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概况
-
陇西县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面对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和科技推广力度,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大力发展壮大洋芋、中药材、畜牧、劳务四大支柱产业,确保了农民收入在大旱之年减产不减收。据调查统计,四大支柱产业当年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605元。洋芋产业突出面积落实、良种引进、示范点建设和贮藏设施建设四项重点,引进良种1040吨,建成百吨以上贮藏窖(库)45座、原原种扩繁网棚90亩,种植面积达50.6万亩,产量达6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1.2% 和8.3%。中药材产业狠抓新品种引进繁育和多元化、标准化种植,全县规模种植品种达30个,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其中无公害标准化种植面积达8万亩。畜牧产业以基础母羊、母牛扩群为突破口,发展养殖小区6个、规模养殖户1958户,引进投放牛羊10188头(只)。劳务产业整合培训资源和项目资金,培训城乡劳动力44011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3.6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8.4%和12.5%,“李氏故里·拾花嫂、焊大哥、灵巧妹”被国家劳动部注册为劳务品牌。积极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全县各类协会组织达到100个。新培育组建年产值过万元的省、市级农字型龙头企业9家。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示范推广种植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玉米10121亩,大旱之年,获得了亩产630公斤的好收成。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省列试点村云田镇二十铺村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狠抓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兴修梯田6.1万亩;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8万亩,补植补造15万亩,“三北”四期防护林4500亩,面山治理5000亩;建成“一池三改”沼气池2790口;续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处,解决了3.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00亩,恢复灌溉面积2000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新建改建通乡公路3条115公里,通村公路59条263.4公里。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粮食直补、农资补贴、农机补贴、退耕补助、能繁母猪补助及保险、农村低保和合作医疗等各项惠农政策,农民直接受益资金8180万元,户均达到844.2元,人均达到188.5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续建和新建的15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村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全县有500人实现基本解决温饱、9000人实现稳定解决温饱,农村绝对贫困面下降了0.11个百分点。
陇西县坚持兴工促农的发展战略,全力培育具有陇西特色的工业经济体系,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依托全县中药材、洋芋、畜牧等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争取项目,启动民间资本,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发展壮大了一批农字型企业。凯龙公司醋酸酯变性淀粉生产线、康泰公司肉牛肉羊屠宰分割生产线、一方公司、精萃公司和效灵公司中药材有效成份提取生产线全面建成投产;陇原中天公司、伊真堂药业公司中药饮片加工及有效成份提取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明年年初将全面建成。中铝公司西北铝加工分公司新开工建设的总投资159800万元的铝箔生产线建设项目完成场地平整和供电线路改造设计;东兴铝业陇西分公司总投资60000万元的10万吨电解铝环境治理及技术改造项目已完成整流所建设,正在进行氧化铝仓库、净化车间、主槽及电解铝车间建设,并开始进行设备安装;华腾石油公司200辆油田特种车辆生产线、凯华公司年产10万吨电石扩能技改、三源科技公司铁路标准件加工项目均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积极推进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工作,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并通过评审。全面落实各项鼓励、优惠政策,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年内新增非公有制企业52户、个体工商户460户,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达到6363户,完成增加值8.72亿元,上缴税金723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1.9%和20%。并于12月上旬召开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表彰奖励了一批非公有制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制定完善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使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环境更加宽松。以此为动力,2007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49100万元,销售收入249000万元,税金52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6%、16.4%和8.7%,工业经济在全县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由上年的18%增加到25.5%。
陇西县位处西北黄土高原边缘与秦岭支脉丘陵地带之间,为典型的黄土梁峁与河谷地形。构成南山(二阴地区)、川区(渭河水川地区)、北山(干旱地区) 三块条件明显差异的小区环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城位于渭河南岸二级阶地上,主要为第四系地层,上部以黄土主,下部为砂砾卵石层。土层除湿陷性黄土外,一般较为稳定,地基承载力每平方米12吨—--15吨。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
