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概况
-
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5亿元,增长1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2%;第三产业增加值455亿元,增长12.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亿元,增长1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0亿元。
北魏称历水陂,唐称莲子湖,宋称四望湖、西湖,金代始称大明湖。位于辖区西北部。湖面46公顷,水深约3米。湖中有岛6个。湖心、侧畔有主要古迹景观1 0多处。 历下亭位于湖心岛上,北魏时在五龙潭附近,北宋时移建大明湖南岸,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移建现址。亭身红柱碧瓦,八角重檐。匾额和大明湖题诗碑均为清乾隆皇帝所书。亭前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为何绍基所书杜甫诗句,轩内有杜甫和李邕的石刻画像及何绍基题写的《历下亭》诗碑。铁公祠位于大明湖西北岸。为纪念明代兵部尚书铁铉而建,是一座民族形式的建筑。铁公祠西是可观群山和湖面全景的湖山一览楼,西南是小沧浪,仿苏州沧浪亭建成。清铁保题写的刘凤诰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镌刻在廊壁间。北极阁又名真武庙,位于大明湖东北岸。有正殿三间,内有真武和龟蛇二将的塑像。南丰祠位于大明湖东北岸。为纪念北宋文学家齐州知州曾巩而建。另有鹊华桥、百花洲、遐园、辛稼轩纪念祠、月下亭、汇泉堂、秋柳园和大明湖喷泉等景观。
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5亿元,增长1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2%;第三产业增加值455亿元,增长12.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亿元,增长1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0亿元。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亿元,增长19%。累计拆迁110万平方米,全区过亿元在建项目达60多个,开工面积262万平方米,出让土地20宗、1162亩。招商引资110亿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出口创汇3.1亿美元。新增市场主体4240家,增长41.8%,香港世茂、香格里拉、深圳华强、浙商银行、国开行山东分行等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我区,中润集团成功借壳上市。闲置楼宇盘活取得重大进展,齐鲁宾馆、新开元广场等问题楼宇成功解套,新增商务面积30万平方米,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大明湖是一天然湖泊,最早见诸文字在1400多年前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隋唐时名“历水陂”、“莲子湖”,宋时又称“西湖”,金代又称“大明湖”。其水来源于珍珠、濯缨、芙蓉诸泉,有“众泉汇流”之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其一大优点,并具“蛇不见,蛙不鸣”的自然生态之谜。 现今大明湖位于济南旧城区内,公园面积86公顷,湖面46公顷,水深平均2米。“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风景特色的写照。湖上鸢飞鱼跃,画舫穿行,岸边繁花似锦,游人如织。
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0:18.02:81.98,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4.56%,拉动GDP增长11.3个百分点。服务业结构更加优化,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4.6%。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06%。大力促进节能减排,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6%,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7.37%和16.59%。
历下区区域优势显著,科技文教事业发达,居民文明素质较高。辖区内驻有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等50多家省级机关;驻有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60多家省部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省市新闻单位、文艺团体、医疗机构也大都坐落在历下区。辖区内商贸、旅游设施星罗棋布,建有山东大厦、索菲特、玉泉森信、良友富临等五星级、四星级酒店和银座商城、贵和购物中心、圣洋物流中心、济南科技市场以及沃尔玛、家乐福等数十处大型商场、市场。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大部分坐落在该区,区内的泉城路中央商务区和山大路科技商务中心区更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之地。
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通过培植税源,扩大增量,创新机制,细化征管,促进了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区域税收完成103亿元,增长65%;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亿大关,达到20.8亿元,净增4.6亿元,增长28%,超人代会计划17个百分点,实现了三年翻一番的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96%。优势行业贡献突出,房地产业、金融业对地方财政贡献率分别达到32%和24%,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重要力量。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