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概况
-
民乐县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普九”债务化解资金已全部落实到县。丰乐中学教学楼、岔家堡、牛顺、五坝、东上坝等中小学校舍建成并投入使用,民乐一中图书楼、民乐三中综合楼主体已完工,职教中心综合楼主体即将完工,第一幼儿园教学楼已进入粉刷装修阶段。“两免一补”等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寄宿生生活补助面由49.7%扩大到84%;高考上线率达96.2%、二本上线率达 49%,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2.5和23.2个百分点。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助、退耕还林补贴等各类资金7169万元,惠农政策深入人心。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新农合参合农民18.63万人,参合率达96.3%,报销医药费1439万元;“四免一减一卡通”优惠政策全面启动,减免资金达148万元。六坝、南古、丰乐卫生院和36个村卫生所竣工投用,新天、顺化卫生院主体完工,城乡居民就医条件逐步改善。新建民联、六坝、新天中心计生服务所,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全面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6‰以内。全面落实零就业救助制度,实现了84户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城乡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为17908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459万元、临时物价补贴260.3万元,为6982名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821万元、临时物价补贴425.2万元、暖气费补贴44万元,有效解决了城乡低保人群和因病因灾返贫群体的基本生活困难,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大了安全生产督查力度,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建设,保证了县域社会稳定。人事、审计、统计、工商、物价、气象、安全、民政、电力、广播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民乐县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清理规范性文件75件,废止规范性文件16件,修改规范性文件4件,行政审批程序合理简化,行政效率明显提高。积极推行切实有效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招商引资项目,一位县级领导挂帅负责,一个部门抓总牵头,一场限时办结协调会,一名科级干部跟踪服务。通过领导外出招商、企业结缘招商、工业园区以地招商、矿产资源吸引招商和电脑网络招商等可行有效的途径,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3项,到位资金2.85亿元。江阴江陇公司、甘肃亨汇麦芽公司、青海青源达公司等企业落户工业园区,“凹地效应”逐渐显现。
民乐县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重点项目支撑强劲。把项目和投资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采取领导挂项抓落实、前期项目抓考核、在建项目抓稽察、超前谋划抓储备、完善机制抓公示等有效措施,有力促进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全年到位各类资金2.2亿元,实际开工建设各类项目65项,建成59项,续建6项;其中投资上千万元的项目实际开工建设26项,建成24项,续建2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亿元,其中大项目完成投资7.3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90.1%。投资1.93亿元的大堵麻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资1.41亿元的36万亩优质马铃薯基地和8万亩基本口粮田建设、投资7894万元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投资4742万元的铬渣处理综合利用等大项目资金都已到位并相继启动实施。30万吨优等电石加工、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兰州—西宁—张掖—新疆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和丰六、顺民、南霍通乡公路等重点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民乐县工业发展势头强劲,骨干企业带动效应凸显。坚持实施“四轮驱动”战略不动摇,工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预计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5.39亿元,增长23%,1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4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到33%,增加3个百分点,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1.5万吨马铃薯全粉生产线、3万吨精淀粉生产线、5000吨梨汁生产线建成投产并发挥效益,5万吨废纸生产包装材料生产线、5万吨硬石膏制硫酸生产线即将投产,旋窑余热综合利用和500万条水泥编织袋等工业技改项目相继建成。骨干企业工艺创新、废料利用、余热回收等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已基本步入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的轨道,万元GDP能耗降低4%,节能减排成效正在显现。
民乐县生态旅游如火如荼。因短距离大幅度地理落差,形成了由北到南包括荒漠戈壁、田园绿洲、森林草原、高山峡 谷、雪山冰川等全景式的高原生态旅游景观。全县共有石窟、寺庙、雕塑、壁画以及汉墓群、烽燧等文物古迹10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有反映人类新石器时代生活、生产情况的东灰山、西灰山农牧业村落遗址;有魏晋时代的六坝圆通寺塔、童子寺;有明清以来的圣天寺、青龙寺、魁星楼、三台阁;有县城中心广场、民乐公园、海潮坝森林公园、扁都峡风景旅游区等旅游景点,并分别以国道227、甘民公路、民永公路为主线,串连自然和人文景观。
民乐县境内资源丰富,有 较强的开发利用价值。水资源有洪 水河、大堵麻河等7条较大河流和马 蹄河,大泉沟等12条小河流,年地表 水径流量4 .2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 2. 5亿立方米。现已建成中小型水库 7座,总库容7052. 8万立方米,水电 站3座,装机容量476。万千瓦。建成 干、支、斗渠1093条、1930. 9组公里, 机电井22眼,相当规模的调储能力, 纵横交错的水利网,加之地下水的提 取,基本满足了工农业生产和人畜饮 水需要。矿藏资源有煤矿、赤菱铁矿、 褐铁矿、铬铁矿、金、铜、石灰石、石膏 等。土地资源有耕地92万亩,其中: 水浇地74. 8万亩,林地110万亩,其 中:水源涵养林100万亩,森林覆盖 率14%,尚待开垦荒地50万亩。生 物资源有农作物300多种,林木70 多种,药用植物70多种,动物30多 305种。近年来,县政府与荷兰签订协议,创办了全国有名的马铃薯淀粉厂。
