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县概况
-
蠡县地处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西部构造带平原中部,目前的地形地貌均系第四纪洪积、冲积物沉积而成的平原,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高度15.6米,坡度在为0.3--0.1‰,缓缓倾斜,无明显起伏变化。 蠡县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春多风干燥,夏多雨炎热,秋天高气爽,冬干燥寒冷,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全年主导风向为南南西风,达到8级以上标准大风以北北西风或西北风居多,分别占总数的50%、30%以上。
蠡县是平原县,拥有耕地6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3%,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种植粮、棉、油、林果等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这就为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蠡县历史悠久,从出土文物和古文化遗址考证,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黄帝、颛顼划野分州时就有地名建制,唐尧时属冀州,虞舜时属幽州。西汉置陆成县。东汉改博陵县,以汉恒帝父蠡吾侯陵为名。北魏景明元年(500年)移今蠡县治,改为博野县。唐武德五年(622年)置蠡州。元博野县入蠡州。明洪武八年(1375年)改为蠡县。隶属保定府。1958年10月与高阳县合并。1962年1日,恢复蠡县建制至今。
石油资源是蠡县唯一的矿产资源,在县境内存在普遍,华北石油物探局经勘测,在蠡县的大百尺镇、桑园镇、郭丹镇、万安镇等乡镇有石油资源。现在出油的油井40多眼,每年可开采石油5万吨。
蠡县是革命老区。1925年蠡县建立党的组织。1932年,震惊全国的“高蠡暴动”发生于此,著名作家梁斌以此为背景创作了革命文学巨著《红旗谱》。抗战时期,贺龙元帅、关向应、吕正操将军都曾在此战斗过,1939年蠡县曾是120师师部和冀中军区司令部机关驻地。被誉为“百战将星”的孟庆山是蠡县老一辈革命家的代表。
蠡县人杰地灵,春秋时期的鲍叔牙曾游历于此,战国孟尝君曾在此招贤纳士。相传春秋末期越国名臣范蠡助越灭吴,功成身退,曾来此地经商。这里是清初“颜(元)李(塨)”学派创始人、著名思想家李恕谷(又名李塨)的故里。中国第一任国际奥委会委员、体坛宿将董守义,著名国画大师黄胄、著名作家梁斌也是蠡县的杰出人物。境内现有大宋台、影三郎墓等历史古迹。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