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概况
-
临淄区地处鲁西隆起的北部边缘,茌平至淄博凹陷带的东端,经历了前震旦纪的“地槽阶段”,古生代的“地台阶段”,中生代的“活化阶段”和新生代的“新构造阶段”,为“金岭背斜”和“湖田向斜”构造。特征是在古老的结晶基地之上有较新的沉积岩覆盖,为双层结构型,褶皱构造不甚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岩浆岩石分布面广,并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主要有金岭杂岩体及火山岩。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3亿元,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76.71亿元、利税22.14亿元、利润14.69亿元,分别增长41.2%、46.9%和46.5%。外贸出口再上新台阶,直接出口创汇预计完成1.5亿美元,增长38.6%。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475元,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110元,增长15%,创近8年来最高增幅。全区各项存款余额达308.59亿元,居全省30强区县第一位,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01.68亿元,户均存款17.1万元。
临淄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已发现矿产11种,已探明储量的8种,已开采利用的4种。煤、铁矿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市第一位,其中煤矿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市的81.27%,铁矿保有储量占全市的62.26%,水泥用灰岩、高岭土保有储量分别占全市的24.38%和75.63%。
临淄属华北落叶林区,原始植被已无,现多系人工植被,很少自然植被。2002年全区植被覆盖率为73.87%,其中林木覆盖率为15%。自然植被多分布在境内南部的低山丘陵和崖边,沟坡及平原的河滩,面积55883.2亩,覆盖率为5.6%。人工植被主要分布在低山岭被、近山阶地和沟、渠、河道两旁及庭院四周,总面积675611亩,占全区总面积的67.47%,其中林木植被150378亩,覆盖率为15%。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08年全区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91.19亿元,增长40.5%,实现利税总额80.66亿元,增长38.6%;利润56.13亿元,增长36.5%;企业亏损面略有减小但亏损额加大,2008年全区企业亏损面为4.51%,比上年减少0.12个百分点,但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8688万元,较上年增长95.8%。建筑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到2008年底,全区有资质的建筑企业103家,全年实现总产值623225万元,增长43.8%,增加值18.71亿元,增长9.8%。
临淄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分明。2003年气温较高,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3.5℃,较历年平均气温偏高0.6℃。年降水量为875.5毫米,较历年平均降水量偏高256.4毫米。年内共有3个暴雨日,分别出现在7月20日、8月1日、9月4日,降水量依次为59.6mm、71.2mm、71.1mm。年日照时数为2298.9小时,较历年平均日照时数偏少142.5小时。
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271.08亿元,增长16.7%,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3亿元、199.15亿元和58.93亿元,增长6.2%、16.6%和19.5%。全区工业生产效益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全区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95.66亿元,增长40.8%。实现工业增加值195.78亿元,增长32.5%,产销率达98.53%,比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
临淄区工业坚持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发展方针,发挥地理环境优越和齐鲁石化公司坐落境内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化工、塑料、建材、纺织和机电等主导行业。60多种产品远销香港、日本、东南亚、独联体、东欧、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工程、新材料、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电力 电子、稀土材料、特种陶瓷、生物制药等高科技项目在临淄迅速崛起。商贸流通进一步繁荣,档次高、功能全的齐鲁化工商城成为全省化工生产资料的集散中心。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临淄农业一直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有“鲁中粮仓”美称,年粮总产稳定在3亿公斤以上,瓜菜总产12亿公斤,形成了粮食、瓜菜、林果、肉蛋奶四大生产基地。97年,临淄区被命名为“中国西红柿之乡”。临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科技、教育、卫生、体育、文化事业蒸蒸日上。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