陇西县坚持以建设陇中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全力完善城市各种服务功能,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进一步加大城镇项目投资建设力度,全年共筹集各类城镇建设资金30045万元,其中政府筹资4350万元,民间投资25695万元,完成了景家桥路、东城路、南河大道、文峰文化路的路基工程和交通路、文峰人民西路、建新南路、文明路的征地拆迁工作;进一步增加城市商品住房面积,金宝翡翠新城、景家桥街区房地产开发、新泰花园小区、和泰园小区建设均按计划顺利进行,鼓楼佳园、中天家园、广场·丽苑全面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配套设施,完成了12.5公里城区老化管网改造工程和长安路行政办公区集中供热工程,并先后栽植各类花卉树木10万多棵(株),安装城市路灯378套,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主街道亮化率分别达到15% 和95%;进一步加大各类市场建设步伐,清吉洋芋批发市场全面建成投入运营,宇臻物流中心二期工程、文峰食品一条街、文峰商贸城全面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文峰镇省列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和首阳镇、菜子镇、碧岩镇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通安驿、云田、马河和福星小城镇总体规划顺利通过评审。与此同时,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的方针,依法加大城市综合管理力度,集中整治交通秩序,全面开展机动车维修市场经营秩序专项整顿工作,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陇西县地表水、入境水9750万立方米,自产水8012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78 亿立方米,年总开采量可达3300万立方米,城区人均占有水资源65.8立方米,目前年开采量为1700万立方米,仅占可开采量的50%。渭河流经县内46.1公里,南北7条支流均有灌溉之利。城区位于渭河川区,地下水资源可满足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要。
陇西县坚持以项目建设总揽经济工作全局,全力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2007年,全县共争取到国家和省上投资15318.6万元、启动民间投资50150.8万元、引进到位外商投资468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5.3%、48.3%和26.8%。年内共开工建设各类项目58项,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3项,1亿元以上的5项,完成投资95700万元,同比增长32.3%。年初确定的40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39项,完成投资70022万元,同比增长202%。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一方公司中药材有效成份提取生产线、凯龙公司醋酸酯变性淀粉生产线、城区电网改造与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渭蒲公路、西五公路等12个项目已全面建成投入使用。中铝公司西北铝加工分公司10万吨铝箔建设、东兴铝业陇西分公司10万吨电解铝环境治理及技术改造、伊真堂公司中药材有效成份分离提取、李氏文化产业综合开发、景家桥道路及房地产综合开发、南川渠节水改造、首阳镇易地扶贫搬迁等27个项目,均按计划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积极配合抓好省列重点项目,天定高速公路陇西段完成土地征用丈量登记工作,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完成大咸河灌区项目可研。同时,进一步加强项目论证储备工作,县财政列支240万元,论证储备各类项目222项、总投资额达433986万元,其中有55项已上报到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53项已下达投资计划,总投资达180000万元。由于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拉动当年经济增长6.5个百分点,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陇西县地处中纬内陆,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降水量445.8毫米,蒸发量144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292小时。城区年平均气温7.7℃,极端气温最高31.5℃,最低-21.5℃。年平均无霜期146天,绝对无霜期仅有97天。由于受东亚大气环流和青藏高原外围特殊地形的影响,降水量年际差异大。为农牧气候过渡地带,宜农宜牧,以农业为主。川区、北山为温和干旱区,适宜小麦生长,为全县主要产粮区。南山为温寒半湿润区,发展牧业有一定条件。
2007年,陇西县政府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七中全会及十七大精神,按照“发展抓项目,创新抓改革,增收抓调整,保证抓班子”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商贸兴陇三大战略,抓重点、破难点,创特色、求实效,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承接了“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2800万元,较上年增长12.2%。农业增加值达到50490万元,增长5%。16户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35000万元,增长16.4%。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2230万元,同口径增长18.7%;财政支出达到54376万元,同口径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9242万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5700万元,增长3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22元,增长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22元,增长8.7%。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80000万元和 200000万元,分别增长20%和18%。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01‰,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1‰。
陇西县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党参、当归等十多种药材已有上千年的栽种历史,甘草、柴胡、地骨皮等四十多种野生中药材遍布全县,各地六百多种药材源源不断地涌向陇西,又运往全国。拥有加工企业46户,营销企业276户,粗加工点2000多个,其中有3户企业已办理了自营出口权证。文峰、首阳两大中药材市场年交易各类中药材10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总产量达到3.9万吨,加工量1.5万吨,占药材总产量的40%以上。产业总产值达到21737万元,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415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