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概况
-
2009年,庆城县文化工作以丰富群众生活、繁荣艺术创作、净化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为契机,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文化工作。争取项目建设资金144万元,开展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筹集资金12.6万元,建设“农家书屋”84个,“香包刺绣城”已全面竣工,布展面积1300㎡。全面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协同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组织日常检查60多次,检查各类文化市场600多家次,查处违规经营48起。培训文化产业发展带头人36名,建立文化产业实体60 家,举办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培训班12期,参训人员5518人。组织文艺骨干和专业人员参与全县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2场,演出戏曲节目50多个,发放图书、农技资料3400份(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了全县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医疗卫生工作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努力抓好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不断加强卫生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卫生法制、医德医风四项建设。全年为辖区居民登记建立家庭健康档案15876户,建立个人健康档案52933人,上门服务3792人(次),社区转诊 2032人(次),开展健康教育宣传38场(次),宣传群众7891人,门诊服务43260人(次),为适龄儿童接种疫苗16545人(次)。全县累计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25例,已全部治愈出院。2009年,全县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创造了我县参合历史新高。全县住院报销总人数11687人,实际报销费用1843.3万元,实际补偿比59%,人均报销1577元。
庆城县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食品饮料为主导的地方工业体系。近年来,特色农产品出口逐年攀升,产品远销美国、法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突破2000万美元,其中白瓜籽仁出口占全国的78%。目前,庆城已成为陇龙最大的农产品加工贸易基地,县内的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长庆分公司和中油集团庆阳炼化公司两个大型企业,带动了县内工业的发展,特别是西川大量的油田闲置资产,为招商引资发展地方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市场体系日渐完善,物流畅通,商贸繁荣。
2009年,庆城县通过“工业强县”战略的有效实施,庆城县工业基础不断得到加强,效益不断提高,工业生产呈现多行业快速发展的势头。庆城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758526 万元,同比增长1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731661万元,同比增长13.5%;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及个体户完成26865万元,同比增长 23.7 %;规模以上工业中:驻庆油田单位完成54566.3万元,同比增长13.9 %;庆化公司完成625806万元,同比增长13.5 %;庆城县属企业完成51288.7万元,同比增长32.88%;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224052万元,同比增长9.4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214515万元,同比增长7.2%,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及个体户完成9537万元,同比增长23.7%;规模以上工业中:驻庆油田单位完成25009万元,同比增长8.9%;庆化公司完成171645万元,同比增长7.2 %;县属企业完成17861万元,同比增长21.2%。继续坚定不移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项目个数逐年增多,庆城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57个。其中: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23个,总投资200589万元;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64个。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6800万元,占计划230400万元的 111.46%,同比增长28.81%。其中:城镇完成投资202520万元,同比增长42.92%;农村完成投资54280万元,同比下降5.88%。
庆城县主要资源为“一黑一绿”。“一黑”指石油和天然气。庆城是长庆油田原油主产区,年产量110万吨,加工原油100万吨,油田作业区遍布全县。“一绿”指苹果、黄花、白瓜籽仁等各类农产品。黄花菜被国家经贸委定为“西北特级金针菜”;“赤诚”牌红富士苹果获部优产品。苹果、黄花面积分别达到19万亩、14.1万亩,优质牧草达到38万亩,规模养殖户达到7234户。2001年该县被农业部命名为“无公害农产品(水果)生产示范县”。庆城是陇东最大的农产品加工贸易基地,特色农产品年出口创汇突破2600万美元,其中白瓜籽仁出口量占全国的78%。县内有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长庆分公司、中油集团庆阳石化公司两个大型企业和油田闲置资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进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县城和小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品位有了提升。周祖陵森林公园2001年被评为国家AA级森林公园,2006年通过了国家AAA级旅游景点认证。
2009年,庆城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速发展”的总体部署,面对金融危机、三季连旱、财源锐减和区域竞争不断增强的重重压力,全县上下以发展破难题,靠改革激活力,抓民生促和谐,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使庆城县经济社会在困境中保持了增速加快、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势头。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庆城县生产总值完成78.48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74亿元,同比增长15.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6.8亿元,同比增长1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94亿元,同比增长13.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5.2:8.8,第二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最大,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达64亿元,占到生产总值的81.5%。
2009年,庆城县农业生产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扎实推进产业富民战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据年报资料显示,庆城县农业总产值(现价)完成89157.50万元,同比增长17.48%。其中:农业75186.81万元,同比增长19.9%;林业615.3万元,同比增长4.19%;畜牧业9524.99万元,同比增长5.12%;渔业30.4万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实现增加值(现价)47439.46万元,同比增长 15.42%。其中:农业40159.97万元,同比增长17.62%;林业164.77万元,同比增长12.84%;畜牧业6104.52万元,同比增长5.21%,渔业22.2万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庆城县位于黄土高原的西端,属黄河中游内陆地区。东倚子午岭,北靠羊圈山,西接六盘山,东、西、北三面隆起,中南部低缓,全境呈簸箕形状,故有“陇东盆地”之称。远古以来,大地的不断运动和变迁,使雄浑粗犷的黄土地貌千姿百态。覆积厚度达百余米的黄土地表,被洪水、河流剥蚀和切割,形成现存的高原、沟壑、梁峁、河谷、平川、山峦、斜坡兼有的地形地貌,分为中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东部黄土低山丘陵区。这里地势北高南低,海拔相对高差1204米,北部最高处马家大山为2089米,南部最低处政平河滩为885米。中南部分布着数十条原面,其中面积在6700公顷以上的大原有12条,平畴沃野,土地肥美,是农作物主产区,为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的庆阳市锦上添花。
庆城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石油、天然气储量较大,现有长庆油田和中油庆化集团公司两大企业从事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近年来在南部塬区几个乡镇探明的油气资源相当丰富,为使庆城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新兴石油城创造了条件。庆城县土特产资源质好、品优,盛产的“庆针”牌黄花菜畅销海内外,“赤诚”苹果、马岭黄酒、中药材、白瓜籽仁、甘草酸铵等产品,荣获省优名牌产品。其中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优秀农民企业家工维江创办的甘肃泰和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营销的白瓜籽仁占到全国总量的70%,苹果、黄花菜、梨枣、草畜等支柱产业已形成规模,农户每年从产业中获取的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60%左右坚实基础。
2009年,庆城县科技工作以科技项目为支撑,着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狠抓科技创先,发挥了科技兴农示范带动效应。庆城县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5项,其中11项科技项目已在省市级立项实施。引进推广农作物畜禽新品种26种,推广新技术10项,组织申报专利11项,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专利的3项。全年新培育科技示范户 2663户,辐射带动农户2.7万户;高质量下派科技特派员206名,集中开展大型科技宣传活动10次。全年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70期,培训骨干 7012人,普通培训3.4万人(次)以上。庆城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62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高中3所、职业中学2所、初级中学21所、完全小学173所,教学点31个、幼儿园31所;教职工 3152人,在校学生44974名。积极落实“两免一补”及各项优惠政策,使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到了98%以上,小学辍学率为0.06%,初中控制在 2%以内;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初中毕业会考五科合格率达到了30.56%,较上年提高了3.69个百分点;小学毕业质量检测三科合格率达到了82.56%。高考二本进线率达到25.7%,同比上升了7.5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二。为1352名农村“两户”子女免除作业费3.2万元,给621名贫困大学生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405.6万元。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