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概况
-
2009年,岷县加强社会保障。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全县有382580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41%,累计为24812人(次)住院患者报销医药费2554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068人,参保率达到91%,累计为1138人(次)报销医药费248万元。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203人、失业保险参保5467人、工伤保险参保3262人(其中农民工参保1203人)、生育保险参保657人、村干部参加养老保险952人;全面开展了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提标扩面工作,提高了城市低保保障标准,扩大了农村低保覆盖面;农村五保供养金由年人均1200元增加到1600元;全面加强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5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3.56%。妥善安排困难群众生活。共下拨救济款419.72万元,解决了五保户、特困户、重灾民25404户、106722人的生活困难;投资2800多万元,全面完成了3466户困难群众建房工作(其中危旧房改造1983户);积极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为164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了白内障复明手术,结合城区道路建设,铺设盲道6840米。
岷县气候属于高原性大陆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214.9小时,年平均气候4.9℃--7.0℃,年平均相对湿度68% ,年平均无霜90-120天,年平均降水量596.5毫米,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6℃,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6.9 ℃。岷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是甘南高原向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大部分地方海拔高,受大陆性气团、副热带暖湿气团的交替影响和地形对大气抬升的作用,形成高寒阴湿这一气候特点。降雨量多,气温低,无霜期短,多冰雹等自然灾害。
岷县位于北秦岭海西褶皱带。北秦岭、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东边缘(甘南高原)在这里交汇。岷县北以洮渭分水岭木寨岭、岭罗山连接黄土高原的陇中高原部分,境内有零星厚层不连续的第四纪黄土堆积;南与东南则为中国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高山区,隔大拉梁(3747米)、岷峨山与四川盆地相望。岷县境内地貌主要属于高原形态,地表切割较小,河谷大多宽浅。县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300-3000米之间。西部和北部为洮河中游流域的中山宽谷区,洮河两岸宽阔的一级阶地是岷县耕地精华部分; 东部为山间盆地,属渭河支流榜沙河上游闾井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西汉水支流湫山河流域。
岷县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柴胡、大黄、贝母等中药材238种,素有“千年药乡”“中国当归之乡”只称,尤以“岷归”驰名中外,早在1700多年前就是极为珍贵的贡品,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产量占全国总产量地70%。根据研究,“岷归”成分复杂,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6种。因其质量 最佳、含量丰富、产量最大、销量最广而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是世界当归中的上品。全县年种植各类中药材25万亩,年产药材4.6万吨,其中当归1.3万吨。
岷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水系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3个水系。有大小河流22条,年平均径流量42.09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2.36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32.56万千瓦,年发电量28.5亿度。其中,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 ----- 洮河流经县内13个乡 83.5公里 。可开发梯级电站 6 座,总装机容量可达 10 万千瓦。
2009年,岷县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决策和市委、市政府“兴农强工、做大城市、扩充总量、提升水平”的工作部署,围绕建设甘肃南部特色经济强县、商贸集散中心和旅游避暑胜地的构想,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为主线,着力加强项目建设,着力提升优势产业,着力加快工业发展,着力加强城乡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推进改革创新,着力维护和谐稳定,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2.94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13.8%,三产比例由43:22:35调整为41:23:3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增长67.8%;完成非公经济总产值8.37亿元,增长8.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77万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亿元,增长19%;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8109万元,增长32.9%,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743万元,增长36.4%;财政支出8.4558亿元,增长39.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152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63元,增长13.8%,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8.43万人,贫困面下降到19.38%。
2009年,岷县共实施城市建设项目27项,总投资10.5亿元,开工建设26项,累计完成投资5.09亿元,其中当年完成投资2.39亿元。重点抓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规划。实施了旧城区主街道绿化、亮化工程;开展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编制了西城区人民公园以及八个建制镇等专业规划;结合兰渝铁路建设,开展了南川物流园区、仓储中心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抓建设。重点实施了岷阳镇道路及排水、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岷州西路改扩建工程、迭藏河风情线及岷山嘉苑、东港新城、熙盛家园、春天家园住宅小区和医药综合商贸城等“十大城镇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18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61亿元。新的水厂建成生产、各住宅小区新建住宅面积30.3万m2。三是抓管理。结合“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实践活动,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园林局、房地产管理局,充实交通治安协管人员126名,加强了对城镇建设的管理,开展了春秋两季植树造林和以“我是岷县人、爱我岷县城、争做文明人”为主题的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加强了城区交通管理,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2009年,岷县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全县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9471.8万元,是上年1418万元的6.7倍,建成校舍39894m2、宿舍16187m2,学生餐厅8100m2,扩大了城区高中办学规模,岷县二中分离初中部、建成独立高中;改制建成3所九年制学校,撤并小学45所;县职教中心通过省重验收,批准成立“岷县职业中专”;高考二本上线307人,上线率14.6%,较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全面加强了校长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调整交流校长58名,补充本科毕业生50人,专科毕业生157名,强化了师德师风建设,加强了教师队伍管理;城乡扩大校园面积101亩。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实施了县医院和县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总投资2026.97万元的县医院门急诊大楼、医技大楼顺利开工,进展顺利,县医院门急诊大楼已完成主体建设工程;投资949.58万元完成了1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争取配备了340.5万元的医疗设备;引进了仁爱门诊、协和医院两家私立医疗机构,投资达1280万元;加强与省内外医疗机构的合作,县人民医院定期派出专业人员培训进修,与兰州大学第二人民医院、解放军第一人民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对口支援关系,开展了定期派出专家坐诊,指导开展手术等业务,同时和省人民医院建立远程网络会诊关系;县中医院邀请北京全科研究中心专家教授对医院进行全面策划管理,定期邀请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专家指导和开展腹腔镜手术;卫生局与甘肃省第二医院及绵阳市中心医院建立了长期培训支援关系,为我县培训人员32名;在卫生系统全面推行了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极大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继续推行卫生院院长竞聘制,有效提高了卫生院管理水平,广泛推行医院管理软件的使用,实现了医院管理透明化、规范化。
岷县地处甘南高原、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交汇地带,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山地和高原风光等自然地貌景观。又因受亚热带、温带和高原气候的影响,动植物资源丰富独特,类型复杂多样,构成了一幅优美的“集天地之大美,汇山川之灵气,养人文之精华,成天下之美景”的大自然画卷。尤其突出的是宜人的气候,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5度,实为纳凉避暑之胜地。岷县旅游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统计,分布于全县的旅游景点100多个,其中自然类46个,列为省级的2个;人文类62个,列为省级保护的4个。这些资源中,人文类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自然类多种类型并存。
2009年是岷县项目建设实现大发展的一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谋划工作扎实有效。全县共谋划上报重点项目259项,总投资达96.65亿元。二是资金争取成倍增长。全年共争取到位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国家补助、省拨款等各类建设资金4.28亿元,较上年增长257.22%。三是项目实施情况良好。全县共确定县级领导及部门(乡镇)责任制项目418项,总投资46.27亿元,其中实施的责任制项目161项,总投资24.66亿元;争取的责任制项目129项,总投资12.21亿元;谋划论证的责任制项目128项,总投资9.4亿元。截至目前,实施的项目已开工150项,建成89项,正在建设61项,累计完成投资15.29亿元,其中当年完成投资7.84亿元。四是“五个十”工程开工率明显提高。“五个十”(10个产业化发展项目、10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个生态环境建设项目、10个城镇建设项目、10个社会发展项目)工程项目共开工建设49项,累计完成投资10.8亿元,当年完成投资4.47亿元,开工率达到了98%。五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新签约项目26项,投资总额10亿元,到位资金3.44亿元。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