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滨概况
-
淇滨区属暖温带半大陆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温暖多风,夏炎热多雨,秋湿润高爽,冬寒冷多雪。年平均气温14.5℃。极端最高气42.3℃,最低气温-15.5℃。一年中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达31.9℃,元月份最冷,平均气温达-2℃。多年平均降水量664.9毫米,降水量年际相差悬殊,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六、七、八、九4个月。总体上西部降水量大于东部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为1919毫米,属内陆性半干旱区。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年平均风速2.3米/秒。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左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331.6小时。
淇滨区地处太行山东麓和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基本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降低趋势,海拔在63.8-1019米之间。地貌由山地、丘陵、平原、泊洼四类,山地集中在太行山东麓低山地带,约331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2%;丘陵集中在太行山东麓与东部平原交接过渡地带,约64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9.6%;平原集中在淇河平原、卫河平原和黄河平原,约115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2.8%;泊洼集中在淇县良相滞洪区,约5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4%。
鹤壁市淇滨区地处鹤壁市新老城区之间,下辖两乡一镇和一个办事处,淇河穿境而过,山区、丘陵、平原依次分布,属于典型的太行山山区,通过连续几年的造林绿化,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8%,人均林地面积达到1.1亩。2003年,淇滨区被评为全国太行山绿化先进单位;2007年初,淇滨区又被评为全省第一批林业生态县(区),豫北地区唯一,也是全省9个林业生态县(区)中唯一的城区。今年以来,该区紧抓林业生态省建设的机遇,再鼓劲、再加压,突出抓好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品位、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和创新造林机制等四项重点工作,科学规划,全民动员,精心植造民心林、经济林和生态林,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积极推进林业产业村建设,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淇滨区以紧邻新市区的蔡庄村为试点,大力实施林业产业村计划。在蔡庄村发展107速生杨2700亩,核桃、桃树等经济林300亩,成为全市首个无粮村和林业产业村。为充分发挥林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该区积极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行以林养农,以农促林,协调发展,先后建成了千亩香椿基地、千亩花椒基地、千亩核桃基地、千亩柿树基地和千亩大枣基地,经济林总面积达到2.3万亩,果品年产量实现1.15万吨,年均产值2300万元,山区农民人均林果收入突破1200元。林业产业的不断壮大,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很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春季,该区新完成村镇绿化造林0.23万亩,高标准完成两个乡镇镇区和16个重点村庄的示范绿化。同时,重点搞好围村林及街道、庭院、空闲绿地、街心公园和乡村道路绿化,因地制宜发展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风景林等,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努力构建新农村森林景观和生态林业体系。
加快太行山和淇河生态绿化,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该区高标准实施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通过冬、春季多级提灌抗旱造林、雨季抢墒造林、秋季补植补造和实施封山育林等形式,已完成荒山造林面积7.6万亩,高质量实施了国家重点生态项目建设,使太行山原来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初步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自然生态屏障。今年春季,该区又新完成生态能源林植树1.5万亩,水土保持林0.8万亩,荒山配套造林1万亩。鉴于淇河贯穿淇滨区全境,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该区着力打造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淇河绿色生态长廊,在淇河两岸大力发展风景林、水源涵养林,营造绿色景观,已完成淇河绿化16.5公里,绿化面积18500亩,建成了百花园、桑园、寒坡湿地等8个绿化景点,绝迹多年的灰鹤、白鹭等生物种群逐渐增多,湿地植被有所恢复,形成了春、夏有花,夏、秋有果,深秋红叶,冬季显绿,鸟语花香的绿色生态河、旅游景观河,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级饮用水以上,被誉为“北国漓江”,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到此观光旅游。今年春季,该区新完成沿淇人行步道绿化12公里,重点对道路两侧行道树进行了补植补造。针对境内公路纵横交错的特点,该区积极构建绿色通道,已完成绿化道路277.5公里,道路绿化率达95%以上,形成了层次分明、景随路移、环境优美、风格各异的道路绿化格局。今年春季,该区新完成廊道绿化0.17万亩,重点搞好了新老市区快速通道、濮鹤高速、盘石头水库进场公路和107国道的绿化及补植补造工作,建成了高标准的生态路,形成了看不透、多色彩、大组团的景观效果。
打造新老市区连接带绿色生态走廊,提高人居环境品位。鉴于大部分区域位于鹤壁市城乡结合部和新老区连接带,该区着眼生态,科学布局和规划,高标准营造围城防护林16公里,绿化面积1500亩,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森林围城。将新老市区连接带绿化工程作为兴区富民、造福后代的重大举措,完成绿化面积1.987万亩,初步形成了新老区连接带绿色生态走廊。今年春季,该区新完成新老区连接带绿化0.42万亩。不断加快金山生态经济示范园和两个工业区以及农村绿化进度,工业区绿化面积达到1.05万亩,绿地覆盖率达到4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9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基本形成了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的绿化景观和带、片、网相结合的绿化体系。
淇滨区资源丰富,有较强的经济发展潜力。主要有煤炭、水泥灰岩、白云岩、玄武岩、大理石、紫砂页岩等矿产。冬凌草、淇河鲫鱼、缠丝鸭蛋被誉为淇河“三珍”。2003年以来,该区先后规划建设金山、东杨两个工业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目前已经形成了金属镁深加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汽摩配、节能建材、通讯器材等优势产业。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31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34.5亿元;限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1亿元;招商引资完成16.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3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70元。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