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概况
-
古皮城,在今县城东北5公里处。春秋时期,齐桓公北伐山戎至此,为给军马修制皮革盔甲,筑建凉皮亭,遂称古皮城。秦朝时设县郡于此,汉、魏时为渤海郡府。因屡遭战乱,城毁人散,东魏时移县城至现址,原城即废。原址呈方形,东西长465米,南北宽426米,面积19.8万平方米。城北残墙高3至5米,厚20米,东北角有高8.5米的“望海楼”遗址。四面有原城门残口,宽27至38米。城内遍布各种花纹瓦片,并发现有锅内托、铜箭游、唐三彩等。遗址南500米处有高大土丘数个,传为假粮台,曹操攻袁谭所筑。遗址西土丘为石崇宅,有绿珠楼遗址。再西为范丹居等。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南皮县工业发展迅速,先后引进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的先进设备,形成了机械、轻纺、化工、电子五金等行业为支柱,建材、塑料、工艺美术、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为骨干的门类较齐全的生产体系。棉纱、针织坯布及服装、玻璃器皿、榨油机、五金电子元器件、氨基磺酸、冰片等多种产品销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的盛誉。
南皮县农业以盛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而著称,先后被国家列为粮、棉基地县。林果生产跨入省市先进行列,鸭梨、苹果、金丝小枣等干鲜果品蜚声中外,年产超亿斤。畜牧产品种类齐全,已形成规模优势,大牲畜年存栏20.5万头,羊存栏14.7万只,猪存栏12.7万头,家禽520万只,肉类、禽蛋产量逐年递增。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总产量10万吨。 农业开发和建设正在大规模的进行。
南皮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建于1956年秋,座北向南。陵园分东西两院。西院为烈士莹墓,设有正厅,园正中矗立早期革命家、“一大”时期的共产党员张隐韬烈士的雕像,雕像北为烈士伺堂,堂内安放着烈士的牌位、遗物、遗像。词堂北为烈士墓地。张隐韬烈士的衣冠就在这里。墓前有烈士生前战友刘格平为其立的墓碑。东院为干部骨灰堂。
南皮城内西街菜市场南,有一明代古槐,高约6米,腰围1.7米,树干中空。近年加强管理,围台支架,剪掉枯枝。枯树新生,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境内南大港农场孔庄子村南有一土墓,传为清捻军首领张宗禹之墓。清同治六年1月,张宗禹率西捻军部在西安东效十里坡高状。8月,被李鸿章、左宗堂所部围困于山东境内黄河、运河、徒骇河之间的狭长地带。向经苦战,不得突围,于8月16日在济阳玉林镇被清军放水冲淹而全军覆没。西捻军败后,张宗禹只身潜入沧县孔家庄(今南大港农场孔庄子),身着单衣,头发披散,长宽脸,身材魁悟。白日在村内讨吃,依门伸手发气声,夜宿于村民孙玉祥家东北场院小屋。操南方口音,村人称“蛮子”。张宗禹晚年雄心犹在,但壮志难酬,心忧成疾去世。死后葬孔庄子村南坟地,头冲西南。张宗禹有一子。现后裔均在故里。
南皮县交通便利。京沪铁路津浦段及京福公路(104国道)纵贯境西,省道海泊公路横贯东西,并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油路。 南皮县拥有机械电子、化工、农机、林果等专业学会12个,会员501人,全县科技人员3869人,其中高中职专业技术人员838人,与中国科学院等20多家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常设科研单位17个,具备了一定的人才、技术优势。
南皮县年降水量568毫米,年均温12.3℃。河流有漳卫新河、宣惠河、南运河、大浪淀。京沪铁路津浦段、104国道纵贯境西。国家商品粮和优质棉基地。特产鸭梨、金丝小枣、小豆。风味小吃南皮小米面窝头历史悠久。古迹有西周宣王时内使大臣尹吉甫墓、唐代雕工石金刚两尊。
尹吉甫墓 位于南皮县城西北5公里黄家洼村西南处,俗称将军坟。封土高1.9米,东西长5米,南北宽2.5米。曾有西周晚期青铜器“分伯吉父”盘出土,盘上有铭文133字,记述了尹吉甫征北严犹和征收南淮夷贡赋情况。清乾隆皇帝甫巡,曾命官员到坟前祭奠,并刻石立碑(现碑已毁)。今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朝未年,纣王荒淫无道,要修建豪华的鹿台,工程浩大,劳民伤财。身为下大夫的姜太公吕尚直言谏阻,纣王大怒,下令缉拿太公。姜太公含愤逃离,隐居此地。这里河水漏瀑,芦苇丛生,飞鸟栖息,姜太公在此钓鱼度日。后来被周文王招贤,辅佐武王灭商,封为齐侯。此地即被称作钓鱼台。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