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木概况
-
2003年,尼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13万元,县级财政收入实现24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其中,现金收入达到919元,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收入分别达到720万元和2931万元,增幅都在13%以上,最高达到41%以上。去年,尼木县粮油总产2848万斤,其中,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达到6000多亩,平均亩产463斤,都被定单收购,仅此一项就为农民增加收入197万多元。2003年,尼木县输出劳力5000余人,较上一年翻两翻,实现劳务总收入200多万元。
尼木县有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250千瓦,年发电量25.7万千瓦时。民族手工业主要生产氆氇、藏香、藏纸、陶器等。已初步形藏香,藏纸,铜矿,电力,食品等门类齐全,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体系。尼木县农作物有青稞、冬小麦、春小麦、豌豆、玉米及其它杂粮。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主要饲养牦牛、犏牛、绵羊、山羊、马、骡、猪等。林木为灌木,并有部分人工林。尼木县有耕地面积4.13万亩,人均耕地1.56亩,2000年实现粮油总产15251.4吨。2000年该县拥有各类商业经营网点189个。三产从业人员319个。全社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601.84万元。金融机构能办理全区各种资金往来业务,2000年来城乡居民储蓄2397万元。
2006年1至9月份尼木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1至9月份国内生产总值达10081万元,同比增长15.9%,完成年初目标的61.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150元,同比增长10%,完成年初目标的86%。尼木县高度重视以增加农牧民收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重点的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从而使农牧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至9月份,全县农牧业生产总值达2727万元,以铜矿、采石、藏香、建筑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迅速,效益和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较大地带动了农村经济。到9月底,实现工业产值2874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480万元。
尼木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自主发展能力增强。2006年,尼木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青藏铁路通车的机遇,实施了一批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0万元。截止目前,尼木县已开工建设的项目有农牧民安居工程、幸福路市政工程及给排水、麻江电站、优质油菜种植基地等13个项目,目前这些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尼木县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从而使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在今年雪顿节经贸洽谈会上,尼木县与力泰饭店、西藏矿业发展股份公司等区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投资合同,投资资金达6000万元。同时,还与北京新时代发展集团、西藏矿业发展股份公司、步长集团等企业签定了意向投资协议,协议资金达6.96亿元。今年,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3660万元,超额完成市里预定的目标。目前,该县正在积极配合做好冲江铜矿、白容铜矿的勘察和投资筹备工作。
尼木县是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农作物有青稞、冬小麦、豌豆及其它杂粮。经济作物有油菜等。主要饲养牦牛、犏牛、绵羊、山羊、马、驴、骡、猪等。林木主要为灌木、并有部分人工林。尼木县的人文景观别具风采。有宁玛派的早期圣地托噶,据说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莲花生来藏弘法时期。巴古比如字那寺有1200年前莲花生修建的3个修行洞。日措卓瓦曲旦有元代的佛塔。另有赤松德赞于公元8世纪修建的吉嘎曲德寺,以及古代西藏造桥专家汤东结布造的尼木铁索桥等。
尼木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雨水集中,辐射强,年日照时数2947.2小时。年无霜期100天左右。年降水量324.2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山洪,泥石流,虫灾,霜冻和冰雹。尼木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钼、泥炭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豹子、狗熊、猞猁、獐子、黑颈鹤、贝母鸡、野鸡及贝母、虫草、黄连、雪连等。
尼木县的人文景观别具风采。有宁玛派的早期圣地托噶,据说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莲花生来藏弘法时期。巴古比如字那寺有1200年前莲花生修建的三个修行 洞.日措卓瓦曲旦有元代的佛塔。另有赤松德赞于公元8世纪修建的吉嘎曲德寺, 以及古代西藏造桥专家汤东结布造的尼木铁索桥等。日措卓娃塔,传说此塔是从地下自然生长出来的,凡是不孕妇女只要绕塔几周即能怀胎。可迄今每年成群的朝拜者中仍有许多虔诚的不孕妇女。
尼木县居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山峦起伏,河谷纵横。地形西高东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境内最高点穷母岗峰,海拔7048米,最低点为玛曲河汇入雅鲁藏布江处,海拔为3700米。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形西高东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境内最高穷母岗峰,海拔为7048米,最低点为玛曲汇入雅鲁藏布江处,海拔3700米。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