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陵概况
-
宁陵基础设施齐全。相继建成了新天地商住广场、宁陵商贸城、龙凤家俱广场、物资商城、清水河花园、市民广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第二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重大市政工程项目,新修了永乐路、建设路、人民路、迎宾大道、万寿路等重要城市街道,政治文化和商业文化“两大”中心初步形成。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连续五年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农排“井井通电”工程,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和50亩地一眼井。
2001年底,全县已发展酥梨24万亩,年产酥梨2.5亿公斤,年产值达到2亿元。1998年5月,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惟一优质酥梨生产基地县,誉称“中国酥梨之乡”;近年来,由于酥梨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大,从而为金蝉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金蝉,又名知了猴、知了龟,素有唐僧肉的美誉,只所以叫唐僧肉,除了其营养价值之外更有深厚的文化韵味深在其中。由于金蝉的营养价值高和风格独特的良好口感,以及对人体发挥的多种滋补药效功能,民间早有把吃金蝉子比喻成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唐僧肉”显然这是对金蝉营养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再高不过的赞誉了。金蝉若虫具有丰富独特的营养价值,据中国食品营养学院理化分析与研究发现:每100g黄金蝉若虫富含蛋白质72g、脂肪15g、灰分1.8g;此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经科学分析,他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6.63%),宁陵县的石桥乡梨园内已经形成了种、养、收、销一条龙金蝉产业链逐步形成,仅此一项每年可给该县带来近千万元的经济效益。宁陵温棚蔬菜享誉全国,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温室大棚2.7万座3.2万亩,辣椒、黄瓜、蕃茄、花菇、葡萄、乌塔菜等品种畅销全国,成为全省最大的反季节蔬菜基地县、黄瓜之乡。2001年,实现总产量5.1亿公斤,创产值3.06亿元。 宁陵工业发达,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已形成了酿造、食用油、皮革、化工、机械、面粉、果品加工等多元化的工业体系,以“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享誉全国的张弓酒畅销祖国大江南北。
宁陵县形成以张弓酒业、福润食品、金鑫面粉、富堂制革、蓝蝴蝶工艺、龙源纸业、驰野纺织、宇森木业等为代表的酿酒、食品、面粉、皮革、工艺品、纸张、纺纱、木材加工等多元化的工业体系,并建成了规划面积11.4平方公里的工业集聚区。“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38°张弓酒1975年填补我国低度白酒空白,蝉联全国白酒评比银奖、国际博览会金奖;张弓酒业年产曲酒5万余吨,为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国家二级计量单位、河南省一级先进企业,河南中华老字号。
古老的宁陵,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有战国四君子之首信陵君,三国曹操部将典韦,宋末思想家程迥, 明朝文学家、思想家、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吕坤,辛亥革命志士李心梅。在当代宁陵,涌现出很多杰出人才,如被誉为“豫东四才子”之一的吕宜园,当代著名兽医学家侯从远,山东快书艺术一代宗师高元均等,空军少将张世杰、李秀兴,中央研究室农村局局长李天资,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会长吕世杰,为张弓酒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全国人大代表、劳模吕信贻等。
宁陵交通方便,陇海铁路、霍连高速公路、310国道、豫04公路横贯县境,东靠京九铁路,柳柘、宁黄公路纵穿南北,全县乡镇公路通达率为 100%,到2002年底全县村村通公路率将达100%。 境内公路总里程279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5.5公里,有国道310线穿过,全长25公里,省道1条,全长21公里,县乡道全长233公里。桥梁25座,674延米,乡公路晴雨畅通,311个行政村通汽车。北部有陇海铁路23公里县辖内设有三丈寺、宁陵县2个站。
宁陵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拥有充足的地下水和动植物资源。盛产小麦、花生、棉花、梨、金蝉、张弓酒、皮毛皮革、香油、工艺纺织等农特产品,尤以张弓酒、香油、花生为最,素有“张香花”之美誉。金顶谢花酥梨、宁陵白蜡杆和花生称为“宁陵沙区三宝”。常年粮食作物稳定在2亿公斤以上,被国家确定为商品粮基地县。棉花种植面积25万亩,被国家确定为全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花生种植面积20万亩,位居全国油料百强县第38位。白蜡条(杆)种植面积 20万亩,年产白蜡杆1000万根,白蜡条1200万公斤,被授予“全国最大的白蜡条(杆)生产基地”,以白蜡条(杆)为原料的工艺家具获国家林业部第一届林产品博览会银奖。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2001年全县肉禽蛋产量分别达到5.26万吨、1.58万吨。宁陵槐山羊板皮质地优良,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山羊板皮生产基地县,羊皮服装革获全国首届星火博览会金奖。 “宁陵金顶谢花酥梨”已有700余年栽培历史。它色泽金黄,皮薄、质脆,素有“果宗”、“蜜父”之称,是上好的药理和滋补果品。明孝宗年间曾被列为贡品。
宁陵县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典型的农业县。先后被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繁育基地、全国油料百强县、全国最大的白蜡条(杆)生产基地、全国唯一的优质酥梨基地、全国山羊板皮基地县、全国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无公害果蔬十强县、全省林业生态县,是河南省远近闻名的酥梨之乡、温棚黄瓜之乡。金顶谢花酥梨、白蜡条(杆)、张弓酒被国家质检总局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宁陵杠子馍”为明清朝廷御膳;“宁陵垛子羊肉”为全国风味名吃;“ 张弓酒”源于商初,兴于两汉,东汉光武帝敕封“皇封”御酒 。“金顶谢花酥梨”已有700多年栽培历史,明弘治年间封为贡品,1958年曾敬献给毛泽东主席;目前酥梨面积稳定在20万亩。2009年以万亩生态梨园为依托,成功举办了六届梨花节和三届酥梨采摘节,2010年4月6日在成功举办首届葛天文化艺术节暨第七届梨花节开幕式,开幕式上,中国民协授予宁陵县 “中国葛天文化之乡”、“葛天文化研究中心”的牌匾,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在宁陵建立的酥梨示范基地也正式揭牌,同时共签约项目32个,引资总金额16亿元,“一人一景一文化”,生态旅游产业逐渐发展壮大。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