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概况
-
清河县的区位环境和投资环境优越。先后被省、市确定为京九线河北段四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和邢台市东部经济中心城市。城区功能设施日臻完善,交通便利,京九铁路穿城而过,银(川)青(岛)高速横贯全境,邢(台)临(西)高速公路引线已于2008年初打通。特别是1999年以来,从聚集发展优势,拉动产业升级出发,先后规划建设了国际羊绒科技园区、金羊工贸区、汽摩产业园区三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拉动辐射作用日益显现,特别是占地8平方公里、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国际羊绒科技园区已初具规模,并产生了巨大的聚集效应,吸引了意大利哥伦布公司、香港伟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园区,目前,获准入驻企业已达128家,总投资19亿元,该园区已成为河北省十大民营科技园区之一,正在积极申报列入国家级民营科技园区。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招大商、引巨资、引顶尖技术、聘顶尖人才,不断加大政策激励优惠力度,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加快经济发展的暂行规定》、《关于加大激励力度,奋战三五年,跨入河北十强县的暂行规定》等,在地价优惠、财政奖励等方面实施最大限度的优惠,增强政策环境吸引力。成立了“清河县软环境建设督察投诉中心”,倾力服务客商,全力维护客商合法权益。自1994年至今,清河县已成功举办了15届国际羊绒及绒毛制品交易会和展销会,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客商,扩大了清河在海内外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矢志不移,唯实而事,以“敢创伟业,事争一流”的清河精神,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闯出了一条“千军万马闯市场,千家万户奔小康”独具特色的富民强县之路,培育壮大了称雄全国的羊绒及制品、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硬质合金和耐火材料五大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几年来,审时度势,紧紧围绕建设河北强县这一总体目标,以人为本,强力实施“开放兴县”、“科教兴县”战略,抓升级,打造产业新优势;抓环境,增强经济吸纳力;抓城建,塑造清河新亮点,特色产业优势不断增强,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羊绒主市场地位日益巩固,以纺纱和终端产品为主的深加工发展迅猛,羊绒产销量已占全国的68%,汽摩钢索产量占全国的50%,汽车密封件产量占全国的20%,清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羊绒及其它特种动物纤维加工销售集散地和重要的羊绒纺纱及制品基地之一,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的佳话。而且还是全国重要的汽摩钢索、汽车密封件生产基地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硬质合金基地。2005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72.09亿元, 财政收入4.1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906元。
清河县历史悠久。上古时期属兖州,周为“甘泉”之地,春秋时期先属齐,后属晋,战国时属赵,秦置厝县,汉朝初年,以境内清水河为名设置清河郡,此后相继属清河国、甘陵国。晋武帝咸宁三年(公元277年)始置清河县。北魏时称清河郡,北周时置贝州,宋时改贝州为恩州。金属大明路,因清河连年大水,逐移恩州治于历亭县,自此清河仅以县存,不复为州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属衡水专区,后属邢台专区。1958年4月28日改属邯郸专区。1958年11月,清河县并入南宫县。1961年5月23日恢复清河县建制,属邢台专区。1993地市合并归属邢台市管辖。
清河自汉迄宋,历为郡国州治所,曾“城池高阔”,为一方繁荣之地,虽历经沧桑,仍留下不少名胜古迹。如大禹之父鲧治水修建的鲧堤、廉颇墓丘、冢子汉墓、古贝州城址、明古城墙等。但自元明以后,逐渐衰落下来。直到1984年改革开放以后,清河在“四不靠、两没有”(_不靠山、不靠海、不靠铁路、不靠大中城市、地上没有特产、地下没有资源)的情况下,靠大力发展以个体私营经济位置的民营经济,成功走出一条“千军万马闯市场,千家万户奔小康”的富民强县之路,培育造就了位居同行前列的羊绒、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合金和耐火材料等特色产业。与此同时,各项社会进步事业也蓬勃发展。近年来,清河县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中国羊绒之都”、“中国羊绒纺织名城”等荣誉称号,被省命名为“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乡镇企业十强县”、“五大服装基地县”。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