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北概况
-
钦北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在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的同时,认真抓好贵台镇八寨沟民族村和小董镇南蛇垌村两个区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在建设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并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办法,带动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蓬勃开展。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建设,钦北新城区完成了2.36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区行政信息中心综合办公大楼和区交通局、财政局、教育局、粮食局等区直单位的办公大楼已相继投入使用,其他10个区直部门办公楼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基本构建起了钦北新城区的北冀框架。随着新城区的崛起,钦北已逐渐成为客商投资的热土。在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同时,钦北区还下大力气抓好街道、村庄的环境卫生整治,清理村庄垃圾、污泥和路障,规范垃圾堆放点,做好改院、改圈、改水、改厕工作,硬化村内道路,积极开展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积极开辟文体活动场所,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良好风气。
钦北区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着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建设优质水稻、水果、甘蔗、香蕉、竹子、玉桂八角、 茶油树、蚕桑、禽畜水产和冬菜生产等农业十大基地。目前,钦北区有水果面积333333公顷,水果产量10万吨,其中仅荔枝的种植面积就达21333公顷,产量达3万吨,且名优品种较多,如“南局红”、“香荔”、“妃子笑”等30多种。此外,钦北区香蕉的产量也达到了19万吨,其他水果如龙眼、芒果、香蜜瓜、梅等也分别有几千吨的产量,是钦州市乃至广西的重要水果生产基地之一。2002年,钦北区粮食总产量27.82万吨,比2005年增长6.75%;甘蔗种植面积9.97万亩,产原料糖40.53万吨,玉米种植面积4.56万亩,产量1.13万吨,种植桑面积1.2万亩,蚕茧产量678吨,秋冬菜面积9.55万亩,总产量13.3万吨,总产值9073万元,“三田”面积29.1万亩,其中“吨粮田”25万亩、“吨糖田”2万亩,“万元田“2.1万亩。畜牧业保持稳步发展势头,生猪存栏16.5万头,出栏18.2万头,三鸟出栏896玩羽,肉类总产量3.3万吨,禽蛋产量1.3万担。
钦北区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钦北区认真抓好“科技兴企”工程,不断深化对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改力度,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重点改进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的更新升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能力,突出抓好高浓度酒精、松脂、粗冰片、中草药、羽绒、硫酸锌、硫酸锰等产业的技术改造。通过技改创新,使联丰制糖、大煌制糖、贵台林产化工厂、蓝天化工、平吉柯林酒精公司等一批企业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如作为支柱工业的联丰制糖有限公司和大煌糖业有限公司经过投资进行技改创造,大大提高了甘蔗日榨量,使2005/2006年两家制糖企业榨蔗量达35.2万吨,同比增长21.7%,实现产值1.71亿元,同比增长254.84%。据统计,2006年以来全区共投入工业技术改造资金达3995万元,开展工业系统技改项目20个,其中“贵台林产化工厂年产1000吨冰片”和“海纳化工厂年加工蓖麻油籽5万吨项目” 。
钦北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不仅处于环北部湾经济圈“金三角”的顶端,还处于东南亚与中国大西南两个辐射扇面的中心,是华南与西南经济圈、中国经济圈与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走向东南亚的桥头堡和东南亚进入中国的门户。钦北区在广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属南北钦防沿海经济区范围,是广西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也将是西部地区对外经济交流和进入西部市场最重要的工业和外贸基地。
近年来,钦北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建设“新工业园区、新城区、新旅游景区、新农村”的“四新”目标,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艰苦拼搏,加快了工业、城镇、农业、旅游“四大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5年,钦北区荣获了“自治区2005年度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2006年,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9.59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7.23亿元、11.31亿元和11.05亿元,分别增长7.4%、19.8%和14.7%;三次产业结构为43.5:28.6:27.9,与上年相比,一产下降3.5个百分点,二、三产分别上升3.2和0.3个百分点。完成财政收入1.9018亿元,同比增长13.1%。
钦北区围绕“工业兴区”发展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兴企工程,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向深加工要效益之路。科技的引领,使该区工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资源型工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机制糖、酒精、造纸、矿产品、松香、中成药、羽绒、建材、烟花炮竹等支柱工业企业。2006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1.82亿元,累计增长42.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5亿元,同比增长29.4%,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主要行业产值大幅度增长,矿产行业实现产值3.39亿元,增长32.8%。制糖、羽绒两大行业产值突破亿元,达到1.85亿元和1.53亿元,分别增长76%和132%。企业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0.2亿元,增长27.3%,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473万元,同比增长95.36%。工业区建设加快推进。
钦北区陆海空交通发达便捷,南防铁路、南北铁路、黎钦铁路以及南北高速公路、南北二级公路、钦陆一级公路、上大二级公路均贯穿境内,全区公路四通八达,柏油路、水泥路连接全区各镇乡村,交通运输十分方便。同时,钦北区由高速公路直达南宁、北海机场均在1个小时左右,直达越南也在1个半小时左右。属地的钦州港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始建于1992年,目前已建成码头泊位7个,其中1-3万吨级码头4个,年吞吐能力300万吨;现在还有1个3万吨航道和2个3万吨级码头正在建设中。港口运输可直达国内外各港口。
钦北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2,年平均日照1801小时,无霜期345天,年降雨量2000多毫米。气候温和,热量丰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钦北区境内多是赤红土壤、水稻土、紫色土,耕地面积29786公顷,林地面积116263公顷。
科技兴企,钦北区积极开发新产品。为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财政增长,农民增收,钦北区以市场为导向,把提高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作为发展工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原有工业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产品,2006年以来,先后开发了高浓度酒精、松脂、粗冰片、锰矿、石杏痰咳片、羽绒、服装、电子配件、烟花、水果泡沫箱等20个工业新产品。其中,贵台林化厂生产的松脂系列产品、蓝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锰矿等产品成为了钦北区的工业主导产品。与此同时,在区委、区政府的牵线搭桥下,积极引进、 吸收先进的技术成果,如落户该区的钦州南亚酒精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共同申报的《新型偶合分离技术生产高浓度酒精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自治区科技厅的立项,此项目开创了钦北区企业参与科研与开发的先河,项目的上马增加了该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了糖业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贵台林化厂与全国四家生产粗冰片之一的江苏无锡化贸化工有限公司合作,获得了自治区科技厅的立项,有效推动了松脂深加工技术的发展。钦州蓝天化工矿业公司引进湘潭大学环境工程系的硫酸锰生产线锻烧炉烟气治理技术,进一步优化环境治理,有效减少锰粉的流失,提高了企业效益。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