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概况
-
施秉县是崛起的“中国硅城”。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重晶石、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等,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近年来,施秉依托电力、矿产等资源优势,以扶强扶优为重点,树立大项目带动大发展观念,倾力打造工业富县平台。1999年引进的恒盛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已建成34台6300KV冶炼炉,设计年生产能力11.5万吨,生产规模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2008年9月获省发改委批准“贵州施秉硅系高新材料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总体规划”,目前正在实施该基地中的6.8万吨/年有机硅单体工程。200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2.9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3.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亿元。
近年来,施秉县紧紧围绕打好“两个基础”(科教、交通),大力实施“一业带三化(做大做强旅游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全力打造“中国漂城”、“西南药城”、“中国硅城”三张品牌,实现了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提高了全县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了各项事业不断进步。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955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772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679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5043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702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703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96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0389万元,贷款余额1091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20元,比上年增加298元。
施秉县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宜林荒山造林等工程,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人居环境越来越美好。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在本县占有425平方公里,优美的自然风光,绝佳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民族风情,为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以“林改”为契机,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林地权属纠纷,对林地进行分类经营,逐步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职、职有其利”的目标。充分发挥森林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持续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造林绿化工作的科技含量,积极推广各项适用,合理布局的新型林业。精心构筑“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优美画卷,以满足人们休憩、旅游等多方面需求。
施秉县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县现有高级中学1所(县一中),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9所,村级小学68所。全县中小学在校生30888人,现有教职工1552人。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2个,其中:县级医院1个,卫生院8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40人,病床数210张。
施秉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总面积625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氵舞)阳河风景名胜区,有420平方公里在施秉境内,是贵州乃至全国少有的融山水、林泉、奇观异石、飞流瀑布、原始森林、野生植物、奇特气象、碑刻摩崖为一体的“天然博物馆”。已开发出(氵舞)阳河、杉木河、云台山、黑冲四大景区。其中,(氵舞)阳河既有长江三峡的雄奇险峻,又有桂林漓江的秀丽柔媚;杉木河风光旖旎,魅力无穷,为施秉县带来“中国漂城”之美誉。200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91.2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608万元,综合效益1432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5.1%、54.5%、52.6%。
施秉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抓好中药材、烤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2009年种植粮食21.59万亩,总产量达6.9万吨;种植烤烟3.8万亩,收购烟叶9.8万担,烟农收入7160万元,创烟叶税1065万元;种植中药材5万亩,产值7000万元,全县已发展成熟的种植品种有30余种,8个乡镇共有2万多农户种植药材。成功培育了太子参、头花蓼、何首乌3个品种并通过国家GAP认证,其中太子参产量占全国同类品种产量的三分之一,是贵州乃至云贵高原地区最大的中药材现代化科技种植集散地,有“西南药城”之称。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342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4749万元,林业产值1997万元,牧业产值14762万元,渔业产值86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44万元。主要牲畜出栏和存栏头数继续增长,其中:大牲畜存栏32588头,出栏5856头,生猪存栏61255头,出栏58258头,羊存栏31200头,出栏6152头。畜牧业总产值9410万元,肉类总产量5897吨。
施秉县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湘黔铁路横穿县境,县内有1个三级火车站,距县城17公里,县境内铁路复线里程18.44公里。湘黔公路穿城而过,横贯全境,全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886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内河航道长93公里。全社会货物周转量2768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5863万人公里。随着贵新、凯麻高速公路的开通,凯施二级公路的改造大大缩短了施秉至凯里达贵阳的行程时间。
随着施秉县林业的健康发展,林业产业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一业带三化”(旅游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战略出台,按照 “优胜劣汰、扬大弃小”的木材加工管理要求,保留5家木材经营加工企业。招商引资贵州省施秉县东昌木业,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520万元,主要产品为建筑模板、胶合板, 年生产1.2万张;施秉县富旺松香加工有限公司厂房占地面积0.26万平方米,年生产规模4000吨。建设完成竹林基地0.1万亩和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1.3万亩。同时,在林业、旅游业的引导下,在城关镇建立了施秉县归真制茶厂,产品有云台山毛尖茶、云台山翠芽茶、太子参茶等特色产品,进一步扩大了林业产业链。
施秉县为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林业部门结合县情,依托国家投资实施的林业重点工程,从林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营模式等方面大力发展林业事业,进一步促进林区和谐发展。自1999年开始,从森工企业、国营林场聘请护林员年管护面积达106.10万亩。建设公益林面积15.118万亩。建设种苗基地面积0.008万亩。截止2007年完成退耕地造林3.4万亩,荒山造林5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尤其是林药结合造林模式,种植面积达0.5万亩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左右。坚持 “公开、公正、公平” 执法体系,加强林区违法乱纪的打击力度,以切断松材线虫病的人为传播渠道为高度,有力地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调运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行为。全县的森林资源面积从90年代初的80.18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26.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39.8%增加到现在的54.4%,森林蓄积从原来的133万立方米增加到283.2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三个同步增长,进一步促进林区和谐氛围。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