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概况
-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大理石、木鱼石、玄武岩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现已探明石灰岩储量6亿吨、白云岩储量2亿吨、玄武岩储量1亿吨、花岗岩储量7000万吨、地下煤储量2000万吨。水力资源充沛,地下水总储量为3亿立方米,地表水年利用量为1500万立方米,境内拥有夺丰、红卫两座中型水库。淇河常年水质达一级标准,是华北地区唯一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被誉为“北方之漓江”。即将开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傍县城而过。
淇县总面积567.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2.29万亩,农民人均1.5亩。此外尚有36.5万亩荒山、荒岗、荒沟可植树种草,发展林牧业。另有河流、水库、沟渠、坑塘占地3.4万多亩,水面可以发展渔业和水生经济作物。淇县土壤总面积72万亩,分褐土、潮土、水稻土3个土类、7个亚类、14个土属、32个土种。其中褐土类面积65万亩,潮土类面积7万亩,水稻土面积200余亩。
淇县地貌多姿,资源丰富。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山区、丘陵、平原、泊洼兼有,其中山丘区面积占三分之二。境内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梨、柿子、核桃、花椒等优质农副产品。淇河鲫鱼、缠丝鸭蛋、软核蜜枣历史上曾为皇帝贡品,被誉为淇县“三珍”,冬凌草、四足蛇、双尾蝎等珍稀动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淇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朝歌,曾为殷末四代帝都和春秋时期卫国国都,因有北方漓江之称的淇河流经与此而闻名,具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被孔子誉为“殷有三仁”的箕子、微子、国神比干,纵横家、军事家、教育家鬼谷子,刺秦义士荆轲等都出自这片古老的土地。林姓、卫姓、康姓、商姓、殷姓以及韩国康氏、琴氏等姓氏均起源于此,是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
淇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中华第一古军校 云梦山战国军庠,华夏第一园林“淇园”,古灵山以及数不胜数的殷商文化遗址。云梦山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列入河南省南太行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古灵山景区相传为女娲炼石补天,捏土造人之地,是国家AAAA级景区。旅游景区设施完善,管理规范,风景秀丽,是军事、外交索根求源,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居住养生的宝地。
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培育出大用、永达等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年出栏30万只肉鸡场164座,万头猪生产线18条,产品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瘦肉型猪、商品肉鸡出口基地。全县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三项指标综合评定排序连续14年居全省第一,综合实力位居全省20个畜牧强县之首。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实施畜牧业二次创业,巩固提高鸡猪生产,加快调整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牛羊等食草型动物养殖,新建奶牛养殖小区3个,存栏良种奶牛2500多头,年出栏优质肉羊4.7万只。大力发展畜产品深加工,大用、永达公司新建的熟食出口专用生产线顺利投产,双双跻身全国肉类食品行业50强,生产的速冻调理类食品同时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填补了我市空白。全民动员,周密部署,切实做好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确保了全县畜牧业生产安全。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14.1亿元,加工产值23.6亿元,分别增长10%和14.3%。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优质小麦20万亩、优质玉米10万亩,粮食总产达23.09万吨,创历史新高。新上乾坤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中阿饲料公司、六利生物饲料公司、太行饲料公司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链条将进一步延伸。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加强。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工作顺利通过省里验收。总投资773万元,涉及16个村25800多人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部完工。加快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成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26家,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2005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按新基数、新办法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8.8亿元,增长20.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0亿元,增长9.9%;第二产业完成31.3亿元,增长27.7%;第三产业完成7.5亿元,增长1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亿元,增长8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8亿元,增长15.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9亿元,增长17.8%,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3.1亿元,增长2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9元,增长15.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068万元,增长43.8%,成为全市第一个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县(区)。
淇县交通区位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县城北距北京500公里,南至郑州120公里,处于安阳、濮阳、新乡、焦作、开封、郑州等中原城市群的中心位置。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县境,省道大海线、浚南线穿境而过。境内拥有两个铁路货运站,运输半径小,物流快捷,运输成本低。全县175个行政村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连国道,城乡油路密度名列全省前茅,交通极为便利。程控电话与国内外并网直拔,传真、移动电话方便快捷。拥有豫北地区唯一的高清晰远程电视电话会议传输设备,固定电话光缆入户率达到98%,宽带网络终端辐射能力强,互联网发展迅速。电力供应充裕,除华中电网电力直供外,建有总装机容量7.4万千瓦的热电联供自备电厂一座,实行集中供热、供气,并计划新上2台13.5万千瓦的机组,全县电力、热力管网布局合理。西气东输管道正在铺设,能源利用结构进一步改善。
淇县产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工业经济基础较好,发展迅猛,形成了纺织服装、电力化工、造纸卫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棉纱、牛仔布、机制纸、玉米淀粉、精甲醇、植物生长剂等产品市场畅销,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培育出大用、永达等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年出栏30万只肉鸡场164座,万头猪生产线18条,产品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瘦肉型猪、商品肉鸡出口基地。全县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三项指标综合评定排序连续14年居全省第一,综合实力位居全省20个畜牧强县之首。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