民乐县条件优越,物产富饶,资源丰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6.04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3.25万亩,草地78万亩,林地110万亩,尚未开发的荒地50万亩。主产小麦、油菜籽、玉米、豌豆、苹果梨、紫皮大蒜、啤酒大麦、碗豆、洋芋。民乐苹果梨果形美、色泽鲜、皮薄、肉脆、核小、果肉细 腻、营养丰富、含糖量高;紫皮大蒜个 大瓣肥,汁多味辣,久负盛名,是上乘 的佐餐调料;油菜籽优质高产,所产 油品营养丰富,芥酸含量较低,深受 消费者青睐;羔羊育肥肉质鲜嫩,无 ·擅味,可谓美味佳肴;民乐仔猪发育 快、抗疫病、耐粗饲、适应性强。其中紫皮大蒜质量优秀被国家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2008年,在民乐县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县的奋斗目标,全力克服物价上涨、企业效益下滑、气候干旱等诸多困难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不利影响,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全面完成了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预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9.38亿元(人均达到8170元,突破1000美元大关),增长11.65%。其中:第一产业达到7.01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达到6.32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达到6.05亿元,增长12%。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39:30:31调整为2008年的36:33:31;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5.39亿元,增长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4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到33%,增加3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4.3亿元,增长18.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亿元(人均达到3411元),增长20.1%,比去年增加10个百分点。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0298万元(人均达到434元),增长26.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510万元(人均达到190元),增长17.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88元,增加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28元,增加325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6‰以内。
民乐县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重点,大力培植特色优势产业。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67万亩,占总播面积88.63万亩的76%。建立加工型马铃薯连片种植示范点18个,示范面积达1.25万亩。全县粮食总产达到23.47万吨,增长3.8%。爱味客、西域恒昌、丰源薯业、陇金油脂、国翔麦芽、林河果汁等农林产品加工企业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建成通乡公路1条18公里、通村公路51条143公里,铺垫砂砾等级路48条205公里,管理养护各级公路8条186公里,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三堡镇项目区整理农田10865亩,修建渠道37公里,铺垫田间道路16.9公里、生产道路44公里,栽植农田防护林木6万株;启动实施了大堵麻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苏油口、滕庄、上翟寨、何家沟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完工,2432户9321人吃上了符合标准的自来水;新建小康示范点12个、小康住宅3018户、“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500户。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沙漠马铃薯现代化种植示范基地、无公害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优质沙棘基地、美国红提示范基地、中低产田改造、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保护、重点防护林、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生猪良种和能繁母猪补贴、可繁良种母猪保险等项目给农、林、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现了由劳力向技术型、内陆向沿海城市的转变,培训农村劳动力3.08万人。积极开拓和巩固劳务基地,全年新建劳务基地16个,输出劳力5.3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45亿元,农村原始资本积累初步形成,全民创业局面即将来临。
民乐县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以食品、化工、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滨河集团和银河集团已分别跨入省、市大型骨干企业行列,锦世化工、富源化工两个化工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国翔麦芽公司、林河果汁公司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日臻完善,完成了园区详细规划,园区内水、电、路、讯设施配套,12户企业入驻园区。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3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利税3260万元。农村经济稳步提升。建成了啤酒大麦、双低油菜、中药材、制种、林果和蒜菜薯类6大特色产业基地。启动实施了百万头只牛羊、百万口杂优仔猪和百万只绿鸟鸡基地建设工程,畜禽饲养量年均增长7.9%。启动实施了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程,整合资源,成立县乡农科教培训中心,开展农民培训。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输出模式,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5年全县输出劳力8.8万人(次),劳务收入达2.35亿元。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