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概况
-
临泽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扶农助农工作力度,落实粮食直补、农资及农机具补贴、退耕还林(草)补助、奶牛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补贴资金2228.7万元,同比增长49.2%,有力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全县农业总产值 105598万元,同比增长12.56%,农业增加值62735万元,同比增长5.2%。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5万亩(含荒地),以制种玉米、加工番茄和棉花为主的订单农业面积27.44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5.18%。全县粮食总产量 135930吨,同比下降2.3%。种植各类蔬菜2.65万亩,其中加工番茄2.18万亩。受结构调整和农副产品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退耕还林、风沙治理、城区绿化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效果明显。全年完成人工造林4.14万亩,其中,完成以红枣为主的经济林2.13万亩,防风固沙林1.5万亩,农田防护林0.51万亩;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面积3.19万亩,育苗面积0.14万亩。完成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4800亩,防沙治沙1.5万亩。城区绿化总投资134万元,共栽植各类树木38.2万株,种植移栽各类花卉17万株,新增绿化面积2.8万平方米。草畜产业及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新增种草面积0.66万亩,建成高标准奶牛养殖小区6个,发展规模养殖示范点65个,新发展各类规模养殖大户886户,累计10882户,占总农户的32.6%。全县畜牧渔业增加值19457万元,增长6.45%,占农业增加值的 31.02%。
临泽县境内山地占总面积20%,矿产资源也较丰富,己发现的矿种有锰铁、磁铁、石墨、玻璃用石英、钾长石、石膏、凹凸棒石粘土、膨润土、砖瓦用粘土、耐火粘土(红粘土)、矿泉水。贵重金属有沙金。县境平川地带占总面积80%,绿洲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资源有乔木、灌木、草本、花卉、低等植物、食用菌、有毒真菌等,其中粮食作物、瓜菜作物、林木品种丰富,林果品种多,产量高,被誉为“花果之乡”。野生植物77种,药用植物21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绵刺、裸果木,二级保护植物有沙生柽柳等10种。野生鸟类有47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黑鹳,二级保护的有大天鹅、疣鼻天鹅、猎隼、鸢、鹗等。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二级保护动物鹅喉羚等。
临泽县自然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境内平原绿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历史悠久的灌耕农业区。现有耕地 28.32万亩,宜农地33万亩,有可开发利用的荒地82万亩,其中宜农荒地27.9万亩,宜林荒地15.1万亩,宜牧荒地38.6万亩。水资源以河水为主,泉水、地下水为辅,黑河、梨园河纵横流径,南、北部分布有许多季节河,中部湖泊、沼泽、水泉星罗棋布。地表水资源总量12.95亿立方米,其中黑河、梨园河多年平均入境流量12.67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5.69亿立方米;7座中小水库总库容3263.75万立方米。
临泽县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年初确定的11项重点工业项目,建成11项,完成投资1.16亿元。宏鑫公司3号锰铁选矿炉,富源化工公司1.5万吨硫化钠生产线,梨西4号、5号水电站,天路公司葡萄糖生产线技改,南台子2号水电站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55271万元,同比增长24.9%,拉动经济增长6.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118万元,同比增长24.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34435万元,同比增长4.26%;重工业增加值14683万元,同比增长126.69%;国有工业增加值840万元,同比增长18.19%;有限责任公司增加值48278万元,同比增长24.08%。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9504万元,同比增长24.44%,实现利润3520万元,同比下降25.18%,产品产销率74.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18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降低4.4%。建筑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8885万元,比上年增长2.8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542平方米,竣工面积21582平方米。
临泽县科技支撑效果明显。以推进星火西进示范县建设和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为重点,重点引进推广了玉米种子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反季节葡萄栽培、日光温室有机质无土栽培、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房等10项科技成果、11项新技术和35个农、林、牧新品种。建立各类科技示范点68个,组织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3项,与36家国内外科研院所建立并巩固友好协作关系,引进人才62名,引进新技术18项。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12 个,取得科研成果5项,申报发明专利15项。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05期,培训技术骨干7200人(次),开展科技宣讲360场(次)。全县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126个,专业技术协会134个,从业人员3200多人。有3092人取得农民技术职称,10681人获得绿色证书。
