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概况
-
宁津县是属于平原草甸植被类型。随着人类的进化和农业的开发,自然植被大部转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全县现在主要有农业植被、林业植被和草丛植被。宁津县古为九河之地,现为海河流域。河流属漳卫新河与马颊河水系。县境内有鬲津河、胡苏河、古黄河、四女圭减河(现名漳卫新河)、宁津新河、宁北河、宁南河、引黄干渠、张西干沟等骨干河道。在宁津境内长252.58公里,由西向东呈放射状水系。年蓄水总量为568.7万立方米。
宁津县地处北半球温暖地带的生物圈内,其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群体大,数量多,分布广。其分类有:植物资源(粮油类、瓜果类、蔬菜类、真菌类、棉烟麻类、用材类、园林绿化类、观赏类植物、饲草类、药用类)。动物类(役用类、肉用类、药用类、观赏类、益鸟类、哺乳类、益虫类)微生物资源(食用菌类、药用菌类、农用藻类)。
宁津县境,地处华北平原东部的黄泛区平原之中,地貌为西南高东部低的倾斜地面,有古河温滩、缓坡、决洼三种平原,局总出现缓岗和河槽,地面形成为高、坡洼、沙相间分布的黄河冲击地貌。地貌,属华北地台渤海凹陷的一部分。凹陷形成较早,约在古生代后期。随同泰山、太行山、燕山等高地隆起。平原部分下降而初具规模。互第三纪中期的喜马拉雅运动,渤海凹陷剧烈下降到海平面以下,而成为海水入侵地带直到中更新世,华北还大部分为浅海,后随之内应力消弱,处应力加强,以黄河为主的河流不断决泛,泥沙的充填沉积,使地面不断升高,海水不断东退,历经沧桑,逐渐形成了现在这广阔平坦的第四纪沉积层深厚的黄泛平原。
目前,宁津县已形成了机械制造、工艺地毯、木器加工、化工、棉花纺织、农产品加工、皮革、工业阀门、机车制造及配件、玻璃器皿十大产业。现有各类龙头企业60余处,皇宫毯、手绣毯、波斯毯、土耳其毯、球阀、蝶阀、汽车配件、玻璃器皿20余类产品销往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餐桌餐椅、手工地毯、纺织配件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以上,是著名的“中国家具之乡”、“中国纺织机械之乡”、“中国地毯之乡”。
宁津县国内生产总值4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一、二、三产业比例21.8∶48.8∶29.4。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1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72亿元。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5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1亿元。贷款余额21.09亿元。
宁津县地处北京、天津、济南、石家庄等大中城市构成的三角地带中心,北距北京300公里、天津200公里,西距石家庄240公里,南距济南120公里。交通便利。距京广铁路40公里,京福高速公路25公里,省道临南路、乐德路穿境而过,境内公路四通八达。通关快捷。开车到黄骅港50分钟,到德州海关40分钟,到济南国际机场90分钟,到青岛港4个小时,到天津港120分钟,到德州火车站50分钟。通讯发达。程控电话装机容量已达6万余门,电话入户率达60%以上。宽带网入户工程已经竣工。有线电视入户率达40%以上。水电充足。境内建有22万V和11万V变电站,年供电量2亿千瓦时以上,工业用电平均0.5元/千瓦时。引黄蓄水工程年供生活和工业用水300多万立方米。环境优美。县城规划区面积22平方公里,城区内道路"七纵四横",广场、公园、绿地、花木点缀其间。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1.06亿元,销售产值60.21亿元,增加值17.47亿元,实现利税7.29亿元,利润3.94亿元。企业总数5471个,职工5.5万人。限额以上企业86个,完成工业增加值9.18亿元,实现利税3.61亿元。
农 业总产值16.68亿元,比上年增长0.9%。年末实有耕地面积4.83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9.02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0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52万公顷。粮食总产28.08万吨,平均亩产417公斤。粮经产值比50∶50。肉猪、牛、羊年出栏44.56万头(只)。肉、蛋、奶产量5.7万吨。水产品总产量0.08万吨。
宁津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节风气候。春季多西南风,降水少易造成春旱。夏季受暖湿的海洋性气团控制,北进的太平洋副热带热高压与南下的蒙古冷高压常在黄河下游交锋,降温较快,形成秋高气爽之天。冬季受强大的蒙古冷高压控制,气温降低,天气干冷。其基本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夏次于冬,春秋短暂。
宁津县的土壤母质系黄河第四纪冲积物。在地形、时间,气候和生物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经过人们长期的生产活动,逐渐由母质转变为土壤。由于黄河泛滥和地表径流的作用,使土体形成了潮土、盐土和风沙土三大类、五个亚类、五个土属和七十二个土种。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