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概况
-
睢阳区地理交通优势得天独厚,基础日臻完善。毗邻贯通我国南北的大动脉京九铁路和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及连云港至霍尔斯的310国道。北京至珠海的105国道纵贯南北。睢阳区是豫东区域具发展优势的地区,连接华东与华北、沿海与内陆的重要通道,地处交通要津,铁路、高铁纵横交错,公路四通八达。陇海铁路、京九铁路、徐兰客运专线、商杭客运专线。105国道、连霍高速横跨东西和济广高速纵贯南北,市区乡村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形成全面的铁路公路交通网。境内10余条公路干线辐射四面八方。程控电话及移动通信网覆盖全区,邮电、通讯方便快捷,随时可与世界各地联系。宾馆、餐饮、娱乐设施日趋完善,接待能力大大提高。
睢阳区工业初具规模,结构日趋合理。全区已形成了以酿造、轻纺、食品、印刷建材、机电、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名优特新产品众多,林河酒,荣乐、蓝牌、“33”啤酒,“大有丰”酱菜,芦笋罐头和柳编工艺品等一大批产品多次荣获省、部国优及国际金、银奖,畅销国内外。林河、蓝牌、五洋、化工、纺织等一批企业集团实力雄厚,技术装备先进,产品竞争及市场占有能力均处于优势地位,发展前景广阔。 睢阳区城市和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全区重点乡镇小城镇建设已高标准完成,古城开发及开发区新城建设正同步进行。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29平方公里,其中10平方公里起步区区位优势明显,路桥墩工程全面完成 ,供、排水工程,通讯网络同时建设完成。宾馆、商场、银行、学校、医院、娱乐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等正在建设。一批三资企业已正常生产运行。 改革开放以来,睢阳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两大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正日益成为备受海内外客商关注的投资热土。
睢阳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主要气候要素:光照、光能资源在我国为中等地区(三类地区),全年可照时数 4430.8小时,实照时数2508.9小时,日照率57%;太阳总辐射年均达122.2千卡/平方厘米左右,12月份最小3.2千卡/平方厘米,6月份最大6.9千卡/平方厘米左右,光照充足,太阳辐射量大,光能源丰富,能满足各种农作物生长需要。平均气温13.9度。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1度,有利于农作物生长。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9度,冬不太冷,有利于越冬作物生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度的积温5138.4度,80%保证率5070度,稳定通过20度的积温3293.9度,能够满足作物一年两熟或多熟的需要。无霜期206天,80%保证率197天,最长年份238天,最短年份172天,平均初日在10月26日,终日在4月3日。无霜期较长,霜冻对作物的危害较小,主要自然灾害性天气是旱和干热风,冰雹等。
睢阳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油菜、大豆、烟叶、瓜菜等,是国家商品粮、优质棉基地和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区。是全国生猪、山绵羊、西门塔尔牛基地,是建设中的红富士苹果基地,原商丘县,在秸秆养牛方面,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推广示范县和十佳县;在林业生产方面被林业部评为全国平原绿化百佳县,是闻名全国的“泡桐之乡”。
睢阳古称亳、商丘、宋国、梁园、南京、归德府、应天府等,商朝、春秋宋国、西汉梁国和南宋均曾在此建都,“商人”、“商品”、“商业”皆发源于此。境内名胜古迹100多处,主要有世界最早的天文台阏伯台,北宋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遗址,纪念大唐忠烈的张巡祠,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侯方域故居壮悔堂,保存完整的明清四合院以及三皇之一的火祖燧人氏、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宋氏始祖微子等历史名人的陵墓,坐落在境内的商丘古城,归德古城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外圆内方、三位一体的名代古城垣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0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的城市。商丘古城墙、宋国故城和阏伯台分别于1996年和2006年被确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丘古城旅游区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微子祠景区被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张巡祠被授予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7月15日全国第十届运动会“华夏文明之火”取火仪式在火文化景区举行。2006年11月10日“2006国际华商文化节”在商文化广场隆重举行。2007年商丘古城被评为“中国十佳古城”。南湖公园千亩湖面碧波荡漾,湖水清澈见底,湖湖边绿树成、绿草茵茵、鲜花点缀,小品雕塑别具一格,空气清新怡人,是闲遐游乐的好去处。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