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概况
-
以商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汽贸城”4S店总数达60个,年交易额突破90亿元,成为鲁南苏北规模最大、品牌最全的汽车销售中心,成功举办了全国汽车下乡万里行首站启动仪式暨汽车下乡产品展示会。豪德光彩贸易广场一期完成投资3.52亿元,完成工程量的75%以上,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北方最大的陶瓷集散物流基地。资源整合后的鲁南国际粮油物流城辐射整个华东地区,年交易额达80亿元。鲁南花卉市场发展成为国内花卉流通的重要枢纽,成功举办了中国临沂首届国际奇石盆景花卉根艺博览会。投资12亿元的华盛江泉城大酒店建成运营,成为省市区一大亮点,极大地提升了我区的对外形象和知名度。
矿产资源:现已发现的有煤炭、铝钒土、石灰石、砂粘土、铁矿石、焦宝石、瓷石、花岗石、矸土等40余种。其中煤、铝钒土、石灰石储量居全市首位。煤炭主要分布于罗庄、付庄、册山、汤庄等街道办事处,储量7024.36万吨。铝钒土主要分布于盛庄、罗庄两个街道办事处,储量242万吨。石灰石主要分布在罗西、册山两个街道办事处,储量1.8吨。河沙储量极为丰富,沙色肉红,抗压性强,质地优良,沂河河床沙层平均深15米左右,储量达2.02亿吨。
罗庄区确立了“工业强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 ”的指导思想,突出“结构调整、招商引资、环境优化”三个重点和“新区建设、民营经济、外经外贸、高新技术”四个亮点,全区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9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01亿元,增长15.4%,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57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4.2亿元,增长22.3%,增幅居全市第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万元和6200元,同比增长10.8%和14%。
水资源:水质优良,大都符合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标准。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75.8毫米,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6-9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27.3毫米,占年降水量的73.1%。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2亿立方米,可供开采量7763万立方米。全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5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
罗庄区境内以平原、丘陵两种类型为主,地势西高东低,东部是沂河冲积平原,西部多为丘陵,坐落于西部边境的寨山为全区最高峰,海拔272.4米。境内山脉均起自蒙山,共有大小山岭48座,海拔55米至272.4米,相对高差217.4米,寨山最高,海拔272.4米坐落于罗西街道办事处西部过界的寨山、大红山、小红山、薛山、吴平山、狼虎山、北铺腾山、驴脖子山、架子山九座山头,从空中俯瞰,险峻多姿,松柏苍翠,奇形怪石,如诗如画,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故称“九顶莲花山”。
工业基础雄厚,乡镇企业发达,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工业体系。2009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45亿元、利税55.9亿元,分别增长14.5%和10%。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增长26%,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其中技改投资48亿元,占工业投资的80.1%。实施过亿元工业项目24个,完成投资45亿元,增长28%。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规模企业43家,产值、利税过亿元企业分别达到56家和8家,华盛江泉集团连续8年进入全国500强。华宇铝电二期、临钢三期、罗欣药业水针剂、新光毛毯扩建、美鑫管业一期、沂州高档抛光砖、金汇管业、博林建材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产值81亿元,有效拉动了全区经济的增长。狠抓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和淘汰落后产能措施的落实,完成了年度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企业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2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1.7%,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我区再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华盛中天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年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个、山东省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山东省著名商标2件。罗庄区是中国重要的建筑陶瓷和日用陶瓷生产基地,年产日用瓷7亿多件、墙地砖6000万平方米,为山东省之最,被誉为“江北第一瓷都”。
生物资源:全区有小麦、水稻、玉米、地瓜、谷子等粮食作物10余类,花生、大豆、棉花、黄烟、蔬菜等经济作物品种300多个,香稻、小豌豆、蚕豆等稀有作物10多种;有杨、柳、椿、泡桐、法桐、马尾松、侧柏、板栗、柿子、核桃、山楂、苹果、银杏、梨、桃、杏、花椒等树木300余种;玄参、太子参、枣仁、杜仲、薄荷、半夏、蟾酥、全蝎等野生药材近百种;猪、牛、羊、驴、马、鸡、鸭、鹅、鸽、鹿、鸵鸟等养殖动物50余种;狐狸、野兔、刺猬等野生动物20余种;麻雀、燕子、啄木鸟、猫头鹰、喜鹊、乌鸦、山斑鸠、环颈雉等鸟类50多种;鲤鱼、鲢鱼、鲶鱼、鳖等淡水鱼类20多种。
农业不断调整内部结构,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闻名遐迩的“一家煮饭香四邻”的“塘米”就盛产于罗庄。全区现已建成粮食、蔬菜、养殖、花卉、黄烟、银杏等六大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区220个村,有161个村达到小康村,其中亿元村有17个。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