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概况
-
南召县山区和丘陵面积占96.6%。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地处与温暖带交错的边缘,具有明显的过度性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4.8℃,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0.9℃,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7.5℃。年平均降水量839.5毫米。
南召县可养鱼水面10万亩,鸭河口水库网箱养鱼初具规模,99年底将超过10000箱。南召县以袋料香菇为主的食用菌开发已形成区域性优势产业,年栽培香菇1000万袋。 南召丝织地毯历史悠久,有200-800道,多种式样。因南召真丝地毯用料考究、做工精湛、图案新颖,深受客商欢迎,年产量170万平方英尺,是南召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远销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南召花生种植面积逾10万亩,年产花生米1.6万吨,皇路店镇已形成花生米加工、销售市场。
南召县境内大小河流百余条,大中小型水库94座,塘、堰、坝2201座,水资源总量约12.9亿立方米,其中,可养鱼水面7.4万亩。全县有山地377万亩,宜林面积280万亩,森林覆盖率44.1%。用材林83万亩,树种有栎、椴、杉等180多种;经济林达142种,其中苹果、辛荑、油桐、山萸肉、猕猴桃合称为南召“五大宝”。拳菜、鹿茸菜等山野菜资源丰富。有各类草场260万亩,可载畜300万绵羊单位。南召县是全国19个柞蚕基地县之一,现有柞坡105万亩,放养量和柞茧产量占全省一半以上,年产柞茧6万担左右,素有“召半省”之称。
南召是中原人类的发祥地,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南召猿人”便在境内繁衍生息。战国,秦汉时期为中原铜、铁冶炼的重要基地,今仍留有数处古冶炼遗址。并有丹霞寺、兴凤寺、兴阳观、文庙、商鹊庙、华阳宫、樊梨花寨、张三丰故里、二郎庙等寺庙遗址多处。又是当今老一辈革命家袁宝华、彭渚源、赵延年的故乡。南召山水秀丽,有闻名遐迩的中原梯级最多的瀑布群,有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有九龙沟风景区,石人山风景区,五朵山风景区,有鸭河口水库等,形成了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走廊。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实施“旅游开放带动战略”,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立足“谁投资,谁开发,谁管理,谁受益”原则,鼓励国家、集体、个体、外资、合资、独资、股份开发南召旅游资源。目前,南召旅游开发已初具规模。
丹霞寺是河南省八大名寺之一,伏牛山寺庙之首,豫南禅宗圣地,位于南召县境内。因后山前岭土质红色,“色若渥丹,灿如明霞"故名,是一座千年古刹。整个寺庙坐北向南,后靠蟒垛山,左邻青龙山,右依白虎山,附近有红蜘蛛山,远处有档子山作屏障、玲珑山相照应,气势雄伟而幽静。九龙河自寺前蜿蜒流过,环境优美青秀。 寺院内外古木参天,翠柏成荫,郁郁葱葱,景色宜人,被列为南阳八大景观观之一。 丹霞寺景区以丹霞寺为中心,包括寺庙区、塔林、青龙山、白虎山、古树、山门区等几部分。有"八百里伏牛,五百里丹霞"之说。 寺庙位于马湾村。唐长庆四年(824),天然禅师于此建寺。鼎盛时期,僧众达300多人,清光绪皇帝赐给了"万岁牌"一面。丹霞寺现存殿宇为清代建筑,有殿堂房舍140多间。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山门、伽兰殿、大雄宝殿、毗芦殿、藏经楼、方丈室、后祖堂。两侧有石狮、廊房、膳女院等,布局严谨合理,错落有致。现存元代砖塔八座,清代石塔四座。民国初年,全国高僧曾云集于此,举行过一次历时达一月之久的盛大受戒仪式。
南召名优特产驰名中外。丰富的资源,适宜的气候,孕育出了“柞木香菇”、“南召柞茧”、“南召辛夷”、“南召地毯”、“板山石材”等一大批名优特产,深受中外客商青睐。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6种之多。金、铜、铅、锌、大理石、花岗岩、石灰岩等储量十分丰富。其中大理石地质储量25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2亿立方米。晚霞红、虎皮红、云雾玉、汉白玉等18个品种在河南省储量最大、品种最齐、质量最好;花岗石地质储量2.5立方米,可开采储量8000万立方米,主要有芝麻灰、豫宛黑等品种;水泥灰岩地质储量120亿吨,可开采储量10亿吨;铅锌总储量4万吨以上;黄金已发现三个矿带,总储量约60吨。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