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概况
-
麻江县委、县政府把做大做强第三产业作为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主要抓手,充分发挥区域位置、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所有、谁收益”原则,积极鼓励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投资第三产业,除部分基础性、公益性的重点项目由政府投资或主办外,大量服务性、盈利性的项目都依靠民间资本来兴办或经营。在发展壮大第三产业过程中,麻江县委、县政府与职能部门积极营造宽松环境,出台系列政策,强化招商引资,积极扶持第三产业发展。农业部门帮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引导富余劳动力发展第三产业;县工商部门按照“放宽准入、加强服务、营造环境”原则,出台个体私营经济不限制发展速度,不限制发展比例,不限制发展规模,不限制经营范围,不限制经营方式的“五不限制”措施。据不完全统计,仅来麻江投资发展第三产业的外地客商中,湖南和浙江籍的客商就占了全县经营者的三分之一以上。
麻江县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运输、餐饮、公共娱乐、乡村旅游等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连年来,先后对县城和九个乡镇农贸市场进行了扩建和改建,完善了各种配套服务设施。尤其是运输业发展迅速,全县形成了客运、货运、长途、短途等多支专业运输车队,客货运输通达省内外各地。金融、通信、邮政、餐饮、医疗保健等服务行业也齐步发展。10年前就来麻江发展的湖南籍客商曹鹏程,起初在麻江县城开了家小小的打字复印部,当初只有固定职工5人左右,通过多年来的发展,业务不断扩大,经营范围拓展到广告设计制作、电脑产品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从业人员接近30人,拥有2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在麻江县服务行业中独领风骚。2009年,麻江县第三产业增加值32240万元,占计划32220万元的100.06%,同比增长11.9%,占全县经济总量的31%。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二一三”优化为“二三一”,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三产为纽带,多轮驱动经济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实施,麻江县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立足于自身优势,确立了优化第一产业结构、扩大第二产业总量、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一至五年起步,五至十年重点突破,十五年初见成效,把麻江建成一个以无公害蔬菜、优质果品、锌硒多元素优质米、畜禽商品农业为主的城郊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态农业县;以电冶、矿化和农副产品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基地县;以下司省级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相结合的特色旅游县和以农产品交易、储运为龙头的黔东物资集散中心的奋斗目标,全面启动了城郊农业、电冶工业、城镇建设以及旅游开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地增长,走出了一条边远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麻江依托良好的交通区位、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制定了科学的工业发展思路。2007年初组建了县投资创业小区管委会,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州委、州政府“四圈一区”发展战略,完善工业发展规划布局,健全完善招商引资相关政策,推行“一站式”服务承诺制,不断改善投资发展软硬环境。大力实施“全面开放、诚实守信、优质服务、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招商战略,引导促进现有企业技改扩能,整合重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建立了碧波、谷硐电冶和矿产品工业项目带和共和轻工业项目带,着力打造了碧波七颗石工业小区和龙山共和轻工业小区,三个工业项目带基本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带已有规模以上招商引资企业20多家。2007年以来,择优引进了麻江真黔锰业、志宏、明达、金孟等一批规模企业到县发展。盘活了谷硐原三联电解锰厂和宏发公司的闲置资产,顺利完成了志宏与山宏、薪源公司与金孟的兼并重组及技术改造和产品转型。特别是总投资6.5亿元、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项目,2008年元月开工建设,预计2009年下半年建成投产,它的建成将有力地促进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麻江县努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该县充分利用优越的交通、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农副产品质量为目的,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精品农业,扶持和培育城郊型农业经济,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全面、稳定发展。全县2007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9.19万亩,总产量7.66万吨;现已建成畜禽养殖小区41个,肉类总产量12012吨,大牲畜年末存栏73151头,种植烤烟1万亩,收购2.17万担;农业总产值完成47789万元,同比增长22.7%,第一产业增加值达29445万元,同比增长10.9%。麻江县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实施特色精品战略,加快特色精品农业发展。2007年种植优质稻7.5万亩,其中锌硒香稻1.2万亩,蔬菜8.34万亩、红蒜4.2万亩。种植蓝莓2200亩、黑树莓6781亩、金银花7144亩。巩固了“中国锌硒米之乡”和中国红蒜之乡”品牌并获“中国南方蓝莓育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的殊荣。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取得新突破,贵州正康中药材公司金银花加工厂顺利建成并投产,进一步推动了我县农产品就地实现精深加工的步伐,麻江县新广公司优质鸡苗生产基地,已于2005年获得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称号,为我县的农业品基地建设树立了标杆,优质农特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麻江县风景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浓厚,是周边县市及省内外广大游客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的首选之地,现有苗、瑶、畲、布依等各族风情游;清水江省级风景名胜区、仙人桥省级原始森林公园等风景游和全国少数民族民间绘画画乡、清朝皇宫膳食总管张姓宅院、夏同和状元第等旅游观光景点。麻江下司是苗侗之都大凯里的四大功能区之一。是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目的地首选地之一及中国十大旅游黄金热线——黔东南的第一站。
麻江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处于三市一矿四大市场之间。县城西距省会贵阳109公里,北距亚洲最大的瓮福磷矿肥基地65公里,东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凯里市37公里,南距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都匀市23公里。随着贵(阳)新(寨)、凯(里)麻(江)高速公路的开通,麻江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县内湘黔铁路、黔桂铁路、株六复线横贯县境,320、210国道和贵新、凯麻高速公路均在县城郊交汇,4条省际公路在县内纵横,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麻江成为贵州乃至大西南南下东进的交通咽喉要塞。
麻江县矿产资源丰富,分布于全县九个乡镇,通过大面积的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发现矿产24种,基本探明的矿产有能源矿产煤、铀、金属矿产铁、铅、锌、钾、钒、锰、铝土矿、非金属矿产重晶石、磷、石英岩、砂岩、硫铁矿、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萤石、方解石、陶瓷土、页岩、粘土共22种,其中金银铜多金属矿产、伴生矿产锶、硒稀土矿产亟待探明。评价矿床、矿点135处,其中中型矿床1个、小型矿床26个。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开采矿山和矿产品加工企业80多个,2002年开采和加工矿石20多万吨,产值5000多万元。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