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概况
-
罗甸县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岩溶地貌奇观,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大小井风景区岩溶坍塌千姿百态,明河暗流优美如画,被中外专家誉为“中国的伏克留兹泉”、“东方洞穴 博物馆”。有世界绝无仅有的地质考察经典圣地----三叠纪板庚滩,享誉国内外,美丽的罗苏河谷风光和神奇的大亭九十九个堡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山、水、石、洞、林等 景观充分体现了罗甸山水险、峻、奇、美、幽的特点,加之龙滩水电站开发,罗甸将会成 为千岛之湖,成为贵州及黔桂一带的旅游大县。罗甸有中国最年轻的湖泊——高原千岛湖风光,有中法洞穴专家推崇的神奇“东方洞穴博物馆”大小井,这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可与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法国南部的伏克留滋泉相媲美;有“三叠纪”大贵州滩(板庚滩),比美国黑西奇弯号称研究现代碳酸盐岩“经典圣地”的巴哈马滩更为理想;有神秘莫测的打黛河天坑群;有南方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有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的红水河奇石。这是人们第二生存空间理想乐园。
罗甸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硅矿和辉绿岩矿。硅矿储量78.4万吨,远景储量大于300万吨,辉绿岩储量较大,色泽美观,石质精密,无孔隙,板材磨光面光洁度高,可雕刻性能好,其远景储量在3000万立方米以上。还有煤、锑、褐铁、铜、砷、汞、冰洲石等矿藏。
罗甸县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的特点,日照为1350-1520小时,年平均温度达20℃,极端最高气温40.5℃,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5℃,年均降雨量为1335毫米,无霜期长达335天左右,有“天然温室”之称,是发展早熟蔬菜以及热带、亚热带作物的理想地方。
罗甸县积极发展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启动了11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建成22个农家书屋,新增图书3.3万册,建成“村村通”广播电视接收站262个。“两基”、“普实”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复查验收,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高,高考录取人数达800余人,再创历史新高;完成5所薄弱学校改造和新型完中场平工程,龙坪四小搬迁复建工程顺利推进。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达27.89万人,参合率95.46%,累计补偿23.6万人次,基金支出2762.8万元,基金使用率为99.07%。安排下岗职工、“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92人。加强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管理,全县享受城镇低保、农村低保人数分别达2482人、4.4万人,发放城镇低保资金503.3万元、农村低保资金2809.27万元,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栗木敬老院竣工投入使用,兴隆敬老院主体工程动工修建。第一期24套廉租房已竣工,第二期96套已完成工程量的30%,完成2451户农村危房改造,城乡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改造和新修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42所,增加床位50张,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狠抓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优质服务、奖励扶助等工作,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进一步优化,全年出生人口4011人,人口出生率14.38‰,同比下降0.02‰;人口自然增长率7.5‰,同比下降0.8‰;出生人口性别比118.82,同比下降2.14。认真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继续采取“一户一业”、“一户多业”等措施帮助移民发展生产,移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罗甸县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要求,积极实施退耕还林、珠防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完成营造林3.5万亩,建成沼气池2606口、联户沼气池27个。同时,以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强防火宣传,强化森林管护,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森林覆盖率达43%,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社会环境进一步改善。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实行“人防”与“技防”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平安工程建设。在硬件建设上重点抓好县城和边阳主要街道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运用,对重点复杂地段全天候进行监控;强化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打击防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接访制度,按照“责任包保、分清主次、重点突破、限期办结”的要求,及时处理和化解移民搬迁、城镇拆迁、工程征地等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强化安全生产,深刻汲取“3.27”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对道路及水上交通、矿山、工程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管和整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维护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全县社会政治稳定、治安安定。