临泽县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工团各1个,大型自创综艺节目《古风新韵》演出成功。有电影放映单位8个,电视差转台1座,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全县有线电视用户31000户,新增1366户,入户率83%以上。全年共播出电视新闻1409条,制作专题片21部,播出广播稿件2566条,新开设了《走进临泽》、《政法在线》、《健康伴你行》、《信息与生活》、《科普园地》5个栏目,自办栏目达到7个,进一步丰富了荧屏内容。全年放影电影770场。通过周末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及节假日文艺汇演、社火表演、元宵灯展、元宵焰火晚会、书画展览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4个,卫生技术人员54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7人,实有医疗病床375张。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定县、乡、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84家,全县参合农户31679户,113829人,参合率达 91.58%;全年共为6462人报销了住院费,补偿费用328.26万元,补偿比例达26.3%。
临泽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现有普通高中1所,招生1062人,在校学生数3658人;职业中学1所,招生799人,在校学生数1694人;初级中学9所,招生2319人,在校学生数4749人;普通小学103所(含寄宿制中心小学8所),招生1962人,在校学生数 12904人;幼儿园95所,在园幼儿3523人。全县3-6岁幼儿入园率达92.5%;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应届毕业生毕业率均达99.9%以上;初中入学率99.37%,初中毕业会考五科合格率达80.3%,初中毕业生毕业率达97.85%。中小学已配置微机2388台,建成多功能教室474个,全县 100%中学和37.6%的小学班班建成多媒体教室及校园局域网,中小学生机比9.9:1,师机比2.5:1,网络覆盖率100%。年内全县有1024名学生被省内外大专以上院校录取,比上年净增144人,高考上线率、录取率、综合评分均居全市六县(区)第二。全县共免除中小学学生学杂费305万元,免费提供教科书94.1万元,缓解了贫困学生入学难问题。
临泽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气候干燥,降雨稀少,蒸发量大,多风。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暂,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较慢。四季云量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52.9小时,气温日较差大,县城年平均日较差为14℃,年平均气温为7.7℃。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27.3℃。年均降水量118.4毫米,蒸发量1830.4毫米。常年以西北风和东风为主。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大风、沙尘暴、干旱、低温冻害、干热风、局地暴雨、霜冻等。
临泽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进展顺利,黑河节水改造工程顺利通过了省上的验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成投资 405万元,新打机井3眼,修建水塔3座,入户设施2754套;建成户用沼气1800户。板合通乡公路改造工程全线竣工通车,新建改建乡村公路93公里;临泽货运站、板桥、新华、倪家营、新华农场车站建设及34个村级停靠亭建成并相继投入使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1.42万千瓦,较上年增长4.94%。全县共有大中小型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辆17580台(辆),比上年增长4.91%,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877台,比上年增长23.81%;小型拖拉机9873台,比上年增长 6.34%;农用运输车5830辆,比上年下降2.13%。全县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6419.54吨;农村用电量6283万千瓦时。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县新建、续建小康示范村15个,新建小康住宅2217户,累计1.62万户,占总农户的50%,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在全省推广。劳务经济不断壮大,全县外出务工人员3.87万人次,同比增长5.2%,创劳务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18.6%。
临泽县地形特征是“两山夹一川”。南屏祁连峻峰,北蔽合黎峰峦,中部是平坦的走廊平原。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分三个类型:南部祁连山区,中部是黑河水系冲积形成的走廊平原区,北部合黎山剥蚀残山区。海拔1380—2278米,海拔最高为2278米(新凤阳山),最低1380米(蓼泉)。县境内祁连山区为祁连山脉的浅山区,四周山峰环绕,中间为一小盆地,覆盖有厚层黄土,黑河最大支流黎园河从中流经,河南、北阶地为耕地,山坡为牧场。北部合黎山又名北大山,属天山余脉,山势不高,地势平缓,山峰海拔在1500—2000米之间,相对高差只有200—300米,是干旱剥蚀的低山区,植被稀少,属荒漠草原。中部走廊平原地势呈东、南、北三面高,西北低,海拔在1600—1380米之间。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