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概况
-
2002年,七星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40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8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3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了每三年翻两番的快速发展速度。规模工业经济占全市总量的26.68%,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年达45.3%。目前全区拥有各类企业900多家,其中“三资”企业280多家,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1家,超亿元的企业11空,超5000万元企业20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66家;累计实施高新技术项目682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4项,自治区火炬计划项目等自治区级项目118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342个,45%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拥有全球唯一的产品7个和国内唯一的产品45个。在全国仅有的15个国家一类新药中我区占3个。基本形成了电子与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环保产业等五大支柱产业。一平方公里新建区内共有各类企业9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5家,规模以上企业28家,人均创产值24.6万元,人均创利1.2万元,每平方米土地创产值4500元。高新区七星区已成为桂林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七星区域内风景秀丽,位置优越,依山傍水,交通便捷,资讯发达,设施完善。年平均气温16.4 ℃, 极端高温38.3℃, 极端低温- 8.4 ℃。夏秋季昼夜温差大著名的七星岩、骆驼山、桂海碑林、穿山、塔山、尧山风景区、靖江王陵均在辖区内。桂林国际会展中心、桂林体育馆都是辖区的标志性建筑。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现有航线50多条,可直航北京、广州、上海、西安、深圳、昆明、厦门、成都、大连、香港等城市,设计年旅客吞吐量可达1000万人次,同时开通有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际直航线。铁路北接京广复线,南连桂、柳动脉,可直达国内主要城市。新建成的桂林新火车始发站,候车大厅可容纳1.5万人,将增开10多对客运始发列车。桂林公路四通八达,有桂黄一级公路、桂柳高速公路,可直达广西各地和邻近省份。
七星区硬件设施优越:无论是交通、通讯,还是供电、供水,都已初具规模。高新区通过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和桂林火车始发站联系着全国和世界,高新区内拥有2万门电话系统,日供水6万吨的自来水厂,日处理量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总容量为18.3万千瓦的3座变电站,特别是首期开发的新建区,成为新区的引“凤”之巢。 一流的投资环境,能够为中外客商独资、合资、合作等经济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可靠的保证。
七星区内科研实力雄厚,智力资源丰富。拥有14所大中专院校,8所部省属科研院所,8处国家级和部级产品检测中心,9个国际贸易展览、科研交流、科技培训中心。邮电资讯、供水供电、银行海关、商检、宾馆、高级公寓、娱乐中心、医学学校一应俱全。 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领导及自治区科技厅等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经过10多年的艰苦创业,已初具规模。特别是199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体制和开放式发展模式,赋予高新区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行政管理权限,确定了“统一管理、全市共建、外引内联、政策灵活、管理创新”的20字发展方针,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桂林高新区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七星区服务功能完善:高新区内银行、海关、商检、宾馆、医院、学校,娱乐中心等一应俱全。近年来,新区为完善服务体系,相继成立了进出口公司、建设开发总公司、人才交流中心、会计师事务所、保险代办处、和平基金会等服务性机构,为区内企业发展提供支撑服务。1997年,高新区与七星区合并后,新区进一步完善了行政管理功能,使整个服务体系更臻完美。特别是高新区公开办事程序,建立项目跟踪制度,实行“一个窗口收费”,管委会各职能部门按照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一条龙审批项目和办理手续,限时办结,营造了一个有利于投资者、有利于经营者发展生产的良好环境。
靖江王陵位于广西桂林市区七星区东郊尧山西南麓,是朱明王朝分封在靖江(桂林)历代诸王的陵园。公元1368年,朱元璋创建明朝,先后分封24个儿子和一个侄孙到各要塞重地建藩为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靖江王从册封到灭亡共存280年,先后承袭王位的有14人,其中有11王葬于尧山,这11王的陵园加上其他藩戚王室墓葬,构成一个方圆百里,气势磅礴,极富江南特色的墓群。靖江王共十三个,有十一个葬于桂林。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