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概况
-
临潭县有耕地面积26.43万亩,草地面积123万亩。农作物以小麦、青稞、蚕豆、洋芋、油菜等为主。近年来,“十五”期间,临潭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压粮扩经,压劣扩优,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路子,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和农业综合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扩大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提高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使广大农民收入从政策减负、结构调整和农产品价格上涨中大幅度增加。2005年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93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1.19万亩,其它作物播种面积2.31万亩,粮、经、饲三元结构达到49:42:9,与2000年粮、经二元结构76:24相比,有了重大突破,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基本趋于合理。经济作物中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13万亩,亩产收入增加250元。 同时,加强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相继建成甘南州新城农业高产高效示范园区、冶力关洪家庄农业示范园区和甘南州藏青稞基地等项目。
临潭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洮河、冶木河、羊沙河。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8.73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17.28万千瓦,已开发1.51万千瓦,占8.7%,水能开发潜力大。特别是洮河水流急,落差大,开发条件优越。通过实施"三河"流域梯级电站开发建设,水电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投资建设了青石山水电站、鹿儿台水电站和独山子水电站技术改造,总投资达22100万元,总装机容量2.75万千瓦,年发电量8512万千瓦/时。通过实施8802万元的农网改造项目,电网建设已基本形成独立的发供电网络,全县已建成110千伏变电所1座,35千伏变电所4座,10千伏配电变580台。全县电网线路累计达189条,总里程1567公里。投资1360万元,建成冶力关冶木河、新城南门河等防汛防洪河堤19.7公里。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共解决48个村4.99万人5.14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新修集雨节灌水窖1300眼。
2009年,临潭县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县委确定的“64422”发展战略,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县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预计全县完成生产总值624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1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9.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21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0.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509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15.3%。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272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3.64%,同比增长10.3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6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51%,同比增长27.26%。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883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28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9%,同比增长2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343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4%,同比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68元,净增272元,完成年计划的102.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20元,净增1065元,完成年计划的102%。
临潭县境内属高山丘陵地区,地形西高东低,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多为低山深谷,峰峦叠峰,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海拔在2200-3926米之间,平均海拔2825米。全县大部分气候属高寒干旱区,寒冷、阴湿、四季不分明,降水东北多西南少,旱涝雹冻频繁,具有长冬天夏、春秋相连、冬长冬冷而不寒、春季回暖慢、秋季降温快、冬干秋湿的高原气候特色。年平均气温3.2℃;年降水量383.2--668.2毫米;蒸发量93至356毫米,日照时数2314小时,年平均无霜期65天右左。
临潭县有着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有着“山水冶力关,兰州后花园”之称的冶力关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就位于该县境内。景区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海拔2219--3926米、年平均气温5.1--6.7之间,气候温暖湿润,凉爽宜人。其自然景观主要有闻名遐尔的莲花山,秀丽如画的冶木峡,风光旖旎的冶海神湖,形态逼真的千年睡佛,峰峦叠嶂的石林佳境,奇特独秀的赤壁幽谷,绿波荡漾、林海茫茫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碧草如茵的大草原等,其风景以险、峻、奇、秀、幽著称,可以说既含西部高原莽野的豪翰,更兼有江南水乡之风姿;人文景观主要有洮州明代卫城、新城苏维埃旧址、一年一度的莲花山"花儿"会、被载入世界基尼斯纪录的洮州"万人拔河"比赛、具有江淮遗风的"尕娘娘"服饰等,文化底蕴深厚。
临潭县交通便捷。省道306线(徐合公路)东西贯穿全境,311线(定新公路)起自定西,经临洮、康乐、冶力关至新城,从北至南贯通,并依此为主干形成了县乡公路网络,全县乡乡通公路、通车。县政府所在地-旧城,距省会兰州345公里,距自治州所在地78公里。国家级风级区-冶力关以省道311线与兰临高速公路相连,距兰州仅160公里。
临潭县是在甘南州是一个农业大县,通过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农区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十五”期间,按照"依靠科技、农牧结合、种草养畜、综合发展"的思路,大力调整农牧比例,积极发展高原农区畜牧业。以基地和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牛羊育肥、奶牛和绒山羊养殖、饲草料加工、奶制品加工,相继建成卓洛下园子、新城南门河牛羊养殖示范园区、金洮良种牛繁育基地、范家咀奶牛养殖厂和城关联合养殖厂等;启动实施了万口商品猪基地建设项目,扶持了正在建设的800吨牛羊肉冷藏及屠宰加工生产线和首曲公司牛羊肉加工生产线等龙头企业,使畜牧业逐步向"牧、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展。“十五”末,全县各类牲畜存栏达20.1万头(匹、只),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29.4 %、53.7 %和 37.3%,肉类总产量4177吨,牛奶产量1590 吨。实现牧业产值2701万元,比“九五”末增长21%。占农业总产值的36%;牧业增加值2337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1.43%。
