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概况
-
松滋古属荆州,战国属楚,秦属南郡。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设县,名高成。东汉建武6年(公元30年)裁高成,并入孱陵(今公安县)。三国时属吴,隶于孱陵,但设乐乡督治。东晋咸康3年(公元337年)庐江郡松滋肥(今安徽宿松县)流民避兵乱到此,侨置松滋县,从此县名延续到今。民国元年(1912年),裁荆州府,松滋属省直辖。二年,湖北分道,松滋属荆宜施鹤道。三年,改为荆南道,松滋属之。四年,属荆宜道。十六年,又属省辖。二十一年,属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改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二十二年八月,县治迁磨盘洲,月底迁回松滋城。二十九年七月,县治迁车家冲,八月迁麻水平。三十四年九月迁新江口。新中国成立后,属湖北省荆州地区行政公署。县治新江口。1996年5月18日撤县建设市。
松滋市的投资环境优越,交通发达,通讯快捷,能源充足。市区距三峡国际机场仅60余公里,离沙市机场仅50公里,并有高等级公路相连。沿长江主航道有千吨级泊位港3个,机械化码头一个。焦柳铁路大动脉纵贯南北,有三级火车站一痤。市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624公里,乡乡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全市6.1万门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外,移动通讯站网络健全。市内建有火力发电厂1座,中小型变电站30座。
松滋市地处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区内,四季气候分明;春季冷暖多变,雨量递增;夏季炎热潮湿,雨量不均;冬季较长。市域多年平均气温14℃—16.9℃,最高气温为39.5℃,最低气温为-10.9℃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00—19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00—106.4t千卡。全年无霜期为260天,年降水量为1050—1300毫米。相对湿度在74—83%之间,年均温度为78%。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风,冬春多寒潮和西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即梅雨季节南洋风),时有东南风。历年均风速为2.4米/秒之间。
松滋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松滋西南群峰毗连,层峦叠嶂;林木葱郁,鸟鸣兽啸;山水相依,波涟岛摇;洞险景奇,洞水搏戏。间抱东周古墓,三国战场,明清兵屯,远古驿道。世外桃源,人间仙境;遗址文化,蕴涵精深。又土家回族,人情浓郁,古楚遗风尚盛。好一块旅游胜地!这就是著名的洈水风景区。该区经多年开发,已经基本形成融山、水、林、泉、洞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新胜地,建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与长江三峡、荆州古城、张家界"金三角旅游区"融为一体,成为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松滋市工业经济初具规模,已形成采掘、冶金、玻陶、纺织、电光源、酿造、化工、机械、建材、造纸、医疗器械等工业门类,拥有“白云边”酒、E型汽车灯泡、“金箭”水咀、特丽丝卫生纸、“蓝风”棉纱、颚式破碎机等一大批国家、省级名优产品,是湖北省一轻工业生产基地。
撤县建市后,按照中等城市的规模对城区规划进行了修编,配套完善老城区,建设发展新城区,拉开了城市框架,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形象日益丰满。松滋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已先后与荷兰、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建市四年多来,全市引进资金25亿元,实际到位15亿元,共兴建独资、合资、合作企业40多家。荷兰飞利浦公司、武汉延华集团、江苏银杉集团、深圳石化大鹏公司、上海望春花集团先后在我市落户。两个开发区的发展态势喜人。我们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巧借外力,加速洈水风景区开发,现已协议引进资金2.4亿元,建成景点20多个,接待国内外游客30万人次,创社会综合效益3000万元。
松滋市地处巫山山系荆门分支余脉和武陵山系石门分支余脉向江汉平原延伸的过渡地带。市域地形西高东低。以枝柳铁路为界:其西为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呈四级阶梯递降;其东为丘平原,平原地势则由北向南微倾,形成了山地—丘岗—平原兼有的地貌特征,可概括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平原8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7.7%;岗地1093平方公里,占50.2%;丘陵203平方公里,占9.3%;低山60平方公里,占2.8%。西南山地较高区海拔600到800米,低山区海拔在200至600米之间,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最高点在西部卸甲坪大岭,海拔815.1米。西北部和中部为广阔的丘陵岗地,海拔在100至200米之间,丘冈绵延,宽谷低丘。平原湖区海拔在50米以下,平展宽广,河渠纵横,间有湖泊。最低点在南部王家大湖芦苇场,海拔34.2米。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