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概况
-
任丘交通十分便利。京九铁路自东北向西南纵穿全境,全长35.5公里,沿途涉及8个乡镇28个行政村,在市区东侧建有二级站,现有51趟列车停站。年客流量约85万人次,运货量约65万吨,每年到发行包约18万件。市境内公路总长1100余公里,居全省之冠。其中106国道南北纵贯市境41公里,津保公路南线东西横穿市境40公里,两路在市区交叉通过。市长途汽车站现有发往京津等地的省际班车17条路线,204部营运车辆。发往北京、天津和保定的班车每20分钟发车一班。发往沧州市的班车每15分钟一班。此外,每天有发往石家庄、天津大港、廊坊的定点班车。至于途经任丘的外省客车及由任丘发往周围各县的班车更是络绎不断。
任丘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秦越人),西汉经学家韩婴,三国曹魏大将张合阝,明代谏臣屈伸,清代书法家王法良,清代诗人、文学家边连宝,民国时期体育健将朱恩德,革命诗人李泊,现代诗人远千里等都是任丘人。任丘又是革命老区,这里有机智灵活的抗日英雄燕秀峰(电影《小兵张嘎》中嘎子的原型),有芦苇荡中歼日寇的雁翎队,有地道战中逞英豪的游击健儿,也有“牛氏三杰”的壮烈悲歌。朱德、聂荣臻、杨成武、吕正操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任丘土壤田质为河流冲积物和沉积物。耕层质地多变,土体层次分明。全市土壤分为潮土和沼泽土两大类型。沼泽土占总耕地的0.09%,其余为潮土。在潮土中,褐化潮土约占0.03%,典型潮土约占74%,盐化潮土约占23.5%,沼泽化潮土约占0.25%。
近年来,任丘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6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3.6亿元,全部财政收入3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61元。农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6%,形成了“鸡、鸭、鱼、菜”四个主导产业,培育了6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2个农产品被评为国家或省名优产品。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新上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51个,超亿元的18个,是近年来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民营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形成了石油化工、新型建材、交通设备制造、电力器材设备制造、金属制品、橡胶塑料制品、电子通讯设备制造、建筑业、造纸印刷及制品和食品加工等十大特色主导产业,民营企业总摊数近1.8万家,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的企业103家,3C认证企业52家,QS认证企业33家,冠名“河北”以上名称企业140家。目前,任丘已成为北方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链轮生产基地和重要的三轮摩托车生产制造基地。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全市有各类规模市场49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10个;各类宾馆、饭店2389家,其中四星级宾馆2个、三星级宾馆1个、二星级宾馆2个;商业批发零售网点达1.7万摊,餐饮网点2290个以上;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2亿元;大小金融、保险机构184家;全部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18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35.4亿元,年末贷款余额34.6亿元。任丘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两基”教育先进市、幼儿教育先进市、文化先进市、体育先进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市、广播电视先进市、爱心献功臣先进市。任丘的综合经济实力从“九五”起一直位居河北“十强”县市前列,并于2000年首次成为全国百强,2006年列第71位。
任丘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京九铁路纵贯全境,境内全长35.5公里,途经8个乡镇、28个村,并在市区设二级站。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1246公里。其中106国道和津保公路纵横穿越市区,市区形成了七纵七横的道路格局。在市区北部(京九铁路与106国道间)建有总面积20平方公里、配套设施完善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邮电通讯发达。拥有装机容量10.2万门的国际国内程控电话网。200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8.3万户,其中城市用户17.8万户,农村10.5万户;移动通讯电话29.2万部;互联网用户4.6万户。全市百户拥有固定电话106部,百人拥有移动电话37部。电力供应充足。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站4座,35千伏站19座,2006年全市用电量近21.3亿千瓦时。市区有日供水3万吨的自来水厂1座,建有花园里、明珠新村、梅园新村等30多个配套设施完善的住宅小区。全市有普通小学165所,普通中学66所,职业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幼儿园34所;影剧院8个,体育场馆6个,文化馆2个,图书馆、档案馆各1个;电台1座、电视台3座,有线电视用户6.8万户(包括华北油田),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均达100%;卫生医疗机构62个,病床床位2334张。
市内公交车现有400余辆,通往市区及各乡镇。其中乡下公交车22条线路,有271辆车运营;市内及通往油田区的公交车8条线路,有129部车运营。另外市区内还有各种出租车823部营运。106国道(北)京大(名)段和省道(天)津保(定)路南线在市区交叉通过,与周围县城均有公路相通,市区与各乡镇及乡镇村之间均有公路相通。
任丘市属于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在河北省粗线条气候区划中属冀中平原暖温半干旱复种亚区。大陆性气候显著。大陆度为65.2,干燥度1.33。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夏暑冬寒,温差较大。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8.4千卡/cm2,多于天津、济南,少于北京、石家庄。作物生长期太阳辐射总量为108.2千卡/cm2,占全年总辐射量的84.3%。年平均气温为12.1℃。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5℃;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4.8℃。无霜冻期平均188天,最多208天,最少166天。年平均降雨量为557.4mm。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份降雨达1077.4mm,最少年份仅232.2mm(据1959—1978年资料)。年雨量高度集中于夏季,尤以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为最,这40天平均降雨量几乎占全年总量的二分之一。
任丘白洋淀旅游景区闻名中外。素有“北地西湖”和“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位于市区西北10公里处,总面积366.6平方公里(任丘辖水域64.8平方公里),正常年份蓄水量达4亿立方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淀内水产资源丰富,现有鱼类31种,盛产鲤、鲫、鳝、鳜、青虾、河蟹、田鸡、田螺及菱角、鸡头米、莲藕、芦苇等。淀边的千里堤如长龙卧波,景色秀丽,妙趣天然。堤外有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大庙”(明、清两代)的鄚州庙。白洋淀历史上曾以“白洋夜月、枣林晚渡、长堤烟柳、十里荷香、水月桃花、金沙落照”等六大名景著称于世,是集观光游览、民俗风情、体育健身、科学探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5年,任丘石油国家矿山公园顺利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的审批,建成后,将成为世界唯一一个展示古潜山地质地貌和石油形成、开采过程的科学博物馆,使任丘的旅游景观更加靓丽多彩。任丘古迹较多。有战国时期燕赵边界的十二连桥,北宋名将杨六郎的屯兵堡垒,西汉名将李广的驻扎地,历史上著名的鄚州、阿陵、谒王、高郭古城遗址,明成祖的乐驾台,清康熙、乾隆的行宫,还有改革开放以后发掘出的前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等。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