罗甸县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红水河、潆河等22条(界河除外),总长度482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7.78亿立方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8.2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2.6万千瓦。地表水总流量35.82亿立方米。群山起伏,气候温和,生物资源丰富。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蟒蛇、红腹锦鸡、白鹅、红隼、白冠长尾雉、猕猴、穿山甲、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水产动物有珍贵的团鱼(鳖)。国家保护的树种:一级有桫椤;二级有野荔枝、黄杉、楠木、麻楝、红椿、杜仲、银杏、鹅掌楸、福建柏、心叶砚木。野生药材100多种,主要有金银花、桔梗、大小黄草、半夏、通草、何首乌等。
罗甸县地处云贵高原南缘向桂西北山区与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式下降,县境内西北、北、东北和东南等地带为环行山地的基本轮廊,使其县境略呈“撮箕口”朝南地形。境内以山地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85.8%,丘陵占9.7%,盆地占4.6%。河流在境内穿插、切割,更使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总的特点是: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面破碎、山地特色明显。北部、东北部以岩溶、丘陵、盆地,及石炭岩低中山地貌为主,海拔在600-1000米之间,岩溶发育,多溶洞、溶丘、暗河。中部、南部以沙页岩低山、河谷、盆地为主,海拔多在300-800米之间。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5%;草山草坡占28.23%。森林覆盖率为12%,宜林荒山占总面积的33.1%,适宜种植杉、松、泡桐等速生优质用材林和油桐、柑桔、大叶茶等经济林木,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罗甸县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交通方面:完成罗甸至羊里二级公路工程量的80%,建成逢亭至纳坪、边阳经栗木至三岔河通乡油路,完成罗沙、板庚、沫阳、董架4个乡镇过境公路改造,启动母王贤至交砚、平榜至罗暮、罗悃至罗妥、独坡至平岩、罗甸至八总等5条通乡油路建设,建成150公里通村公路。农田水利方面:建成罗悃、沫阳、罗苏、纳坪、栗木、上隆茶果场及龙坪镇莲花塘自来水厂,解决了5万余人的饮水安全;完成病险水库、山塘整修16处(个),新修渠道30公里,完成罗苏乡及板庚罗化灌溉工程,建成小水池2565口,新增恢复灌溉面积8200亩。
罗甸县是贵州省水果、蔬菜主要产区之一,是贵州省最大的桐油产地,有着贵州省品质最好的黑山羊,是贵州省条件最好的柑桔基地县,脐橙、大叶果在国内闻名遐迩。种类繁多,有不少稀有物种。罗甸县有动植物2200多种,珍稀动物20多种。罗甸柑桔在清光绪年间曾作为贡品。“新橙”、“锦橙”、“雪柑”、“椪柑”四个品种获国家级农产品优质奖和金杯奖,1989年被农牧渔业部列为国家柑桔基地县。艾纳香提取的冰片是贵州省名优产品之一,产品远销东南亚和美国。
2009年,在罗甸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帮助下,与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按照年初制定的“四个坚持”、“一个核心、六个重点”工作思路,精诚团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政策调整、安全生产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全面完成了年初计划,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六增长、四改善、三突破”的好成绩。一是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稳步推进一产,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3亿元,同比增长13.2%。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积极争取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资金,先后共争取到四批新增中央投资9400万元。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灰洞电站、1000吨冷藏保鲜库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亿元,同比增长26.3%。三是规模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采取电价补贴、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克服金融危机给工业生产带来的困难,宏宇硅业、蒙江冶金分公司相继恢复生产,信邦公司、黔龙食品厂等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全年预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95亿元,同比增长37%。四是财政总收入快速增长。积极培植税源,加强税收征管,推进财税国库集中支付和部门预算管理,努力实现增收节流。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27.76%。五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积极组织实施“3211”助民增收和“185”现代农业产业化工程,加大劳务输出力度,认真落实种粮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惠民政策,有力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全年预计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101元,同比增加465元。六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认真落实“家电下乡”、农机具补贴等惠民政策,不断刺激消费。全年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亿元,同比增长23.08%。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