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乡概况
-
农业:本县是个平原县,土质、水源、气候都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但是在旧社会平乡农业产量长期低而不稳,除了反动统治阶级政治上压迫经济上剥削外,旱、涝灾害频繁,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致使许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不能充分利用。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以及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高。2006年机井达到5600多眼,水浇地面积33.4401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60167吨,亩产4871公斤/公顷,农业总产值达到6.05亿元,粮食播种面积53.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1万亩,棉花种植面积4.9万亩,落实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物296万元,减少农民负担283万元,建有各种行业协会20家,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工业:建国初期,平乡县工业基础薄弱。全县只有私营企业26家,总产值仅万元。70年代初,县兴建了一批县办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197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202万元,进入80年代后,乡镇企业导军突起,私营企业发展迅速。2006年,全县工业企业有40个生产门类,乡镇企业摊点11000多个,私营企业2300多个,工业总产值23.8亿元,从业人员达4.6万人,并建有自行车零配件、电子元件、标准件、蔬菜、辣椒制品、制鞋、纺织、机械加工、塑料化工、纸制品等专业市场,着力扶持培育强久、恒驰、玉龙、天祥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带动了平乡经济迅速发展。
卫生:解放前,广大农村缺医少药,人民健康得不到保障,新中国建立后,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很大发展,到2006年全县有乡镇以上公立医疗单位10个,医护人员419名,个体行医者450名,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医疗、防疫保健网络。特别是县医院的搬迁、扩建,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平乡县的医疗条件,使广大人民在防疫和治疗上切实得到了保障。
文教:民国时期,全县只有简易师范讲习所1处,小学90所,在校学生2047名。新中国建立后,教育事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1953年在县城乞村建立平乡县初级中学,1956年又在平乡旧城、节固建立两处中学,并增设高中班,到2006年全县有师范1所、职业中学1所、普通中学22所、小学112所、私立学校17所、教职员工2260名,在校学生达37600名,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有用人才,为实现本县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平乡地势大致平坦,西南部略高于东北部,海拔在28.9至34.6米之间。境内主要河流有纵贯全境的滏阳河、小漳河、老漳河、留垒河分别流经东、西县界。县境西部多中、粘土,东部多为沙白土。全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3℃,全年无霜期203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41.8,多集中在6、7、8三个月。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本县的经济建设及各项事业均取得了巨大成就。2006年,全县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6.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9.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17元,职工人均工资11344元。
基础设施:在交通上,建国前县内只有1条较大的东西官道,交通非常不便,运输主要靠马车拉和人担畜驮。建国后,交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公路从无到有,从窄到宽,路面从土路、碎石沥清到高级混凝土路。2006年底,本县境内有省级公路4条,包括邢(台)威(县)高速、邢(台)临(西)路、邢(台)清(河)路、定(洲)魏(县.)路,县级公路1条(平乡至任县)。完成了村村通油路工程,县内公交车辆160多辆,出门就有公交可坐,每天都有直达邢台、邯郸、石家庄、太原、德洲、济南、北京等地的班车。在电力方面,目前全县拥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6座,总容量106900千伏安,年供电量2.7亿度,对县城的5纵4横9条街道全部硬化、亮化,新上变压器60多台,架设高压线41.04千米,低压线26千米,保障城镇居民安全用电。在县城建设方面,为美化县城环境,丰富人的文化生活,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投资近亿元建有平安公园、平安广场、永泰小区、泽馨园小区等一批全县关注的亮点工程。截止2006年底又有一批生活小区相继建成。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