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概况
-
2008年,山丹县各级党政组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抢抓机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强力推进三大战略和旅游产业开发,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全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显著变化,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13.7%。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7.18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7.93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1345元,可比价增长9.93%。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有效。全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为22.5:41.8:35.7,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非公经济继续健康发展。初步测算,2008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9.36亿元,增长11.42%,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41.9%上升为42.1%,提高0.3个百分点。
山丹县种植业以粮、经、饲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小杂粮等,面积15万亩左右;经济作物有油菜、啤酒大麦、脱毒马铃薯、亚麻、瓜菜、中药材等,面积25万亩左右;饲草以毛苕子、苜蓿为主,面积6万亩左右。初步形成了油料、专用小麦、啤酒大麦、纤用亚麻、脱毒马铃薯、中药材、砂田西瓜等主导产业。林地保存面积80万亩,其中经济林6万亩。粮油总产量8000万公斤左右,果品总产量400万公斤以上。畜牧业以养羊为主,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为1万头、50万只、6万口、50万只。
山丹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煤(储藏量4亿吨)、硅石(储藏量5838万吨)、高岭土(储藏量8600万吨)、铁矿石(储藏量80.34万吨)、白云岩(储藏量7300万吨)、石英沙(储藏量50万吨)等10多种。工业起步较早,已初步形成建材、化学、铸造、采矿、轻工、加工等六大工业支柱,现有山丹油脂厂、清泉水泥厂、位奇水泥厂、陶耐公司、金冶公司、龙化公司、高原龙食品有限公司、瑞源啤酒麦芽厂、兰池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100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户。主要工业产品有水泥、机制砖、花岗石板材、耐火材料、石油钻井泥浆助剂、腐植酸磁化肥、炭黑、陶瓷、白酒、植物油等。
山丹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08年,全县各级党政组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发展草畜、啤酒大麦、马铃薯、油料等特色产业,不断优化种植结构,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结构渐趋合理,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5.66%;农、林、牧结构调整为80:1:19。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粮食面积、产量稳定增长。粮食种植面积39.05万亩,比上年增长4.1%,油料种植面积6.6万亩,增长63.4%,其他作物种植面积7.21万亩,下降10.4%。粮、经、饲种植结构由上年的81:1:18调整为80:1:19。全年粮食总产量159194吨,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夏粮95184吨,下降5%;秋粮64010吨,增长11.96%。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力实施了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湿地保护、天然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4万亩。本年新增封山育林面积0.29万亩。
山丹县地处石羊河与黑河水系的分水岭处,是两河水系产流区之一,境内有马营河、霍城河、寺沟河、山丹河和大黄山浅山区的流水口、瓷窑口、三十六道沟、大口子、南山口等小沟小岔。山丹县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为11307.58万立米(含泉水量),多年平均地下水净补给量为4275.28万立米,地下水允许最大开采量为5952.66万立米,全县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17260.24万立米。2004年山丹县地表水资源量为5812.31万立米,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为9353.13万立米,可供地表水量为9316.28万立米,开发利用程度为160%。地下水资源量为9522.45万立米(含重复量)。实际开采量为5819.66万立米,利用程度为61.1%,全县水资源利用率为98.7%。
山丹县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2008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806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8%;旅客周转量913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73%(见表5)。至年末,全县客车保有辆184辆,货车保有辆1876辆。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邮政业务总量635.36万元,增长1.0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5750万户(含小灵通用户),增长1.15%。本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750户(含小灵通)。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8300户,本年新增5300户。电话普及率达58部/百人,每百人拥有电话比上年增加5部。消费品市场商品销售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22.1万元,比上年增长18%。分城乡看,县的零售额31732.8万元,增长18.4%;县以下零售额12589.3万元,增长1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5435.4万元,增长19.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886.7万元,增长12.5%。
山丹县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教育系统强化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结构比较合理的教育体系。农村中小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全县拥有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18所,小学98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8.9%。2008年,全县向全国各类高等专业院校输送新生901名,高考录取率达64.54%;向中等专业学校输送生410名,录取率达100%。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达98.2%。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2008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1.68%和91.84%。有线电视用户31000万户。《西部山丹》全年发行52期,累计发行258期。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8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0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个,妇幼保健站1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661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6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99人,注册护士196人。全县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13人。乡镇卫生院11个,拥有床位118张,卫生技术人员130人。
山丹县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1807万元,比上年增长1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185万元,比上年增长19.81%。其中按登记注册分,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960万元,下降38.66%。集体企业完成8136万元,增长65.56%;股份制企业完成33089万元,增长17.46%。按行业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20804.3万元,增长45.4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1049.5万元,下降43.8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8980万元,增长15.05%。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554万元,下降8.16%;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7631万元,增长25.58%。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0.53亿元,增长14.64% ;实现利税5469.6万元,增加1265.8万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337.1万元,比上年增加960.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860.3万元,比上年增加543.9万元。建筑业平稳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6042万元,比上年增长8.8%。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