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概况
-
石阡县资源丰富,特别是低热矿泉堪称一绝,素有“泉都”之称,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2009年荣获“中国温泉之乡”“中国苔茶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最佳旅游休闲目的地”。距县城南端30公里的佛顶山方圆45平方公里,原始生态植被保护完好,与梵净山誉称姊妹山,是难得的科考、探险旅游之地。
石阡县通过深入调研,深挖并解决影响工作、制约发展的有关问题,在开门纳谏,广泛征集科学发展良策的基础上,组建党政考察团外出考察学习,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干部的执行力。目前,全县已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在农村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在县城大力发展温泉产业,提升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中国苔茶之乡”,打响“中国温泉之乡”,用15年时间实现产业发展新跨越,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实现石阡形象新跨越。近年来,石阡县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的关系,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切实做好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为打造地热城,石阡县启动了城区温泉水入户工程,计划三年内让县城所有宾馆、城区住户用上温泉水,届时,城区家家户户可用温泉水接待客人,地温空调将得到普遍使用。
石阡县内有多处国家级、省县级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县城汤山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禹王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武庙、北塔寺等古建筑群,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还有亟待开发的困牛山百名红军跳崖壮举和甘溪战役遗址。还有列入省自然保护区佛顶山原始常绿叶林原生植被,珍禽异兽,珍贵树种及具有石阡地方仡佬族,土家族,侗族民族风情和科考探险等自然景观;还有上千对鸳鸯栖息的情人谷,还有风神洞,太虚洞等上百个溶洞等旅游资源,迎接八方来客。
至2010年以来,石阡县大力实施“四个三”发展战略,把“城镇建设带动”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超常规发展的根本动力,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的品牌优势,以争创“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加快城镇建设和管理步伐,把打造“公园县、疗养县、旅游县”作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作为促进招商引资、推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品位、营造优美人居环境、推进石阡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办实事、好事的大事来抓,先后请同济大学、昆明规划设计院、贵州省规划设计院、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等10多家专业设计单位,在对我县的城市建设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论证后,以突出“革命老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的品牌优势和城市特色为重点,将县城定位于以温泉为主的休闲、疗养、度假生态旅游城市,并划分为金融商贸、行政办公、居民住宅、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娱乐休闲、加工生产、文物古建等八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相继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性规划。全县18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县城第三轮总体规划已顺利完成,配套编制了20个小区建设性详规,使县城城区详细规划覆盖率达70%,乡镇达40%。
石阡县水资源和地热水资源丰富。全县大小河流117条,水能理论蕴藏量10.9千瓦,可开发量4万千瓦。地热水资源分布较广,出露密度居全省之冠,达19处。根据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贵州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贵州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科学研究所1985年联合调查评价,全县地热水总流量58.45-62.4升/秒,平均水温34.7℃,水质为硫酸重碳钙镁(So4HCo3-CaMg)型及重碳酸硫酸钙镁(HCo3So4-CaMg)型水,矿化度0.192-0.421克/升,总硬度(德国度)10.72-18.50。水中普遍含有氡、硅酸、锶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符合医疗矿水和饮用矿水水质标准。极具饮用、医疗、旅游价值,故有“温泉之都”的美誉。
石阡县境内矿藏种类多,有煤、铁、重晶石、黑滑石等矿。 煤:主要是分布在本庄镇、坪地场乡、龙塘镇3个乡镇,其蕴藏量为1250万吨。铁:县内铁矿分属原生沉积、次生残积、热液次生及冷水渗滤等4个类型。除汤山镇外,其余乡镇均有分布。主要有赤铁矿、褐铁矿。其蕴藏量1170万吨。重晶石:有沉积型矿床和低温热液型脉状矿床。沉积型矿床分布于乐乔的柿坳口至界牌、孙溪,本庄荆竹、瓮堡、五德的尧寨。低温热液型矿床主要分布在白沙、聚凤一带。多属露天矿,总蕴藏量为400万吨。黑滑石: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03地质大队于1986年3月首次发现。主要分布在坪地场乡沙槽一带,其矿层露出1.5公里,厚4-8米,平均厚度5.4米,含矿率为68%-89%,化学成份中二氧化矽含量60%,氧化镁含量27%,氧化铁含量约0.2%。极具开采价值。
石阡县城泉都大桥、北塔大桥和鲜花步行桥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五纵五横”的城市主骨架;建成2个停车场、3个专业市场、中心农贸市场、6座公厕、3处垃圾中转站,新增供水能力1万吨/日,现已达到1.8万吨/日,可以满足10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县城新增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22平方米,新增道路26万平方米,人均6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人均0.8平方米,城镇绿化率达20%以上,城区面积由2001年的2.5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4.5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从6.4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从5.7%迅速提升到18%,常住人口达4万多人,人民广场、泉都商城、鲜花新区等标志性建筑精品不断涌现,城市功能大大改善,基本满足了城市居民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多种需要;温泉大桥转盘雕塑、瀑布景观、龙川河及佛顶山大道亮化工程、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建成,形成了县城独特靓丽的风景,基本实现了“一街一品、一路一景”的构想。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