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河概况
-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七里河区辖区内有数十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涉及行业有石油化工、机械、毛纺、机电、食品。乡镇企业也异军突起、蓬勃发展,以黄河企业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乡镇企业,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商品化、产业化经营转变,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明显增大,形成了“百合、蔬菜、林果、畜禽”四大支柱产业,特别是百合产业化工程实施以来,百合的生产、加工、销售已具规模,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全区创汇农业发展的拳头产品,驰名国内外,远销港澳、东南亚。商贸工作从构筑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格局出发,围绕兰州商贸中心建设,坚持市区联动,区城联合,齐抓共建,形成以西津路为主线、以文化宫、西站、土门墩、秀川繁华商业街区为中心的“四点一线”商贸连片开发的新格局。
七里河区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1.16亿元,同比增长16.19%,占地区经济总量的比重由上年的46.68%上升至 46.84%,增加了0.16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其中:辖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工业运行效益大幅改善。2008年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12.9亿元,同比增长13.9%;实现利税总额49.3亿元,同比增加14.3亿元。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6.15亿元,同比增长18.57%。全辖区有资质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98.77万平方米,同比增加45.8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33.59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7.92万平方米。
七里河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投资809万元,实施了2所寄宿制学校建设、2所学校排危改造、11所农村学校“三改”工程,借“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之机,解决了企业移交学校教师套改工资问题。全辖区共有中小学136所,其中区属中学15所,小学103所。全辖区在校学生总数达58231人,教职员工4134人,其中专任教师3682人。全辖区共有幼儿园48所,在园幼儿6745人,教职员工753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投资671.38万元,完成了晏家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和5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成果得到巩固,“三级防病保健网”功能和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2008年年末,辖区内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344个,病床4033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499人。
七里河区区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优势,为全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主要有煤炭、石英石、坩泥、石灰石、沙矿、路标石等矿产资源。黄河流经区内15公里,地表及地下水年经流亿立方米。电力资源覆盖率19%。七里河区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风光、 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多姿的民族风情,区内建有西湖公园、西部欢乐园、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黑鹰寺、云霖寺、尖山电视差转台等名胜游览场所和具有北方特色的牛肉面、烤羊肉、甜醅子等诸多风味小吃,令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七里河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8年全区共有230个施工项目,开工项目比上年增加40个。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26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比上年下降1.1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经济投资34.44亿元。从投资渠道看,城镇投资50.32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1.59亿元。农村集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86万元,比上年增长0.36%。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省电力公司滨河电力小区、兰州供电公司生产及小型基建、兰工坪南出口综合整治、城投公司雷坛河综合整治、彭家坪装备制造业园区四条“井”字形路网建设、银滩大桥连接西津路188#规划道路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进展良好,建成404辐照站、小西湖北街、南出口等4个市民小游园,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2008年全年七里河区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特色产业发展良好。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2.74亿元,同比增长4.59%。种植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全区“两高一优”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比重达28.9%,所占比重与上年持平,全年优质高效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 4.39万亩,与上年持平,其中百合种植面积达4.16万亩,同比增加0.29万亩,增幅为7.49%。粮经比例由2007年的26.4:73.6调整为今年的24.2:75.8。全区畜牧业生产有所回落。目前全区奶牛养殖存栏达6800头,比上年下降32.03%;牛奶产量随之下降,达2.53万吨,下降28.24 %,奶牛产业进入调整之中。全区完成肉禽蛋产量2784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0.3%。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区农村年末拥有机械总动力达149825千瓦,各种拖拉机336台,农用载重汽车97辆,农业生产用电量1635.86万度,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465.74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64.4吨,塑料薄膜覆盖面积1.09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5.88万亩。
2008年,七里河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严峻挑战,按照“好字优先、好中求快、能快则快、和谐发展”的要求,围绕打造兰州现代中心区这一目标,全面推进“六大战略”,全区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顺利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92亿元(已评估),同比增长14.48%,增速较上年下降1.44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达17.95 %,较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74亿元,增长4.5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7.32亿元,增长16.55%,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71.16亿元,增长16.1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1.86亿元,增长12.08%。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8:57.5:40.7 。财政收入完成情况较好。全区完成地区性财政收入209543万元,比上年增长30.1%;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1819万元,比上年增长17.4%。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区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1.82亿元,占全区GDP的27.53%,比上年增加0.66个百分点。
七里河区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内地盛产的丝绸和茶叶,通过这里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和中亚、西亚,欧洲一些国家。宋、元、明,清“茶马互市”曾在这里热闹非凡,贸易发达、商贾云集,是历史上享有盛名的贸易集散地,商品流通的“旱码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区各族人民50多年艰苦奋斗,农、工、贸各业都蒸蒸日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大规模开发建设,各项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综合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