临潭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农业结构渐趋合理,发展效益明显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一是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全县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26.52万亩,完成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77万亩,粮、经、饲三元结构比例达到31:56:13。我县已列入全省中药材种植大县,5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已启动。二是深入推进“农牧互补”战略,全力实施“一特四化”工作。种植优质牧草4.12万亩,完成了13个牦牛、藏羊育肥养殖小区和21个牦牛、藏羊育肥试点村的建设任务,修建暖棚2036座9.75万平方米。组建了紫金花草产业公司。新建了八角、羊沙等4个畜牧兽医站。华新、金洮等畜牧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县各类牲畜存栏达到21.05万头(匹、只),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35.76%、55.82%、36.87%,比上年分别增长9.01%、2.44%、1.03%。三是加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步伐,认真实施扶贫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08年冶力关镇后山村、城关镇苏家庄子村等15个整村推进项目已通过了州级验收,2009年城关镇青崖村、流顺乡丁家堡村等15个整村推进项目已全面完成。基本解决了0.3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四是将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大了培训和输转力度。全县劳务输转4.6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5000万元。完成新疆劳务移民251户1004人。五是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保证了灾后重建等各类建设用地,全面完成了全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六是认真贯彻落实家电下乡、农村合作医疗等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开设了“强农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专户”,填制《明白册》6.3万册,认定办理存折3.2万本。通过“一折统”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助、农村低保等15项惠农补贴资金3610万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进展顺利。
临潭县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面加强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是坚持“集中办学、实事求是、四个统筹、先建后撤”的原则,实施了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按照“4+2”办学模式,首批撤销学校10所、改制学校7所。通过实施“大灶工程”项目建设,有14所学校开办了大灶,解决了6194名学生集中住宿、统一吃饭问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有569名学生考入高等院校。为398名高校贫困学生落实生源地助学贷款171万元。实施了一中、二中等7所学校的10个灾后重建单项工程。一中、二中、三中学生宿舍楼和县中心幼儿园、卓洛中心校教学楼建成并投入使用。二中沙特政府贷款援建项目已通过省上初设批复。二是卫生事业长足发展。覆盖城乡的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已基本形成,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新修古战、流顺等6个乡镇卫生院;县一院住院部楼已完成主体。全县共有12.57万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2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01个百分点。济困病床168张。三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了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为高危人群注射甲型H1N1疫苗4000支。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已全部治愈出院,无重症病例,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蔓延。四是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稳定了低生育水平。落实各项计划生育经费314万元。全县共出生1898人,人口出生率为12.81‰,计划生育率达到97.7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6‰以内。五是文化、体育工作取得新成绩。2009年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入选2008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实施了城关等三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到了32个农家书屋。在十一届全运会“全国群众体育工作表彰”大会上,我县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为全县141个行政村配置了篮球架,争取到了20个行政村的篮球场项目,活跃了广大群众的体育生活。
临潭县工业生产和非公经济有力推进。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力打造循环经济园区。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883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06万元;生产水泥15.2万吨、发电量2亿度、供电量4400万度。一是编制了《临潭县新城循环经济示范区项目建议书》。二是完成了县建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30万吨综合节能改造项目和二期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前期工作;青稞产业化(3500吨/年)和杂粮方便食品(2000吨/年)项目分别完成可研和立项批复。积极争取到冶力关地质遗迹保护建设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资金共360万元。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重新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通过州级验收。全县非公有制经济达到3143户,从业人数9917人,完成增加值27431万元,实现税金1913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了58.5%。四是签约了县城集中供热、洮州宾馆等8个招商引资项目,引进资金74353万元,其中县城集中供热等3个项目已建成。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