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概况
-
平川区形成区内四大特色农业——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西甜瓜产业和蔬菜产业、以繁育优质玉米种子为主的种子业,“平川蜜”西甜瓜和“乾泰”种子已远销省内外。养殖业以牛、羊、猪、鸡为主,品种繁多的小杂粮也初具产业化规模,秦芄、车前子等野生中药材和石羊、狐狸等野生动物及天然森林、草场资源丰富。二毛裘皮、黑瓜子、大枣、发菜、甘草等土特产品质优良,久负盛名,具有广阔的开发前 历 平川区有一大批文化品位极高的旅游景点展潜力巨大文化保护点15个,其中缠州城、柳州城、打拉池古城、水泉堡、王进宝墓葬、黄湾汉墓、老庄汉墓、墩墩山烽燧、福寿山石刻、红山寺石窟等文化遗迹,自然风光以缠州怀古、大浪天险、神泉玉液、红山丹霞、屈吴春嶂、崖窑地灵、迭烈揽胜、龙凤呈祥等“平川八景”最为著名。
新兴的能源型工业城市平川区,依托驻地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狠抓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服务功能日臻完善,获得了省级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文化先进县区等称号。境内交通通讯网络健全,平川区临河居川,白宝铁路和王家山、红会煤矿专用铁路贯穿全境,国道109线境内交错,刘白高速公路已动工兴建,市郊公共汽车全面开通;固定电话遍布全区,移动通信全面开通。多年来,平川区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5所中学全部实现标准化,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高中入学率达到56.3%,区内有省属重点中专甘肃煤炭工业学校等3所中等专业学校,面向全省招生;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引进推广了一大批先进科技项目,轻型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填补了国内空白,陶瓷烧制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平川区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平川区坚持以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劳务输出和小杂粮生产为重点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向,运行态势平稳。2009年全区农业总产值26799万元,其中种植业16690万元,林业1956万元,畜牧业6892万元,渔业61万元,农村服务业1200万元。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4.94万,粮食总产量达到32393吨;油料面积1.72万亩,产量1145吨;蔬菜面积1.19万亩,产量32258吨,当年人工造林面积为0.98万亩。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0.02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582台,小型拖拉机3525台,农用车8808辆,其中三轮车8562辆,四轮车246辆。农村用电量达到5825.97万度,农用化肥施用量9550.3吨,机电井269眼。
平川区总土地面积2106平方公里,合315.9万亩,其中耕地26.3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3%,人均耕地3.4亩,高于全省人均耕地2.4亩的水平。耕地中,山地14.36万亩,川地11.9万亩;其中,水地为6.6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5。42%,三田面积为9.4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5.94%;三田中,砂地为6.7万亩;梯田1.51万亩,沟坝地1.25万亩。宜林地71.5万亩,占总面积的22.63%;宜牧地131.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1.75%;宜农荒地8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53%。26.32万亩耕地中有19.8万亩为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5.2%。现有林地6.84万木亩,森林覆盖度低,只有2.16%。
平川区境内资源丰富,能源充裕。境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有金、铜、锰矿产资土、花岗岩、石灰石、沸石、烧胀粘土、石英石、矿泉水等。境内煤炭总储量达11.37亿吨。陶土储量达20亿吨,是西北最大的陶瓷重镇。屈吴山矿泉水是经国家地质部鉴定的优质天然矿泉水,现已开采利用。宝积乡红沙浪地热水资源丰富。耕地面积26.32万亩,宜林地71.5万亩,宜牧地131.9万亩。
平川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心地带,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东北有六盘山、东南有秦岭作屏障,因而降雨量少,气候较干燥,纯属干旱少雨的大陆性季节气候。年平均温度为8.2C,最高年均温度9.8C,冬夏温差较大。平均年降水量250毫米,蒸发量为17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2691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43天,最长达170天。其总的特点是:光热资源丰富,气温日差较大,降雨量少,干旱多风。平川区年平均温度8.2°C,最高年平均温度9.8°C,最低年平均温度7.9°C;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平均为21.3°C;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平均为-8.6°C;极端最高气温达34.1°C,极端最低气温-23.2°C。无霜期平均为143天,最长达170天;霜冻初日为9月30日,平均终日为5月11日。海拔最大相对高差1511米,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形成四个不同的气候区。
平川区推进资源性城市经济转型,大力发展壮大陶瓷,高科技,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实现了速度与效益,质量与结构的协调发展。2009年辖区内完成原煤产量1080万吨,下降0.6%,其中区属原煤产量106万吨,下降6.48%,发电量88.24亿度,下降25.8%,墙地砖产量377万平方米,下降5.5%。辖区内完成工业增加值34.8亿元。完成区属工业总产值134710万元,增长33.9%,实现区属工业增加值40152万元,增长10.4%,其中限上区属工业增加值22717万元,增长26.59%。2009年全区把项目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9141万元,增长54.6%,区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305万元,增长37.2%,其中基本建设84960万元,增长55.05%,房地产12573万元,农村项目投资6772万元,增长26.5%。
平川区地形的总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西长91.5公里,南北宽75公里,由西北向东南呈一狭长地带,阶梯状多台阶地形。境内最高峰屈吴山南沟大顶,海拔2858米。最低处水泉乡野麻村红麻湾,海拔1347米,高低差1511米。西部旱平川与东部西格拉滩为盆地式缓坡平川。由西向东甲盔山、水泉尖山、喀拉山、碑南泉、黄家洼、屈吴山构成平川区山脉的骨架,虽少林木葱郁之景,不失峻拔崎险之象。
2009年,平川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发挥资源优势、打造西部陶都、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城市转型”这一主题,以“项目建设落实年”和“全面效能建设”为载体,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资源性城市经济转型,发挥比较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发挥优势,扩大就业,呈现出平稳较好的发展特征,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全区生产总值完成47927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97万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377585万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83297万元,增长12.8%,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3.8:78.9:17.3。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