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概况
-
三穗县区位、交通优势比较明显,是贵州省东出口之一,是黔东公路交通枢纽,是大西南进出华东华南的重要通道,320国道、310省道在县城呈十字交汇;2006年开通的国家65号高速公路傍三穗县城而过,县内主干道里程30公里,三级柏油公路以上里程117公里,已有150个行政村通简易公路,通村公路率达80%。货运、客运通达周边各县市,长途直达贵阳、怀化、株洲、柳州、杭州、温州、汕头、广州、深圳、东莞等地。
三穗县属北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38.4℃,极端最低气温-7.6℃,全年无霜期290—300天,平均降水量1147mm。县内森林覆盖率达43%,境内河流总长776公里,均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邛水河,境内全长81.2公里。全县水能蕴藏量2.58万千瓦。
三穗县处于黔东南州“三条精品旅游线”中枢,是黔东、湘西两大旅游板块的连接点、中转站。境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如雪洞蟒坪自然奇观、贵洞溶洞群、蜜蜂坡万里竹廊等,有中国四大名鸭之一的三穗麻鸭,有"中国竹编之乡"之称,有宜然自得的农耕田园风光,有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如全国第二大苗族聚居村寨--寨头,多依山傍水、翠竹索绕、芭蕉成片、古树参天的侗寨,有红色之旅——杨至诚将军故居(木界风雨桥),良上红军亭等。
2009年,三穗县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6284万元,增长8.4%。粮食播种面积11282公顷,下降0.5%,其中稻谷播种面积4914公顷,下降1.9%;烤烟种植面积423公顷,增长59.0%;油料种植面积2209公顷,增长5.0 %;蔬菜种植面积2889公顷,下降0.4 %。粮食总产量65597吨,增长1.6%;烤烟682吨,增长41.5%;油料2356吨,增长15.5%;蔬菜53978吨,增长2.3%。养殖业发展加快,规模养殖效应凸显。全县畜牧业增加值7462 万元,增长10.9 %。2009年,全县有优质肉猪生产基地6个、优质牛生产基地6个、家禽基地43个,全县存栏牛25113头,比上年增长0.1%;猪89923头,比上年增长2.3%;羊13125只,比上年下降3.8%;家禽323624只,比上年增长5.9%。全年累计牛出栏4070头,比上年增长5.5%;生猪100913头,比上年增长9.4%;羊14629只,比上年增长7.1%;家禽1004444只,比上年增长43.3%。实现肉类总产量10368吨,比上年的9246吨净增1122吨,增长12.1%。农业生产能力继续增强。全县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6842万元,增长92.9%。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7044元,增长16.0%。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2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59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028千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522.3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8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9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2.8 %。
三穗县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9年,全县共争取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2项;省级项目 4项。科技强县工作获省科技进步先进县殊荣,《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无公害三穗鸭产业化经营》课题获国家批准实施。教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2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2所,普通中学12所,普通小学59所,小学教学点8个,幼儿园11所。在校学生28602人,其中职业中学816人,普通中学10230人,小学17556人。教职员工1743人,其中专任教师1683人。2009年高考中,全县共有1026人考生参加高考,录取新生重点一本29人,一般本科257人(含三本),高职专科360人,中职单报高职录取36人,共计682人。参加中考的有1715人。中考、高考成绩均处于全州中上等水平。
三穗县工业生产持续有所增长。2009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23589万元,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完成增加值16215万元,增长16.2%,其中轻工业增加值5916万元,增长43.5%;重工业增加值10299万元,增长14.1%。木材加工、医药、建材及特色食品加工业等行业对我县工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县1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有3户,占据三个大类,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9.9%。七种主要产品产量六增一降。全年供电量完成14109万千瓦时,中成药完成92.6吨,人造板完成49867立方米,工业硅完成12609吨,水泥完成129802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7%,0.3%、-24.5%,73.2%,6.4%。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2.2%,比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1877万元,增长51.2%;实现利税2245.8万元,增长26.5 %;亏损面为23.1 %,比上年上升4.9个百分点。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县具有资质以上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家,完成产值1457.7万元,比上年增长72.8%。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完成1327万元,增长84.5%。实现增加值7073万元,23.3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占全县生产总值的6.9%,其增长对GDP的贡献率为19.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043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8%,全员劳动生产率67175元/人,比上年增长115.8%。
三穗县境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大致以施洞口断层为界,断裂南东属华南准地台,其北西属扬子准地台,主要构造线呈北东—南西向褶皱及断裂。地层以前震旦系下江群清水江组为主,其次为震旦系上、下统和寒武系九门冲组。未有出露的还有乌叶组及番招组。县境内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由西向东倾斜,境内地貌类型多样,低山、丘陵、河谷、盆地交错。最高峰南部老山坡(海拔1470米)比北部坪茶大坡脚河流出境处(450米)高1020米。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主要有:老山坡(1470米)、叫岭坡(1334米)、猫鼻岭(1253米)、大榜坡(1242米)、圣德山(1176米)等。
三穗县文化、体育、广播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09年,承办了2009年春节民族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了全省中老年人门球赛、县“两会”文艺演出。完成“多彩贵州”舞蹈大赛电视新人选拔赛三穗海选赛,我县1名选手经过州赛成功晋级10强进入省级复赛。成功举办第二届三穗鸭美食烹饪大赛和《杨至成将军火线供给》影片首映式,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59个点、“农家书屋”18个。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县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9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单采血浆站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机构床位459 张;卫生工作人员435人,卫生技术人员37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4人,注册护土101人 。村卫生室105个,执业医师2人,注册护士4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69人,2009年村卫生室建设,共投入资金199.5万元,建设标准村卫生室35个、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全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2%。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效果明显,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妇幼卫生与社区卫生工作稳步推进,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三穗县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2.58万千瓦,有110千伏安变电站1座,35千伏安普电站3座,变压器容量3.14万千伏安,输电线路2031公里。其中位于顺洞的坪坝电站,是三穗最大的电站,其水库形成长达近十公里的水库,含有大面积的半原始森林,是宝贵的旅游资源,适合建设成避暑度假的水上娱乐区。
2009年是三穗县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及时出台了保增长、保民生、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三穗生产总值突破10亿元。初步核算,三穗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01785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在GDP总量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825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0662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429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4%、18.5%、11.5%,与2008年增速相比第三产业高出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减少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减少2.4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5303元,增长9.5%。经济结构继续改善,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6:28.2:44.2改变为26.4:30.1:43.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新进展。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6%,推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3.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四个万亩”和“养殖百万”计划扎实推进。2009年城市化率为25.42%,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市场物价下滑。2009年物价下滑,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5.5%,较上年下降1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2.4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降17.3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下降4.6个百分点。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