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概况
-
2009年,预计清镇市生产总值完成82.84亿元,增长14%,其中:一产完成10.27亿元,增长9%;二产完成43.3亿元,增长12.8 %。三产完成29.27亿元,增长17.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7.54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8.2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49亿元,增长15.7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积极按照“城市东进、工业西进、物流南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建设,启动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水电路三大基础设施建设,促使一批传统骨干企业实现达产增效;引进和动工建设一批物流大项目,物流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功举办了一批节庆活动,提高了城市知名度;新建和改造3个农贸市场,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市场体系,改善了城乡消费环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8000头现代奶牛养殖场、2000万羽标准化种鸡场、沃尔玛超市1000余亩蔬菜直供基地等一批重大农业项目。
清镇市人杰地灵,培育了众多风云人物。张日晸,嘉庆22年中进士,入翰林院,散馆一等,授编修,参与《大清一统志》编修。道光元年至30年,先后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河南布政使、云南巡抚等职。抗英民族英雄郭超凡,道光15年成进士,16年选任兴义府教授,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为超凡门生。道光23年至咸丰7年,曾先后任广东绕平、大埔、东莞、香山知县、广州知府,在任期间,挺身而出率军民抵卸英军入侵,功勋不朽。书画奇才何威凤的书法、绘画,慈禧太后十分欣赏,称之为“文雅风流,当代无双”。1946年,老红军杨顺清冒着硝烟战火从延安出发,护送5岁女孩陶斯亮,历经数省,辗转朝鲜,历时一年多,安全送达白城。他深得朱德、王稼祥、彭德怀、胡耀邦的好评。
清镇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景区面积470平方公里,具有全国旅游资源6大类中的全部,具有全国74种资源中的28种,占全国种类的38%。清镇水域广阔,一市辖四湖,众多河流湖泊和突出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丰富的以喀斯特水体景观为主要特色的旅游资源。所辖四湖主要是以湖为主体景观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红枫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百花湖,东风湖,索风湖。此外还有三个以河流狭谷为主体景观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暗流河、鸭池河、猫跳河。
清镇市是贵州重要的工业基地。境内有中央、省、市属大中型企业近20家(其中贵州水晶有机化工集团公司为“全国化工500强企业”),集化工、能源、磨料、磨具、纺织、冶金、采矿于一体。红枫发电总厂(含猫跳河7座梯级电站)、清镇发电厂、东风电厂等,年发电量达143亿千瓦小时,使清镇已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区。清镇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铝土矿、赤铁矿、硫铁矿、煤、大理石等30多种,其中铝土矿是贵州铝厂主要的矿源基地之一;猫场矿区面积约80平方公里,远景储量2.1亿吨,是目前全国已知铝土矿中最大的连片矿区。
清镇市区位优势明显,气候温和湿润,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丰富,被人们誉为“珠联璧合之地”。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百花湖和东风湖就是镶嵌在这块宝地上的三颗璀璨的明珠。以境内1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为景点,以贵黄高等级公路、321国道和滇黔、站织公路为 联线,清镇市初步形成了组团式的城市发展格局,是贵州省重要的电力,化工、磨料、磨具、冶金、纺织等工业基地和贵州西线的旅游、交通枢纽,也是贵阳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煤气气源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清镇市生态建设步入新起点。一是加大污染源治理。坚持铁腕治理“两湖”污染,全力保护好“两口水缸”,保护好清镇人民生存的家园。2009年,关闭“两湖”周边企业3家、迁出“两湖”保护区1家、技术改造2家、产业转换1家。建成了清镇市在线监测监控中心,对9家已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的重点污染企业实行24小时在线监测。“两湖”周边25家企业污水、废水基本实现零排放。全面取缔和禁止了“两湖”周边规模化畜禽养殖,实施乡村清洁示范工程、湖滨生态修复以及有机生态茶叶、有机蔬菜、蚕桑种植等一批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红枫湖水质总体上由劣Ⅴ类提高到Ⅳ-Ⅴ类,百花湖水质由Ⅴ类提高到Ⅳ类。限期治理污染企业烟尘排放,化学需氧量排放控制在727吨,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8513吨。二是推进环保综合项目建设。朱家河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站街、百花污水处理厂和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已建成并试运行。东门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全面完成,二期工程已全面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开工建设。三是促进矿产资源就地转化。初步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机制,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引导24家矿山企业依法规范开采,矿产资源及初加工产品在我市就地转化,矿山按要求恢复植被,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向着合法化、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省级石漠化治理试点县工作,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9934亩、生态修复100余亩,巩固退耕还林补植补造24201亩,义务植树120亩、封山育林6000亩。五是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建设有序进行。开展“绿色回收进社区”活动,推广节能灯88738只,民用节能取得初步成效。
清镇市经历了1992年撤县设市至1996年划归贵阳市的起跑期,1996年至2000年的加速期,2000年至2006年的快速期。国内生产总值1992年7.6亿元,1996年15.1亿元,2000年25.3亿元,2006年51亿元;财政收入1992年0.63亿元,1996年1.56亿元,2006年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2年的621元增加到2000年的1748元、2006年的3155.16元。2005年,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从第566位上升到第520位,西部百强县排名由第92位上升到第87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重要历史阶段。先后荣获“西部开发贡献奖——投资环境最佳区县(市)”、“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称号。
清镇市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200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亿元,同比增长51.87%,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一是以交通、水利、电力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加快,部分重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全长131.7公里的林歹至织金(新店)快速铁路已开工。沪昆高速公路清镇段征地拆迁全面完成。犁齐公路、花桥经云归至百花(平桥)公路、卫城经麦格至百花公路基本建成。配合贵阳通源公司新开工黎明至茶山、卫城至六级电站、白岩至龙井公路。完成暗流河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经省政府报批。贵阳海螺盘江水泥项目供水工程建成供水。启动建设红枫湖至清镇市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完成投资3.8亿元。二是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华能焦化制气四号焦炉、水晶集团3.6万吨醋酸、贵州兰花水泥二期年产100万吨水泥3个项目建成投产。投资47亿元的中国华电清镇塘寨电厂一期2×60万千瓦机组、投资42亿元的贵州广铝清镇80万吨氧化铝、投资16亿元的贵阳海螺盘江400万吨/年水泥熟料等6个项目动工建设。五矿重组达众七砂改制等项目有序推进。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