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概况
-
齐河县是德州市宗教工作重点县之一。现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三种宗教,共有信教群众3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5%,有85个依法登记在册的宗教活动场所。其中基督教活动场所77处(教堂15处,简易活动场所62处),信教群众25 000余人,主要分布在14个乡镇的950个自然村;天主教活动场所5处(天主教堂2处,简易活动场所3处),信教群众近2000人,主要分布在潘店镇、晏城镇、表白寺镇的17个自然村;伊斯兰教清真寺3坊,穆斯林群众3154人,主要分布在祝阿镇米三里、左三里、三王城、东北街、北关、王小尼6个民族村,全县现有宗教爱国组织4个,即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同时,3个清真寺都建立了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全县有宗教教职人员19名,其中基督教牧师2人,教师1人,长老7人;天主教神甫1人;伊斯兰教阿訇3人,海里凡5人。
齐河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4℃,降水量622毫米,日照2678.9小时,风速2.9米/秒,无霜期217天。大陆度是64.3%。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冷热季和干温季明显。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齐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9年,齐河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按照“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齐河”的总体要求,以实施“南融”战略为主线,以“建设区域经济文化强县、跻身全省30强、跨入全国百强县”为目标,突出“调结构、强投入、重民生、保稳定”工作重点,解放思想,创新实干,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5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增长30%;财政总收入13.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5亿元,分别增长9.2%、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10元,均增长18%。荣获2009年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一等奖、经济发展考评一等奖,同时获得全市财源建设、服务业发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利用外资、进出口、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节能减排、粮食生产、白蛾防治、畜牧工作、品质蔬菜生产、农村住房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等工作先进单位,并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百强县、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传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全省环保模范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山东最佳投资城市。
齐河县地形以平原为主。境内为黄河冲积扇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齐河县境内沿黄河62.5公里,年引用黄河水2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5亿立万米,水质良好。生活用水1.5元/立方米,生产用水1.9元/立方米,商业用水2.6元/立方米。
齐河县物产丰富,县境内沿黄河62.5公里,年引黄河水2.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5亿立方米,水质良好。电力供应充足,由济南、德州双向供应,且电价便宜。地下资源有煤、石油、铁、矿泉水等,其中煤储藏量60亿吨。齐河人杰地灵,古有晏婴,今有全国闻名的劳动模范时传祥、全国物价系统先进个人米英霞、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孟祥斌、全国十佳公务员李开运,全国计划生育先进个人李润喜。
齐河县目前拥有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大门类;煤炭采选业、食品加工业、织料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等27个大类,70多种小类。到2004年末,全县拥有工业企业户数365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4家,2004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1.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5亿元,规模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5.3亿元,实现利税8.6亿元,其中利润5.1亿元。全县初步构筑起以造纸、钢铁、医药、食品、化工、机电、煤炭、建材为主体的八大主导产业框架。
齐河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晏婴祠、老残观凌处等历史人文资源;有令人向往的百万亩林海揽翠、10000亩生态湿地风情、绵延百里的黄河母亲河景观带,以及丰富的地热资源、国科国际高尔夫娱乐广场、劳动模范时传祥纪念馆、时代英烈孟祥斌烈士墓等旅游资源。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为尽快把旅游产业培植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组建了县旅游局,编制出台了《齐河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挖掘整合北展区旅游资源,推出了黄河水乡湿地公园(京南第一生态湿地)、黄河文化休闲园、天心湖、京南第一自驾营、水下古城、定慧寺重建、黄河温泉(金水湾温泉度假村、黄河温泉城)、黄河农庄农家乐、齐鲁黄河第一漂、大河景观带等十大旅游项目。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