种,药用植物主要有金银花、何首乌、黄精、黄柏、山克根、昆明鸡、血藤等150多个品种。常能见到的野生动物有山鸡、画眉、飞虎等飞禽;山猪、箭猪、猴子等走兽;樟子、蛤蚧、蛇类、穿山甲等山珍;鲤鱼、白甲鱼、例刺鲐、长尾唇鲱等多种鱼类,还有最近几年发现的育眼金钱鱼和娃娃鱼。家畜以马、羊驰名。凌云马善行走山路,体小灵活,性格温和,食少耐劳;凌云羊肉质鲜美,皮厚毛细,为传统出口产品。
凌云县旅游资源丰富,具备乡土性、古特性、奇异性和美感性。仅就美感性而言,这里集大瀑布群、喀斯特高山湖泊——浩坤湖。地下峡谷长廊水源洞、纳灵河谷-——纳灵洞、奇山、秀水、异洞、石壁之美,县境内山峦起伏,群峰叠翠,莽莽山岗,石山森森,石海漫漫,溶洞幽幽。加上高原风光与亚热带情调的柔和,造化出凌云独具神韵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凌云的一景一物都有一个感人的传说,每一个传说都深藏着厚重的文化。县境内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景观风光各异,文庙、博物馆、茶山绿色金字塔、岩流瑶寨、逻楼新寨、中山纪念堂、石钟山、云台山、五指山、弄福公路等旅游景点备受游客青睐。
凌云县有澄碧河、布柳河,河网密度0.134公里/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8亿立方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中山地貌类型。全县群山起伏,地貌由土山和石灰岩喀斯特山地两大类型构成。土山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60%,居住着全县40%的人口,而40%的石山地区却居住着全县人口的60%。
凌云县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日照1443.7小时,无霜期长达343天,年平均气温20.5°C,极端最低温-2.4°C,极端最高气温38.4°C,大于等于10°C的年平均活动积温6000°c; 1月最冷,月均温11.4°C;7月最热,月均温26.4°C。年均降雨量1700毫米,集中在5—10月份,年均蒸发量1406.9毫米,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年平均相对湿度78%。夏热多雨,间有涝灾,冬温凉而干燥,偶有低温霜冻,高山地区常有冷冻积雪,秋高气爽,常有春旱、冬旱发生,四季明显。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