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布概况
-
2009年,仁布县大力提升农牧区医疗技术水平,使群众病有所医。积极推进农牧区医疗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农牧区医疗家庭建账工作;不断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和能力,完成了疾控中心业务用房、服务中心附属工程等项目;举办乡镇卫生人员综合培训班、乡村医生短期培训班及输送人员参加自治区、地区培训,切实提高了卫生人员的业务水平。大力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使群众老有所养。仁布县把就业和社会保障作为改善民生的根本,积极促进就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保障了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稳步推进。2009年,落实低保、城乡医疗救助、抚恤优抚等各类补助资金339.1万元,8乡1镇73个行政村,3182户6052人受益。
仁布县周边景点扎什伦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扎寺,坐落在日喀则成西日光山南侧。始建于1447年,由宗喀巴弟子一世达赖根教珠巴主持兴建。扎寺伦布寺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初建时全称为“扎什伦布巴吉德钦却唐皆南巴杰巴林”,意为“吉祥宏图资丰福聚殊胜诣方洲”,是西藏黄教四大寺院之一。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周围筑有宫墙,沿山势迤逦婉蜒,绕寺一周长达3000余米。寺内房屋3600余间。内有经堂56个。整个寺院依山而筑,坐北向南,楼房经堂依次递接;布局和谐。金顶红墙高大壮观的主建筑,在10多公里外即可看到其雄姿。数百年来,它强烈地吸引着国内外佛教信徒、游人来朝拜、观瞻。周围饰着各种珍禽奇兽和花纹图案,其结构造型多与拉萨布达拉宫相仿。金碧辉煌的金顶殿宇,装着高低有别、布局严谨的建筑群;精巧玲珑的斗拱鸱檐和吻兽雕刻装饰,显示了藏汉人民的聪明智慧。在扎寺的东北部耸立着一展佛台,台底宽42.5,上宽38米,厚35米,高32米,是扎寺最高建筑。因扎寺依山而建,展佛台又凌驾于整个建筑群体之上,更显得高大宏伟,若从扎寺的南面驱车前来,从几十里外眺望日喀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展佛台。此台由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佛、涅磐而建。后经四世班禅洛桑曲吉进行了大的修整,于1468年建成。
2009年,仁布县大力推进安居工程建设,使群众住有所居。该县以农牧民安居工程为切入点,着力抓好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建设,切实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几年来,安居工程总投资4568.48万元,建成1268户,8874名农牧民群众受益;组建农牧民施工队67个进行安居工程建设,农牧民群众参与人数达79795人次,实现增收97万余元。截至目前,仁布县农牧区医疗管理共建账4745户,管理人数达30740人,医疗管理覆盖率基本达到100%。仁布县8乡1镇共有医疗机构12个,医务工作者62人,病床63张,医疗服务用房达到5700多平方米,且房屋结构由矮、潮、暗的土木结构改变为宽敞、明亮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可以满足全县3万多人的就医需求。仁布县卫生服务中心可开展B超诊断、普外手术等业务,4个卫生院可开展三大常规检验、3个卫生院可开展痰菌检验、6个卫生院可开展X光诊断等业务、5个卫生院建立有藏医药业务,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的普及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改革的春风和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仁布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特色产业的经济发展路子,全县耕地总面积57000亩,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牧业以养殖牛、羊为主,第三产业以仁布乡建筑公司为龙头的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乡镇企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2002年,全县粮油总产量11680.33吨,年末牲畜存栏190887头(只、匹),国内生产总值7160万元,农牧民收入1601.16元,地方财政收入150万元。全县现有各类学校66所,在校学生31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7%,巩固率77.76%“普九”教育已全面实施,现有各级医疗机构10所,合作医疗已完成,参与人口占总人口的74.8%,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89%,县城通讯光缆和移动电话已全面普及。
仁布县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在历史上有曾经17年之久的仁布巴、阿旺晋扎(文学作家)以及他的随行厦次旦多吉等多位著名人物在这里出生。镶嵌在德吉林镇侧雪上的勇则律湖景色怡人,神奇迷离,是寻找班禅大师灵童占卜之地。每年观湖,朝湖的群众络绎不绝。仁布县周边景点夏鲁寺古朴、纯净,是古寺有别于黄教各大寺庙的一个显著特点。夏鲁寺始建于1084年,这座建筑具有浓郁的元朝风格,而寺院的墙体和庭院,又是传统的西藏风格,这种汉藏合壁的建筑,很容易联想到当时汉藏两地文化交流的情景。
仁布县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形险拔。地势东北、东南高,西北低,全县平均海拔3950米,县驻地德吉林镇海拔3780米。雅鲁藏布江从县境西北部穿过,发源于境内那钦康萨雪山的门曲河南北贯穿境内三乡一镇,在仁布乡白林村汇入雅江。仁布县属南温带半旱高原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300小时,年无霜期120天左右,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6.3℃,绝对最高气温28.2℃,极端最低气温-25.1℃;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95%,洪水、泥石流、滑坡、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009年,仁布县坚持把科学发展理念落实到民生工程建设中,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牧民群众,用具体举措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改善了民生。大力巩固扩大“两基”攻坚成果,使适龄儿童学有所教。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都保持在99.3%和96.1%,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严格落实“三包”政策,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全年中小学“三包”人数3396人,总经费337.34万元,全部足额下拨到位。不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到资金1300余万元,修建了中学教工宿舍、仁布乡、查巴乡中心小学教学楼等工程,切实改善了办学教学条件。 大力推进农牧民就业工程,使群众劳有所得。2009年,该县积极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工作,组织康雄乡、普松乡71名农牧民进行酥油花制作培训,就业后直接经济收益15.95万元;依照相关法规,申报了嘎布久嘎糌粑合作社、萨嘎石材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务输出和对接活动,劳务输出16260人次,创收2308.9万元;切实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安置就业再就业68人。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